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讲论语 精选精读 八佾篇第三

2017-01-18 15:31:1013:10 6441
声音简介

老梁讲论语精选精读八佾篇第三


【原文】

3·1 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评译】

季平子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威权,大肆铺张,搞了一个大型的歌舞晚会。晚会的规模,是按照联合国的水平办的。孔子谈到这件事情,十分愤怒,说:  是可忍,孰不可忍!季平子明目张胆,违反制度,用八队六十四人给自己表演舞蹈。他想干什么?!


【原文】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评译】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没有关心别人、关爱社会的心,他懂不懂规矩又怎么样?如果一个人没有关心别人、关爱社会的心,他懂不懂音乐又怎么样?”

一个人没有关心社会、关心别人的爱心,无论他多有才华,多有教养,都不过是冷血动物。   


【原文】

3·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评译】

林放对于繁琐的礼仪制度感到十分困惑,就去请教孔子,执行各种礼的时候,到底该把握什么样的原则。孔子回答说:“你问得太好了!礼节仪式这些东西,没有是不行的,但是执行起来,一般的情况下,不能铺张奢侈,要大方节俭;丧礼上,只要内心真正哀伤,不见得面面俱到。”


【原文】

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评译】

孔子认为,虔诚是祭祀的基本原则。祭祀祖先就像跪在活生生的祖先面前一样,祭神就像跪在降凡的神灵面前一样。孔子说:“如果我的精神没有真实地参与到祭祀里面,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吾不与祭,如不祭。

孔子的话,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投入。不论干什么,都不要心不在焉,既然干了,就要投入。风行电视的选秀节目里面,好些评委常常念叨的一句话就是“用心去唱”,其实就是“祭如在”。


【原文】

3·13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评译】

孔子来到卫国,寻找政治上的机会。王孙贾是卫灵公的大臣,时任大夫,想让孔子走自己的门子,于是暗示孔子说:“人家都说与其巴结奥神,不如巴结灶神,现官不如现管,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最看不起这样的小人,傲然答到:“不然。心思不正,得罪了天,求谁都没有用。”


【原文】

3·15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zōu又写作)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评译】

孔子从来不不懂装懂,即使对于了解的东西也小心求证,虚心学习。所以孔子能成为一代宗师,万古景仰。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些浅薄的人就说:“谁说此人对于礼制懂得多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原文】

3·17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xì)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评译】

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子贡呀!不要小家子气!礼仪形式中必要的花费是应当的。节俭不能节俭到这种地方。你可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如果你今天废除了那只活羊,慢慢地,人们会越来越不重视这个仪式,最后吧礼都废除了。”


【原文】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评译】

孔子说:“哎呀!我完完全全、一丝不苟地按照礼数的规定去为君主服务,别人却以为我是奴颜婢膝,在拍马屁。”


【原文】

3·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评译】

鲁定公问孔子:“老板应当怎样使用员工,员工又应当怎样对待老板和工作呢?”孔子回答说:“老板、领导应当按照国家、单位规定的各种制度,比如《劳动法》等等,来调动、使用员工,不能因为我说了算,就无法无天,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君使臣以礼。反过来,员工要对于工作、对于单位、对领导和老板忠诚,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臣事君以忠。

 

【原文】

3·20 子曰:《关睢(jū》,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评译】

孔子说:“《关睢》这篇诗好呀!其中表达的感情,非常中庸。表达快乐时,恰到好处,不肆无忌惮地放纵自己的情绪。表达哀伤时,也适当地收敛,不至于撕心裂肺,伤身伤心。”


【原文】

3·21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评译】

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说:“夏朝是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要让老百姓战栗惧怕。”孔子听到后非常生气,一口气说了三个成语:“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意思是什么呢?意思是:“生米都煮成熟饭了,我还能说什么!?已经过去的事情,我再劝告也没有什么意义。既然已经过去了,我就不再追究了。”

宰我的回答,其实是根据500年前,鲁国的历史事实;但他的“使民战栗”一语,却揭在了历史的伤疤上。这块伤疤,对于鲁人而言,不堪回首。孔子认为这样做不对,虽然说的是实话,但是对于现实的政治,充满了负能量,不应该这样做。孔子认为,对历史伤疤最好的处理办法是淡忘,让时间慢慢抹平其遗痕,所以他告诫宰我:“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很多的版本认为宰我说的不对,不懂装懂,所以孔子讽刺他。不是这样的。宰我是因为缺乏政治智慧,说了实话,惹孔子不高兴。


【原文】

3·25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美也。

【评译】

孔子讲到“韶”这一乐舞时说:“真是尽善尽美呀。”谈到“武”这一乐舞时说:“美是很完美了,但是没有像韶一样达到尽善的境界。” 讲这一条,主要是讲,尽善尽美这个成语的来源。


【原文】

3·26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评译】

孔子说:“一个当领导的人,对待手下不能宽宏大量,居上不宽,举行会议、仪式时不能严肃认真,为礼不敬,办丧事时不能表现出内心的悲哀,临丧不哀。我还能用什么看出他好来呢?”




八佾篇第三,我们有12条略去没有讲。

3·2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略)

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略)

3·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略)

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略)

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略)

3·10 子曰:“禘(dì)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略)

3·11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略)

3·14 子曰:“周监(jià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略)

3·22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diàn),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略)

3·23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xī)如也;从(zòng)之,纯如也,皦(jiǎo)如也,绎如也,以成。”(略)

3·24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略)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牛牛_4g7

真不好

壩東老梁讲论语 回复 @牛牛_4g7

谢谢鼓励

听友72686005

不错,听了第四篇了,讲得有见解,老梁加油

猜你喜欢
壩東老梁讲论语(不是梁宏达)

感谢大家收听《老梁讲论语》。但是这里不是体育评书梁宏达。不是梁宏达。此老梁非彼老梁,这个老梁比梁宏达还要老(⊙﹏⊙)。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初步认识论语,...

by:壩東老梁讲论语

笑妈讲论语

参考多本专业的论语注释书籍,并结合网络资源,力争做到准确、并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讲给孩子听,希望更多孩子都能学到堪称中华文化源头的《论语》精髓。拓展讲解汉字的字源...

by:一起读绘本

闫效平讲论语

传统文化学者闫效平逐条讲解论语.闫效平课程网yanxiaoping.org

by:闫效平

樊登讲论语

西方的心理学,现代的脑科学,都是对《论语》很好的验证,今天的创业者,焦虑的父母们又都是现代最需要《论语》的读者,所以樊登讲解论语的每一句都结合了当代生活和今天最...

by:读书点亮生活美好

孙诚德讲论语

讲透《论语》背后的底层逻辑为什么有人用半部论语治天下,有人却被论语里面的条条框框限制手脚。论语耳熟能详,可你真懂得其中的玄妙吗?用出世的视角,看入世的法为什么说...

by:观吾大学堂

于丹讲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y:友和塾

辜鸿铭讲论语

辜鸿铭,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辜鸿铭讲论语》不但语言精练,词意精达,而且在讲解的过程当中纵贯中西,...

by:听书读书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