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840期:“最好的关系,是我懂你”

2023-10-29 08:58:1315:51 4554
声音简介




有书君说


姜维,为人简朴清贫,不求富贵安逸,只希望能够完成诸葛亮的理想,报答知遇之恩。


其人生目的是要光复汉室,虽然这与他其实毫无

关系,他所记得的就是诸葛亮曾给过他的期许和鼓励。


他与诸葛亮之间已有了超越生死的情谊。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姜维的故事。


人生有很多可能性,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不同的命运。


在风云变幻的三国时代,生命的价值已经难以言清,就连是非成败,亦不过转头成空。


但翻看三国,我们不难发现:


那些被历史记住的人,虽有胜败之分、立场之别,但他们却都在自己选择的人生路上,走出了独有的风采。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这句出自《后出师表》的经典口号,不仅代表着诸葛亮克复中原的决心,也成为了蜀汉政权屹立三十年不倒的精神支柱。


诸葛虽逝,信念犹存,而这信念的继承者,便是蜀汉后期的“定海神针”——姜维。


九伐中原,不胜不休。


姜维毫不犹豫地接过了“诸葛亮手中的火炬”,以一个“外来人”的身份耗尽自己一生的热血,来奉行一种信念,坚守一颗初心。


他就如同一个热血青年,时刻怀揣着梦想,并准备为之抛头颅、洒热血。


先帝之托,武侯之志,数十年来,片刻未忘。




岁月易逝,知己难求


姜维的父亲叫姜冏,本是天水郡的一个小官。


由于天水郡位于边塞要地,所以时常发生动乱,姜冏便是在一次镇压叛乱的战斗中牺牲的。


挺身卫国,战死沙场,姜冏牺牲的那一年,姜维才十二岁。


由于姜维是烈士家属,所以上级领导便提拔他做了天水郡的参军。


虽然有了官职,有了俸禄,但对于心气儿极高的姜维来说,仍是很不满意。


姜维追求的从来都不是养家糊口、得过且过,“提三尺长剑,立不世之功”才是他内心真正的诉求。


也许是老天爷听到了姜维内心执着的呼唤,于是才使他遇到了诸葛亮这一人生伯乐。




公元228年,诸葛亮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北伐。


在蜀军神兵天降、出其不意的攻势下,曹魏沿途各郡县纷纷望风而降。


当时姜维等人正跟从天水太守在各地巡查,这太守是个怂包,在得知蜀军即将到来的消息后,立刻抛下了姜维等下属,连夜逃往上邽避难。


等姜维察觉之后,已经追之不及了,于是姜维逃回自己的家乡冀县。无奈此时的冀县更是城门紧闭,死活不肯让他入城。


前有蜀军,后无退路,无奈之下,姜维只好选择归降诸葛亮。


这对于姜维来说,既是无奈,亦是幸运。


这一年,诸葛亮48岁,姜维27岁。


二人一见如故,演绎了一段真挚的“忘年交”。


看着眼前这位羽扇纶巾、名动天下的卧龙先生,姜维心中不由得一震,因为他知道:


从此刻开始,他将迎来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而对于诸葛亮来说,姜维绝非是普通的降将,而是一个可以传授毕生所学的好学生。


姜维随诸葛亮返回成都后,便担任了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


而且诸葛亮还多次给蒋琬、张裔等朝廷重臣写信,信中称姜维“心存汉室,才兼于人”,是“凉州上士”。


这等高度赞美,出自一向对品评人物十分谨慎的诸葛亮之口,是极为罕见的。


鲁迅曾说: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姜维不仅是诸葛亮的知己、学生,更是诸葛亮精神与理想的寄托。


诸葛亮欣赏姜维,不仅因他有着高出余人的军事才能、可以煽动凉州羌胡的号召能力,更是因为他身上有着一种立功立事的进取精神。


而这种精神正是蜀汉最需要的。


曾几何时,在那天地肃杀的白帝城,奄奄一息的刘备给了诸葛亮信心、信任、权力,让他只能尽心、尽力、尽忠地用生命作为回报。


而如今,在这秋风瑟瑟的五丈原,诸葛亮的识才、爱才、用才,更让姜维下定决心,完成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不朽承诺。


丞相,您放心去吧!


您如何报答先帝的三顾之情,我姜维便如何报答你的再造之恩。




九伐中原,寸心不失


北伐,是诸葛亮和姜维两个人后半生共同的主题。


在诸葛亮指定的三个继任者中,费祎是不思进取的“保守派”,蒋琬属于无可无不可的“中间派”,只有姜维是立功立事的“进取派”。


在蒋琬、费祎执政时期,蜀汉上下对于北伐已经不再狂热,但姜维却没有就此放弃北伐的念头。


哪怕每次只给他几千人的兵力,他也会尽其所能地打好每一仗。


蒋琬费祎只守不攻,举国上下无心北伐,只有姜维一人,还在默默地操练兵马、囤积粮草,为日后继续北伐做着准备。


这一准备就是20年之久,此时的姜维已年过半百,到了和诸葛亮兵出祁山时相仿的年纪。


而这时蒋琬费祎已死,军权彻底落在了姜维手里,他终于可以挥师北上,大干一场了。


纵然姜维立志建功,可现实却是残酷的。


上天给姜维安排了一个强大的对手——邓艾。


段谷一役,姜维大败而归,之后数次出兵,也终究未能取得实质性胜利。


姜维前后九次北伐,虽然在次数上已经超过了诸葛亮,但成就却远远不及。


姜维的北伐不仅没能为他建立功勋,反而使蜀汉的国力日益衰弱,这引起了朝中大臣对他的不满。


宦官黄皓更是多次向后主刘禅进言,说姜维拥兵自重,图谋不轨。


姜维本身是个外来户,又没有诸葛亮的威望与才能,面对政敌的构陷,他无力反击,只能前往沓中屯田,以避锋芒。


其实,在诸葛亮辅政时期,蜀汉实行了“军政一体”的“军、朝、宫、府”四位一体组织原则。


这种极度专权的制度,将整个蜀汉的方方面面都集中到诸葛亮一人手中。


一般来说,这样的安排对皇权已然构成了极大威胁,甚至可以说,蜀汉的皇权,已经不存在了。


但正如后世所说的那样:


周公和王莽的最大区别便是一个“忠”字。


值得庆幸的是,诸葛亮是又一个周公,也正因如此,刘备放心他专权,刘禅任由他专权。


“军、朝、宫、府”的高度统一运作,不仅使得诸葛亮可以放开手脚、一心北伐,也使得后方稳定、朝政清明。


但到了姜维这里,四项大权中,也就只剩下了军权。


而且这个军权也是不完整的,尚有一部分军权把持在与黄皓狼狈为奸的阎宇手中。


外有强敌,内有政敌,姜维的呕心沥血,换来的不过是穷兵黩武的责难与猜疑。


可他仍不曾有一刻动摇与后悔,没有人能握得住天长地久,然而只要一念在心头,虽千万人,吾往矣!






无力回天,国破身死


就在姜维还在等待机会北伐的时候,曹魏率先开始了反击。


公元263年,曹魏主动对蜀汉发起进攻。


魏将邓艾、诸葛绪、钟会三路大军进攻蜀汉,而此时的后主刘禅还处在醉生梦死之中。


当此国难之际,姜维挺身而出,以一人之力苦苦支撑着风雨飘摇的蜀汉江山。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正当姜维让钟会数十万大军寸步难行之时,邓艾以奇兵偷渡阴平,直临成都城下。


后主刘禅在大惊之余,选择了出城投降。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开城而降,延续四百余年的汉室火种彻底熄灭。


当后主投降的消息传到军前时,蜀汉的热血将士们愤怒异常,以至于拔刀斫石。


而直到后主的投降诏书传遍三军之时,姜维心中的火焰依旧没有熄灭。


他要借钟会之手,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可惜最终没能如愿,只落得个身死国破的下场。


复蜀计划败露,姜维这位企图改写历史的末路英雄,带着深深的惆怅与无奈,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兴衰谁人定,胜败岂无凭?


一心想通过“立功立事”扶摇而上的姜维,没有扶起大汉江山,也没有扶起刘阿斗,甚至于没有扶起他自己。


蜀汉一州之地,人才凋敝,后继无人,终究难逃覆灭。


姜维的一生努力付诸流水,但我想,他仍是无愧于心的,因为他带着复兴蜀汉的信念,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从某种意义而言,蜀汉精神的灭亡并不在刘禅出城投降的刹那,而在姜维悲壮死去的瞬间。


在姜维身上,人生的风起云涌,不再是评判成败的标准,而只是他一生执着的装点。


姜维这一去,令罗贯中草草结束了《三国演义》,姜维这一去,带走了三国时期最后的一点信念之光。



黎东方曾赞姜维是“三国时期最后的一位烈士”。


他不仅继承了诸葛亮的理想信念,同时也继承了儒家那份求而不得的悲情。


姜维一生活过了两个末世,一个东汉,一个蜀汉。


一个是他文才武略的起点,一个是他尽忠效死的终结。


在四川剑阁县姜公祠上,有一副名联诠释了姜维的一生:


雄关高阁壮英风,摔出丹心,披开大胆;


剩水残山余落日,虚怀远志,空寄当归。


得遇伯乐,人生所幸;无力回天,人生所命。


姜维选择为蜀汉守过最后一个夜晚,最终无愧天地地闭上了自己的双眼。


见危授命,投节如归,求仁得仁,何惧何怨!


壮哉!姜伯约。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猜你喜欢
48期

48期的宝子们,毕业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的有声之路。

by:L雷蕾L

615期

喜马拉雅招募营

by:栀z花开

往期

如果你今天睡前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那你就不能入睡

by:长颈鹿的路

81期精英9期作业

加油完成作业塑造多重自己,一切努理都值得被托付,努力登上人生巅峰加油!

by:木有波罗

攀登35期+进阶30期

攀登计划作业,从第一周到第七周作业,还有一次毕业作品展示,每一次的作业都有不同的变化

by:钢铁L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