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讲论语 精选精读 公冶长篇第五

2023-05-26 12:05:3221:10 6830
声音简介

老梁讲论语精选精读公冶长篇第五


偷了点懒,希望人家不介意    :-D   

【原文】

5·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nìng)。”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评译】

有人评价说:冉雍这个人有德行,但是口才不好。孔子说:做人何必非要能言善辩呢?和别人交往,靠伶牙利齿憋得别人说不出来话,会常常招致别人的憎恨,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有没有一点仁心。所以,做人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原文】

5·7 子曰:“道不行,乘桴(fū)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评译】

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坐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坚定不移地跟着我走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是极其渴望得到孔子认可的,到这话很兴奋,有点张牙舞爪。孔子怕他出事,给他泼瓢冷水,约束他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但是他会遇到的麻烦是,他找不到做筏子的材料。

孔子在这里说子路“好勇过我”,不是“勇过我”,是说子路对于“勇”的追求十分强烈,超过孔子,也超过他对于“仁”“义”等的追求,有些盲目。“无所取材”的意思,孔子表达的不是很准确,让大家很费猜疑,一般的翻译是“没有什么其他可取的才能。”这不符合孔子对于子路的总体评价。所以,我认为钱逊教授的翻译比较贴切:“找不到做筏子的材料。”



【原文】

5·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评译】

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更好一些呢?子贡了解孔子的心思,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闻一知十,我只能闻一知二。差八个呢。孔子很高兴子贡的态度,说是不如呀。我很赞赏你知道自己不如他。


【原文】

5·10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评译】

宰予(就是宰我)大白天睡觉。孔子看到非常生气,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骂人狠话:朽木不可雕也,牛粪垒的墙不可刷也。我怎么说你好?到后来孔子想起来这件事情还特别气愤,说:原先呀,我看一个人,听了他说的就信了他做的;现在我看一个人,听了他说的还要看看他怎么做的。宰予给我提了个醒,我得改变看人的方法。


【原文】

5·11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chéng)。”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评译】

孔子有一天突然说:我还没有见过丝毫不丧失原则,真正刚强的人。大家听了比较茫然,有人回答说:申枨是吧?孔子说:申枨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怎么能做到丝毫不丧失原则,真正刚强呢?


【原文】

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评译】

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迫我干的事,我也不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赐呀,这恐怕不是你能做到。

虽然孔子认为子贡做不到,但是孔子还是很认可子贡的思想的,子贡“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的思想触动了孔子,启发了孔子,使得孔子在思考之后,给出一个更完满的表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以后,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文】

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略)


【原文】

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评译】

子路对于孔子的教诲,不管他到底能理解到什么程度,都积极地去实践。所以子路在听到孔子的教诲后,如果还未来得及实践的时候,惟恐又听到新的道理,造成积压。


【原文】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评译】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的谥号呢?孔子说:他对于人情事故,对于朝廷政治反应敏锐,对于新东西勤于学习,不耻下问,所以给他谥号叫

孔子特别强调敏和学,多出提到敏和学,我们以后专门讲一个题目,叫做《孔子论学习》,总结一下孔子在学习上面都有那些观点。


【原文】

5·16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评译】

孔子评论子产时认为,他有四种君子之的道:他为人谦虚低调,从不趾高气扬、仗势欺人。他对上级态度恭敬,爱岗敬业,认真办差。他施惠于民,想方设法让老百姓得到好处。他给老百姓派差役,派得合情合理,合乎农时。

子产在郑简公、郑定公之时执政22年。当时晋楚争强、战乱不息。郑国地处要冲,周旋大国之间,子产却能不低声下气,也不妄自尊大,使国家得到尊敬和安全,的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孔子对子产的评价甚高,认为治国安邦就应当具有子产的这四种道德。

 

【原文】

5·17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评译】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人交朋友,别人和他相识得越久,大家越尊敬他。

相反的,孔子说了一句话:“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不论是夫妻,还是朋友,往往刚开始的时候被对方吸引,时间长了,熟悉了之后,相互就开始放※纵了,慢慢互相暴露,就会越来越讨厌对方。所以“君子周而不比”,做人始终保持原则,“义之与比”,这样才能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时间越长,越互相尊重。

菜根谭讲:“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其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晏子是深得交友之道。


【原文】

5·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子文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评译】

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好几次被启用做楚国宰相,但是一次也没有沾沾自喜。他好几次又被罢免,但是一次也没有因此怨气,始终保持平常和严肃。他每一次被免职,一定把自己任上的工作清清楚楚的告诉给来接任的新宰相。老师,您看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好啊,可算得上是忠了。子张问:难道算不上仁吗?孔子说:我不知道。你觉得这怎么算得上仁呢?子张又问: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陈文子家有四十匹马,都舍弃不要了,离开了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他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就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离开了。这个人你看怎么样?孔子说:这可以算得上清高了。子张说:那还不算是仁吗?孔子说:我不知道。你觉得这怎么算得上仁呢?

到底在孔子的思想中什么样才是仁呢?孔子自己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恐怕孟子的答案更能阐述孔子的“仁”的思想:“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而无论令尹子文还是陈文子,都还不能在其职位上为民谋福利,所以孔子不能许“仁”于他们两个。


【原文】

5·20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评译】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翻来复去考虑多次。孔子听说这事情,说:哎呀,何必!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后来的人把“三思而行”作为一个成语,好多没有读过论语的人,也认为这是孔子的意思,大家劝诫别人的时候,都要提醒他要“三思而行”,这其实是对于孔子的误读。但是现在约定成俗,也不必非要按照孔子的意思“二思而行”。孔子为什么反对季文子的“三思而后行”呢?这话应该是孔子四十岁以后说的,因为孔子说“四十不惑”。一个不惑的人,一个君子喻于义的人,对于面临的事情当然会有很明确的是非判断,当然思考两次就会有明确的答案了。季文子三思而行,肯定是考虑过度,以利害义了。培根也说:“如果你考虑两遍以后再说,那你说得一定比原来好一倍。”

 

【原文】

5·21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评译】

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政治昌明的时候,他就积极地从政做事,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当国家政治黑暗时,他就不再图求建功建言,装做什么都不行的样子。他是个明哲保身的聪明人。他的相时而动的聪明我做得到,他相时而隐的装糊涂我做不到。”

孔子提倡中庸,对于明哲保身,是不反对的。郑板桥“难得糊涂”,也是这个意思,但是更加世俗:“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原文】

5·23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评译】

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宽容大度,对于过去的不愉快的事情不计较,因此,他们心中的怨气很少。

菜根谭讲:不责人之过,不揭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原文】

5·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评译】

孔子说:花言巧语,油头粉面,满脸奉承,到处点头哈腰,左丘明认为这种行为可耻,我也这样认为。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这样认为。 菜根谭讲:“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礼,多出机心”。孔子认为,做人要真实,要挺直腰板。对于那些虚伪逢迎的人,孔子是看不起的。


【原文】

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评译】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兴致非常高,说:来,说说你们的志向!子路说:我如果发达了,有了好车好马、好衣服,我愿意和我的朋友们一起分享,就是用坏了我也没有什么遗憾的。颜渊说:我希望自己做到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问孔子:我们也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希望全天下的老年人得到赡养和关心,安心地度过晚年时光。让全天下人建立起诚信,朋友之间互相信任。让全天下的年轻人得到教育和爱护,健康成长。


【原文】

5·27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评译】

孔子说:算了吧!我还没有看见过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能从内心责备自己的人。

一般的人,都是死不认错,没理也要搅三分。孔子非常厌恶这种态度,他希望大家能诚恳地承认错误,并且深刻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其实承认错误不见得要对别人表达出来,关键是要内心有触动,实实在在地悔改。


【原文】

5·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评译】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孔子在此,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5·1 子谓公冶长(1),“可妻也。虽在缧绁(léi xiè)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略)

5·2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略)

5·3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略)

5·4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略)

5·6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yuè)。 (略)

5·8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略)

5·18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zhuō),何如其知也!”(略)

5·22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fěi)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略)

5·24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xī)焉,乞诸其邻而与之。”(略)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878539xaan

老师讲得更好了!还配以文字,高

猜你喜欢
壩東老梁讲论语(不是梁宏达)

感谢大家收听《老梁讲论语》。但是这里不是体育评书梁宏达。不是梁宏达。此老梁非彼老梁,这个老梁比梁宏达还要老(⊙﹏⊙)。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初步认识论语,...

by:壩東老梁讲论语

笑妈讲论语

参考多本专业的论语注释书籍,并结合网络资源,力争做到准确、并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讲给孩子听,希望更多孩子都能学到堪称中华文化源头的《论语》精髓。拓展讲解汉字的字源...

by:一起读绘本

孙诚德讲论语

讲透《论语》背后的底层逻辑为什么有人用半部论语治天下,有人却被论语里面的条条框框限制手脚。论语耳熟能详,可你真懂得其中的玄妙吗?用出世的视角,看入世的法为什么说...

by:观吾大学堂

于丹讲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y:友和塾

闫效平讲论语

传统文化学者闫效平逐条讲解论语.闫效平课程网yanxiaoping.org

by:闫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