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常识027_孔子孟子

2022-09-23 15:49:0008:24 90
声音简介

第27集 孔子孟子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乡陬(音“邹”)邑(今山东曲阜)人。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他的祖先是宋国的贵族,没落后迁移到了鲁国。

宋是商朝的后代,鲁国是周公的封地,这两国保存商周的文化最为完备。春秋时期,各国大夫观礼、观乐,都要到鲁国。孔子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到了很多有关礼乐的知识。据说他幼年时做游戏,就常爱做各种礼仪的演习。

孔子曾整理过古代的文献书籍,相传《诗经》《尚书》《易》《礼》《春秋》等书都经孔子整理过。孔子对于总结我国古代文化遗产,有着巨大贡献。孔子主张做学问的态度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就是不臆测,不武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

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做了几十年的教育工作。对学生,他主张因材施教。他教过三千名学生,据说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有七十二人。他的学生有贵族也有平民,各国人都有。

在哲学思想上,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他曾说过“仁者爱人”的话。他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认为损害别人的利益,就是不仁。他希望志士仁人要不惜牺牲性命来达到仁,不要苟且偷生来损害仁。

在政治上,孔子对于当时社会的动荡表示不安,要求通过制礼作乐的手段做到君惠、臣忠、父慈、子孝,从而巩固统治阶级的内部团结。这种主张,为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提倡利用,影响中国的社会极为深远。

历史上称孔子为“至圣”,由来甚久。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以后,孔子的地位便一天一天抬高。唐朝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唐政府下令追尊孔子为“文宣王”。宋朝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称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朝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给孔子加号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世宗嘉靖二十七年(1548),改称孔子为“至圣先师”。清朝最初定称号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到顺治十四年(1657)改称为“至圣先师孔子”。

总之,历朝统治者对孔子都是倍极尊崇的。这是因为孔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正是维护他们统治秩序的工具。当然,今天我们也很尊敬孔子,不过今天的尊敬和过去的“圣化”,本质上是不相同的。

孔子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人物。他的学说,我们需要整理总结,吸取其精华,去除其糟粕。把他神化、圣化是不对的。当然,完全否定他在先秦文化中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是不对的。

孟子名轲,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城)人,大约生于公元前390年,死于公元前305年。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没落为“士”,是孔子的第三传学生(孔子一曾子—子思一孟子)。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曾游说齐、鲁、宋、滕、梁等国诸侯。他曾在齐国做了几年卿,在梁国也很受优待。不过齐宣王、梁惠王都认为他的学说不合时宜,并未加以釆纳。后来他见自己的主张行不通,于是退而授徒讲学。

孟子不仅是儒家曾子、子思学派的继承人,而且还发展了这一学派,故后世把他当作儒家的嫡传大师,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孟子的哲学思想是“性善论”。他认为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仁、义、礼、智等品质都是自然地先天具备的。至于人为什么会有不善的行动,他认为那是由于外界事物的引诱。根据这种认识,他承认教育的作用,主张通过教育的手段,教人去其不善以存其善。可是他又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精神作用,提倡存心养性,培养其所谓“浩然之气”,以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的思想,形成了儒家哲学中唯心主义的理论体系,对于后来宋代儒家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在政治思想上,孟子最突出的主张,是行“仁政”。这种主张是针对当时各国诸侯

的兼并战争而发的。他从稳定君主的统治地位出发,强调君主应当与民同忧、同乐、同好、同恶,应当让人民过安定的生活。要使老年人能衣帛、食肉,鳏、寡、孤、独的人生活能有所依靠。他反对那种强欺弱、众暴寡的兼并战争和对人民的无辜屠杀。

他主张讲公义,反对讲私利。他憎恨暴君,承认国人有权杀暴君,杀暴君是诛独夫,不是弑君。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君轻”思想,并且加以发挥,成为封建时代带有民主思想色彩的、宝贵的政治理论。他同时还提出了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看法。

历史上称孟子为“亚圣”,由来也是很久的。宋、明的道学家们都极力推崇他,认为他是独承儒家正统的传人。元朝文宗时曾封孟子为“亚圣邹国公”,明朝世宗嘉靖年间免去孟子的封爵,只称“亚圣”。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中国历史常识和世界历史常识

希望能对你我都有所帮助

by:市井过客

中国历史常识丨通关中国历史的289个常识线索

★史学巨擘吴晗领衔主编,联合汪篯、白寿彝、邓广铭、郑天挺、翁独健、何兹全、戴逸……等十余位史学名家共同审订,品质过硬的历史入门读物。★增补版中国历史教科书,...

by:听书铺

中国历史常识

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原始社会,经过长期演进,分为多个时期,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统一秦汉、分裂南北朝、隋唐盛世、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在这些时期中,中国...

by:陈皮皮pi

中国历史常识

人类所创造的知识财富从哪里获得呢?很显然,学习历史,正确的吸收祖国丰富的历史遗产,是一条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我国历史时期这么长,历史文献这么多,要人人都学点历史...

by:艺玲就是默默

中国历史常识

当今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有两样东西稀缺:一是常识认识,二是历史反思。

by:一一得壹读书

中国历史常识

我国历史时期这么长,历史文献这么多,要人人都学点历史,有点历史常识,真是像前人所说,一部二十四史,从何下手呢?何况历史文献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用当时通行的古文编...

by:碎落时光

中国历史常识

这是一套华文教学辅助读物,供海外华裔青少年通过课堂学习或自学的方式,了解中国的历史常识,也可供家长辅导孩子学习使用。

by:哈蜜蜜小呆瓜

中国历史常识

历史是人类活动的时空记录,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现实是流动的历史,历史是凝固的现实。

by:宋予

白话中国历史常识

义工介绍:大家好,我是董奕凡,一名在校大一学生。我热爱参加公益活动,曾多次参加过学校、县政府举行的志愿活动。我希望通过朗读能帮助更多的人接触阅读,爱上阅读。音频...

by:了凡积善之家FM

中国历史常识-吴晗

【主编】吴晗,浙江义乌人,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市副市长等职务。代表作:《朱元璋传》、...

by:天籁阁嗨贝剧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