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讲论语 精选精读 里仁篇第四

2023-05-26 12:05:3220:55 7561
声音简介

老梁讲论语精选精读里仁篇第四          


【原文】

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chǔ)仁,焉得知(zhì)?

 【评译】

孔子说:“选择住所的时候,要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孟母三迁的故事恰好地说明了孔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的成长是受周围的环境和人的影响的。所以要想成为有教养的人,不仅要自身努力,也要选择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原文】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评译】

孔子说:“不仁者,是不可能在长时间的困顿中,始终保持心平气和的,他肯定会不时地长吁短叹、怨天尤人。不仁者,也不可能长时间地处在安乐中,保持平和,不忘乎所以的,他肯定会趾高气扬,忘记过去的。仁者的内心因为实施仁道而满足,智者因为了解仁道会给自己、给别人带来好处而去努力实践仁道,这两种人都是仁人,他们会因为沉浸于实施仁道而达到内心的平和。”


【原文】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hào)人,能恶(wù)人。”


【评译】

孔子说:只有仁者,能有明确的、正确的是非观念,能在该爱人的时候爱人,能在该讨厌人的时候讨厌人。

四十不惑,就是指的这种境界。


【原文】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评译】

孔子说:一旦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原文】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wū)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评译】

孔子说:富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是如果用不正当的方法拥有富贵,那就不应当拥有;贫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是不用正当的方法去脱离贫贱,就不应当摆脱。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还叫什么君子呢?君子没有一刻是违仁的。无论如何紧迫,也要坚守仁的原则;无论如何颠沛流离也要坚守仁的原则。


【原文】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评译】

孔子遗憾地说:到现在我还没有见到好仁的人,和厌恶不仁的人。好仁的人,当然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就是那种在实践仁的过程中,不让不仁的东西在自己的身上体现的人。有没有人尝试保持一天把自己的力量完全用在实行仁德上?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所有的人都是不愿意去做罢了。

这好像是孔子的一番牢骚话,孔子在这里是一棍子打翻一船人。最起码,颜回是一个致力于仁道的人吧?为什么孔子说一个没有看到呢?真让人不解。孔子此番话的含义是,大家明知仁道的好处,却因为畏难而不去做。其实孔子的意思是鼓励大家“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这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一个意思。


【原文】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评译】

孔子说:有相似心理、品性的人,犯的错误也差不多。因此,观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属于那个类型的人,就可以知道他是不是属于有仁德的人了。

 

【原文】

4·8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评译】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没有什么太好解释的。通过这句话,说明孔子是多么热爱真理。


【原文】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评译】

孔子说:一个士子,虽然立志求道、实践道义,但是如果不能脱俗,仍然认为寒酸的衣食没有面子,那么是不值得与他一起共同谋划事业的。  

这是孔子在鞭策那些有志向的人,要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对正义、真理的追求上,不要在困扰在衣食琐事上。塞得物欲之路,才堪辟道义之门;驰得尘俗之肩,方可挑圣贤之担。


【原文】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dí)也,无莫也,义之与比(bì)。”

【评译】

孔子说:正人君子行走于天下,不会对谁特别亲近照顾,也不会对谁特别冷淡疏远。一切只是遵循原则,心里有尺子,按照规矩去办。

菜根谭讲 “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患顽金钝铁之不可陶熔。我果为巨海长江,何患横流污渎之不能容纳”。


【原文】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评译】

孔子说:君子念念不忘的是安身立命的德义,小人念念不忘的是赖以生存的乡土;君子始终提醒自己不要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小人始终惦记的是哪里能捞到好处。

 

【原文】

4·12 子曰:“放(fǎng)于利而行,多怨。”

【评译】

孔子说:把利益放在第一位,为追求利益而做事,就会招致很多的怨恨。  


【原文】

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评译】

孔子说:不怕没有职位、地位,怕的是自己没有学到站得住脚的学问。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怕的是自己没有值得别人了解的才能。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15·21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原文】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评译】

孔子说:曾参啊,我那么多的思想,其实是由一个基本的主题贯穿了的。曾子低着头,毫不迟疑地说:是的。孔子出去之后,其他同学并不理解这一问一答,便问曾子:你们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核心思想,贯穿始终的思想,就是忠恕。

其实我感觉,孔子提问曾子,一方面是想考验一下曾子对于自己主张的领悟,另一方面,也许孔子当时想表述一下“吾道一以贯之”,结果让曾子一个“唯”字给堵回去了,老先生也就不再多说。曾子的回答应该符合孔子的思想,但是也许孔子有更高妙的表达呢!

菜根谭里面讲“己之情欲不可纵,当用逆之之法以制之,其道只在一忍字;人之情欲不可拂,当用顺之之法以调之,其道只在一恕字。今人皆恕以适己而忍以制人,毋乃不可乎!”

【原文】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评译】

孔子说:“君子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道义和原则,小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利益。”这是孔子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好多事情没有办好,就是因为出发点是利益,而不是道义和原则。


【原文】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评译】

孔子说:见到贤德的人,看到榜样,就应该向他看齐、学习。见到不贤的人,看到反面教材,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类似的错误。

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原文】

4·18 子曰:“事父母几(jī)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评译】

孔子说:事奉父母的过程中,如果感觉父母有不对的地方,提意见要委婉地说。如果父母不接收,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父母说什么是什么,按他们的意见办,心里面不能怨恨。


【原文】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评译】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即使出远门,也一定有明确的目的地,不让父母担心。

不能理解孔子是在什么年纪,什么背景下说的这句话。因为孔子本身是一个喜欢游历的人,和他周游列国的学生里面,好些也是“父母在”。幸亏后面有一句“游必有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原文】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评译】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也。对于年龄越来越大的他们,一方面为他们的健康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随时会得病、会离开我们而恐惧。


【原文】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dài)也。”

【评译】

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说什么,是因为怕自己说出来后做不到,可耻啊。


【原文】

4·23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评译】

孔子说:办什么事情都守规矩,犯错误就少。


【原文】

4·24 子曰:“君子欲讷(nè)于言而敏于行。”

【评译】

孔子说:君子要讷于言而敏于行,言语迟缓行动迅速,少说多做。

毛主*席给自己的两个女儿取名字,一个叫做“李敏”一个叫做“李讷”,就是取自《论语》中的这句话,可见毛主*席对于孔子的这句话十分认可。英国培根说:“一个机敏谨慎的人,一定会交一个好运。”


【原文】

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评译】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同样追求的人和他在一起。


【原文】

4·26 子游曰:“事君数(shuò),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评译】

孔子的弟子子游说:如果老板有什么错,对于老板劝诫太频繁,就会惹怒老板,受到责骂;如果朋友有什么错,对待朋友劝诫太频繁,就会让朋友心里讨厌,被朋友疏远。

儒家讲究中庸,讲究办事的分寸。这句话对于每个人都是有用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有理,反而让自己被动、被人讨厌。



【原文】

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略)

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略)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学无止境hxp

“夫子之道,忠恕而己!”名为忠恕实则包罗万象,仁、义、礼,知,信。温,良,恭,俭,让,等等。君子之道,为政之道,为人之道,治国之道等等。不胜枚举。

壩東老梁讲论语

有些人喜欢这样断句。孔子是个语音大师,那么他肯定说话是按照最容易理解,别人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方式,和句读。如果他说的话,非常令人费解,让人产生各种歧异,论语是不会广泛流传的。早闻道夕死可矣,一方面说,孔子对真理的热爱向往,另一方面

学无止境hxp 回复 @壩東老梁讲论语

听了很多别人讲解,看了很多版本的注解。唯独您的讲解更合理一些。欲拜师于您,不知有幸否?

若尘_90951

4·8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一般解释为:“早上听到一个道理,晚上死了也可以。”这值得吗?而且还是“闻”,不是“悟”。 可不可以这样断句:“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对“朝闻道夕死”这样一种假设的评价。把“朝,夕”概念外延,就是“年轻得道,英年早逝”,也是“可以的,值得推崇的”

学无止境hxp 回复 @若尘_90951

应为孔子的一种呼吁吧。

猜你喜欢
壩東老梁讲论语(不是梁宏达)

感谢大家收听《老梁讲论语》。但是这里不是体育评书梁宏达。不是梁宏达。此老梁非彼老梁,这个老梁比梁宏达还要老(⊙﹏⊙)。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初步认识论语,...

by:壩東老梁讲论语

笑妈讲论语

参考多本专业的论语注释书籍,并结合网络资源,力争做到准确、并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讲给孩子听,希望更多孩子都能学到堪称中华文化源头的《论语》精髓。拓展讲解汉字的字源...

by:一起读绘本

孙诚德讲论语

讲透《论语》背后的底层逻辑为什么有人用半部论语治天下,有人却被论语里面的条条框框限制手脚。论语耳熟能详,可你真懂得其中的玄妙吗?用出世的视角,看入世的法为什么说...

by:观吾大学堂

于丹讲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y:友和塾

闫效平讲论语

传统文化学者闫效平逐条讲解论语.闫效平课程网yanxiaoping.org

by:闫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