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生石膏及白虎汤的临床应用要点

2020-05-13 10:24:4210:43 372
所属专辑:伤寒温病
声音简介

在上节课的时候,我们曾留了一道思考题,是讨论白虎加人参汤中的人参,到底是哪一种?当然课后留言,大家讨论非常的热烈,分析的也很有依据。通过CNKI查询文献,也没有定论。

 

我的意见呢是党参,思路比较简单,那就是在《伤寒论》成书时期,在汉代的时候,中国的版图主要还是长城以内,修长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御,包括一直到明代还在修筑长城。当今的人参产自东北,也就是长城外,在汉代的时候应该没有进入市场流通,所以《伤寒论》中的人参,其实就是当今山西上党地区(山西东南部的一个古地名)的人参,目前被称为党参。

 

党参甘温,而当前的人参,有说甘温的有说甘寒的,对于一般热盛津伤的时候,白虎汤加党参即可,如果热盛津伤明显的,其实西洋参也是不错的选择。

 

白虎汤的应用要点

 

阳明病是里实热证,主要治法是清热与祛邪并用 。当然热则寒之,清热的法,有辛寒、甘寒、苦寒、咸寒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还是以石膏为代表的辛寒清热的白虎汤。白虎汤的核心其实就在于石膏,今天我们重点来讲一讲石膏的临床适应症。

 

我们在上节课的时候提到过,后人曾经给我们归纳过白虎汤四大症: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其中的口渴应该是白虎加人参汤的适应症,那么剩下的大热、大汗和脉洪大,非常形象地给我们勾勒出了白虎汤的临床症状表现。

 

当然这里额外提一句,大热,只是我们强调体内热邪的充盛程度,并不一定指的是体温高,因为汗出是退热的最好办法,汗出多的时候,人的体温不可能太高的,所以大热、大汗如果理解成体温高的话是有矛盾的,所以这里的大热只是标志着体内的热邪充盛,并不见得一定是高热的体温。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患者的症状,大热,大汗,脉洪大,是一种什么感觉?是一种里热有向外透发透散的感觉,中医的治疗原则就是要因势利导,既然身体里边的热想往外透发,那我们是不是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把热给它透发出来呢。

 

举例而言,就像冬天温暖的被窝一样,假如你睡懒觉不起,别人拿起你的被角,掀几下,被窝里面蓄积的热气全跑了,被窝也就凉了,你也就不能赖床了。这就是要给热往外透发,当然你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火郁发之的治法。

 

生石膏的应用要点

 

我们认为大热、大汗、脉洪大是有一种热邪蓬勃而往外透法趋势的时候,我们采用透邪外达的办法,采用辛寒清热,因为辛才能透发。之前讲太阳病的时候,曾经说过,酸苦甘辛咸五味之中,唯有辛味能行气机,能够解表发汗的都是味辛的。而生石膏味辛寒,其味辛,顺应了这种透散的机能。

 

黄连、黄芩、黄柏是苦寒清热的代表,后人经常称之为“苦寒直折”,黄连所代表的苦寒,除了清热以外,还有坚阴,燥湿的效果。比如外科湿疮的时候可以用黄连粉去外敷,就是这个道理。

 

在热性的胃肠下利的时候,我们常用黄芩、黄连、黄柏去治疗,比如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371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包括乌梅丸的下利,其实都是用到了黄芩、黄连、黄柏的苦寒清热,同时有燥湿止泻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大家都知道有个西药叫小檗碱,也就是所谓的黄连素,治疗胃肠道感染的腹泻。

 

简单做一个对比,辛寒以白虎汤、生石膏为代表,是一种辛寒清热透热的作用,黄连黄芩黄柏,以黄连解毒汤为代表的苦寒直折,是一种苦寒清热的。

 

生石膏辛寒清热,需要引起我们重视,民国时期的张锡纯对生石膏很重视,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石膏,其性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为清阳明胃腑实热之圣药,无论内伤、外感用之皆效,即他脏腑有实热者用之亦效”。

 

甚至还有用新鲜的梨片蘸着生石膏末吞服的服药方法。北京四大名医的孔伯华先生,也善用石膏,有“石膏孔”的雅称。

 

生石膏,很多人畏之如虎,生怕生石膏过于寒凉而败坏脾胃,其实生石膏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大寒的药物。《神农本草经》只是说石膏味辛微寒,并非大寒。《神农本草经》:石膏,味辛,微寒。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

 

对石膏论述当中,有这样一句“产乳”,所以有医家认为,石膏可以用于产后哺乳期,可见石膏并非过于寒凉,其性纯良,对人体并无太大伤害。张锡纯指出生石膏寒凉之力远逊于黄连、龙胆草、知母、黄柏等药,而其退热之功效则远过于诸药。

 

生石膏只是辛寒清热的,所以胡希恕先生、冯世纶教授指出,只要见到阳明里热,都可以加入生石膏。生石膏在日常临床中,应用也很广泛,只要有阳明内热,同时有口干、烦躁等,即可加入。生石膏味辛微寒,没有黄连的苦寒伤胃,也没有苦寒易化燥助火之弊端。

 

生石膏味辛,辛能透散,而热邪郁结的时候,可以用石膏来解除郁遏的邪热。在《百年百名胡希恕》一书中,曾记录到:一个颌下淋巴肿大的患者,胡老给予了小柴胡汤加生石膏,学生不解其意问道:“该患者无口渴为什么加生石膏啊?”胡老曰:“这里的生石膏不但起清热作用,而且还有解凝作用。”

 

冯老指出,大凡急慢性疾病,如见红肿热痛、淋巴肿大者皆可用之。如急性腮腺炎常用小柴胡汤加生石膏二两至三两(60-90g);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常用小柴胡汤加生石膏、公英、桔梗等;急慢性睾丸肿大常用小柴胡汤加生石膏、陈皮、生苡仁等,所用治例皆收捷效。由此可看出,其所说解凝,当指因热而形成的凝结,也即阳明热结。

 

白虎汤禁忌症

 

170、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这一条反复强调“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明确指出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只有无表证的时候才能给予。温病学派的吴鞠通对此有详细论述。如《温病条辨》上焦篇第九条: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吴鞠通的意思是说,脉浮弦而细者,脉浮表未解,弦而细者,里热不盛;脉沉者,里热不实,并无往外透法的趋势;不渴者,热邪不实津液未伤;汗不出者,表未解也。吴鞠通给我们归纳出来,表不解的时候不能用白虎汤,里热不实的时候不能用白虎汤。

 

其实也是符合我们170条的认识,叶天士说“到气才可清气”,顾名思义是不到气分不能清气分热。表未解的时候,即使有里热存在,也不能单纯的清热,必须先解表再清里热或者表里双解,如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越婢汤等。

 

临床上,白虎汤的适应证,首先是六经辨证为阳明病的前提下,热邪没有和有形邪气相结的时候,遇到典型症状如:发热、汗出明显而不恶寒恶风,反恶热,口舌干燥,还有大青龙汤的“烦躁”,脉滑、脉洪大而有力的时候,就属于白虎汤证。

 

生石膏性凉而微寒,功在除热,并非是大寒的药物。因此临床应用的时候,一般是30-45g,热重的时候石膏可以适当加大剂量,但一定注意顾护脾胃问题,如白虎汤中的粳米,并不是后世研究认为增加石膏溶解度的问题,而是粳米甘温益胃护胃。

 

没有粳米的时候,可以沿用张锡纯的经验,用生山药来替代。如果口渴明显的时候,已经不是生石膏能够解决了,就需要加入人参,已经是白虎加人参汤方证。

 

小结

 

简单小结一下,生石膏才能清热,千万不要用煅石膏。生石膏味辛微寒,因此阳明病热盛的时候,剂量一定要偏大。生石膏味辛,具有一种透热外达的作用,相较黄连、黄芩、黄柏的苦寒,有给邪热外达透发的作用,清热效果更好。

 

同时生石膏的口感也让人容易接受,虽然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我们能不能追求良药并不苦口呢。门诊经常有复诊的患者说,马大夫,你的中药不仅管用,而且并不难喝。

 

白虎汤只能适用于里实热证,表不解或者里热不实的时候,不能用白虎汤,同样道理,承气汤也是如此。诚如叶天士所谓的到气才可清气,也就是说不到气分,还在卫分表证的时候,不能去清热,以免引邪入里,造成误治。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石膏山记忆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当你踟蹰在名胜景区石膏山时,也许这就是一种缘分。朴实而又温和的石膏山,正如石膏山人;幽深而...

by:山西春秋电子书

白虎戏情

白虎寒天是江南传奇之一,他俊美冷漠,生平最讨厌花痴似的女人,而这个女子却聪明的令他火大,居然要他以美男计脱困!唐无波是江南丝绸业的龙头老大,她聪颖风趣,平生信守...

by:不及大人

《白虎关》

雪漠《佛陀的智慧》有声版上线!有声书更名《雪漠解读<金刚经>》,沉浸式音乐伴听,让修习与生活无缝衔接,专辑更新中,欢迎订阅购买!*********综观雪漠的所有...

by:作家雪漠

白虎通义

《白虎通义》又称《白虎通》,是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班固等人根据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经学辩论的结果撰集而成。因辩论地点在白虎观...

by:虹雨书库

奇袭白虎团

中国人民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狠狠地打击美国侵略者。故事非常精彩。

by:太阳姐姐有声主播

女帝转生白虎,给她换根至尊骨!

【小编推荐】一根至尊骨,契约女帝白虎。【简介】【飞卢中文网独家签约作品】我叫江寒,穿越玄幻世界,成为辰星王国大将军的独子。这里武者横行,御兽至上,而我只有神级兽...

by:飞卢玄幻_不败升级

原文版《白虎正义》

王者所以不臣三,何也?谓天王之后,妻之父母,夷狄也。不臣二王之后者,尊先王通天下之三统也。《诗》云:“有客有客,亦白其马。”谓微子朝周也。《尚书》曰:“虞宾在位...

by:婉卿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