语文阅读教育的四重境界

2022-09-13 00:49:3519:50 177
声音简介

如何做好语文阅读教育?汲安庆教授认为:第一,要守住语文的体性;第二,要辨识文本的类性;第三,要开掘文本的篇性;第四,要彰显语文的言语性。言语性是基于体性、类性、篇性之上的言语创造性,彰显“言语性”是语文阅读教育进入第四重境界的重要标识,对语文教师来说,堪称入了“道”(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汲安庆先生授权发布,仅供撰写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和参加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面试、说课、试讲,以及上微课、示范课、公开课的您参考,如需转载,请联系讲授者本人)欲观看本音频对应视频,请到“B站”搜索谢谢关注!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聊文学

  第四重境界:彰显语文言语性   如果说守住“体性”着眼于语文阅读教育教什么,辨识“类性”、开掘“篇性”着眼于怎么教,彰显“言语性”则涉及本体性思考为何教了。   言语性是基于体性、类性、篇性之上的言语创造性,更加注重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过程中对主体言语生命的牧养,在阅读中积蓄精神能量,念兹在兹地走向言语创造,不断确证自我的精神生命。所以,彰显“言语性”是语文阅读教育进入第四重境界的重要标识。对语文教师来说,堪称入了“道”。   语文阅读教育中强调言语性的高蹈,是对立德树人内涵的进一步明确与丰富。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说,是对文本或作者的知音礼遇,因为优秀作品是最独特的精神存在。

聊文学

  第三重境界:开掘文本篇性   篇性指文本中体现的作者独特的言语表现个性和智慧,这是在同文类视域下区别不同作者的不同文本,或同一作者的不同文本表现力特色、差异的一个重要标识。   深度揭秘文本篇性,实现阅读主体与作者言语智慧、言语生命的融合,与社会历史、现实生活的会通,可谓步入了语文阅读教育的第三重境界。这是专业性最集中的体现,对语文教师来说,可以说是真正入了境。   揭示篇性是审美的需要,篇性是文本的最新颖,最见匠心处,是美点中的美点。揭示篇性更是言语生命生长的需要。篇性揭示越充分,言语表现蓄积的势能便越强旺。   遗憾的是,篇性揭示简直成了百年现代语文教育的一大难题。

聊文学

  第二重境界:辨识文本类性   类性是指文本的文类特性。强调辨识类性,区分文章视域下的各种文类差别,针对的是语文阅读教育中文类意识模糊,将各种文类一锅煮的同质化教育现象。   注意辨识文类,上出文本的类性,可谓达到了语文阅读教育的第二重境界。对语文教师来说,算是入了行。   无论中西古今,优秀的作家都有鲜明的文类意识——这是规训写作的一种极好方式。当然,辨识类性并不意味着死守类性,不能越雷池一步。在特殊情况下,也是可以跨类而教的。大凡优秀作家,多有跨类的努力,如鲁迅小说中的戏剧性,郁达夫散文中的诗性。阅读教学中,如果无视这种跨类或跨体的创造性,引导学生审美必然会丧失宝贵的二度创造的契机。

聊文学

  第一重境界:守住语文体性   语文体性指语文科在教育内容上显现的区别于其他科的属性。   守住语文体性强调的是,所教的主体知识必须是语文知识,而非他科知识。语文科可以与很多学科融合,但自身的边界必须要有。以语文知识为体,他科知识为用,语文能力的习得,语文素养的积淀才会有切实的保障。守住体性,对语文教师来说算是入了门;对语文阅读教育来说,则是进入了第一重境界。   守住语文体性,不仅要将言语表现的知识、技巧、智慧统一起来,在内容、形式统一的过程中突出言语形式,更要在具体的文本解读、阅读教育实践中遵循从形式到内容,再返回形式的解读路径。

聊文学

  写作有写作的境界,做学问有做学问的境界,语文阅读教育也有其特定的境界。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

娃在二升三的间隙,觉得语文是不能不去面对(死磕)的学科了。不然太打击语文学习信心了。数学和英语都是按部就班按路线来,只有语文领先不了。(没时间投入)语文的线看起...

by:团豆妈Su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