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详解】《论语》第十篇第五章

2024-02-17 09:18:3007:19 2192
声音简介

大家好,欢迎收听水滴语文,我是高老师。今天我们先来分享《论语》第十篇的第五章。“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前面我们讲过孔子曾经在鲁国接见过其他国家的使者,那么这一章是孔子代表鲁国到其他国家去出使的一个场景。“执圭”就是拿着圭,圭是一个信物, 是代表一个人的身份的。


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在《左传》当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战争,就是“秦晋崤之战”。这场战争秦国吃了一个大亏,是怎么回事呢?秦国一个奸细叫杞子,他给秦穆公捎信,他说郑国人让他掌握了城门的钥匙,如果派军队来,他把城门一开,咱们就把郑国拿下了。


秦国和郑国是不接壤的,中间有一个庞大的晋国。这秦穆公一听就动心了。他就把这个事问问他的老臣,叫蹇叔,蹇叔已经90岁了。蹇叔说:“不可以,这么远的路,我们到那去怎么保证这个消息不外传呢?郑国知道了有准备了,那么我们肯定拿不下,即使我们拿下去,我们怎么面对晋国,我们要路过晋国的国界的。”秦穆公一听就不高兴了,他特别想把郑国拿下来,然后他还骂了蹇叔一句话,说“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就是60岁,说你要是活到60岁的话,你坟墓上的树木已经有人的一抱粗了,你都90岁了还不死,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说你个老不死的,这是骂蹇叔的话。然后他就派了一个叫孟明氏的年轻的将领领着军队,就去打郑国去了。


当然蹇叔的儿子也跟着。那么在路上就碰到了郑国的一个商人,这个人叫弦高。弦高很智慧,他一看秦国来打郑国来了,我们郑国还不知道,然后他马上就冒充郑国的使者,拿着四张熟牛皮,再送了十二头牛来犒劳军队。说我们国君听说你们要经过我的国家,我就冒昧的来犒劳您和您的部下,我们国家虽然不富裕,但是你们来了我们一定有好吃好喝的。


孟明氏一听,他说坏了,郑国一定知道我们来了,有准备了,我们要再去的话就很麻烦,而且我们走了这么远的路怎么办呢,不去了。他顺手把滑国给灭了。滑国是一个小的国家,就是滑稽的滑。然后他往回走的时候路过崤这个地方,被晋国的军队截住了,全军覆没,把三个将领也抓住了。


为什么讲这个故事?你看这个孟明氏他是一个很年轻的将领,当弦高去犒劳军队的时候,他送上了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牛,但他却没有使者的信物,没有什么?没有圭。如果孟明氏要是一个久经战争老将的话,他首先要问一个问题,你给我送多少东西,这个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是谁?你代表谁?好了,把你的信物拿出来,你的圭在哪呢?那么这个时候弦高是肯定拿不出来的,因为他没有。这就说明郑国还不知道,他如果要是往上进军的话,可能郑国就拿下来了。对于他们来讲这个历史可能就会改写了。但是这个孟明氏太年轻,他没向弦高要圭,所以最后他吃了一个败仗,那么“圭”它就是一个信物。


今天我们一个人,比如说你代表一个国家到外国出使去,那么不需要任何信物,因为我们现在交通、通讯、传媒非常发达,而在中国古代没有这么发达,你到了那个国家,你是谁,你一定要拿出这种信物才能代表你是那个人,你是那个使者。那么孔子到其他国家出使,他拿着圭。“鞠躬如也,如不胜。”我们讲过多次了,“鞠躬如也”是鞠躬的样子,表现了他那种恭敬和谨慎。他拿着圭恭敬、谨慎,好像拿不动一样,那么拿不动就得仔细认真地拿,就表示他对这个事情非常重视。


“上如揖,下如授。” “揖”,是作揖,往上举圭的时候就像给人作揖一样,把圭放下的时候,就像给别人东西一样。“授”,是给别人东西。正常生活当中我们给别人东西,你可能随手拿起东西给了对方,但是在公众场合的时候,你一定是双手拿着东西举到对方面前,对方也是双手接过来。这是彼此之间的一种尊重。孔子拿圭就是这样一个状态,往上举圭的时候像作揖一样,放下圭的时候就好像两个手给别人拿东西一样。


“勃如战色。”“战”,作战。“战色”,就是作战的脸色,说脸色很庄重,好像在作战一样。在战场上你稍不注意的话,就可能失去了性命,所以说在战场上是最小心的、最谨慎的。那么孔子在外交场合也是“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脚步紧凑狭窄,好像沿着一条线在走,非常的恭敬,非常的谨慎。


“享礼,有容色”,享礼,就是献礼。你到别的国家出使去了,一定给国君带各种礼物,那么献给对方的时候有容色,就是满脸和气。“私觌,愉愉如也”,愉愉如也这个“愉”是愉快。“愉愉如也”,是愉快的样子。“私觌”,是以私人的身份和国君相见。一个有一定职务的人到了其他的国家,其实是有两种身份的,第一个是私人的身份,第二个是以国家的身份。以国家的身份,那就不是你自己了,你就代表整个国家。好比你是一个小学生,那么你出去了你可能就代表你的学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以私人身份,说我不代表我的国家,我就代表自己。因为我有这个职位,所以说我的私人身份也是很高的,但是私人身份和对方的国君见面的话,就没有那么多的礼数了。所以说“私觌”就是指用私人身份和国君见面,那么这个时候他表现出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样子。这一章记录了孔子代表鲁国到别的国家出使的情形。(2028字)

 


课程录音:高政锐(微信15164529901)

音频处理:苏丹 邢春宇

文字转换:陈妍竹

文字一校:徐芷萱

文字二校:滕亚慧

工作协调:朱明英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apple_Kz

2023.1.17.20.49

1384291jruu

2021.9.6.13:00

猜你喜欢
论语详解

《论语》流传至今几千年来,无数先哲大师对其进行解释。然而,缠师用他极高的古汉语造诣、试图站在孔子的角度,对迄今为止大家公认的几位诸如朱熹等进行了批判性的解释,开...

by:优雅011

论语详解

缠中说禅,当代奇人,新浪名博《全球第一博客---缠中说禅》博主,2006年2月1日在新浪开篇写博,2008年10月10日病重停博,留下宝贵文章1130篇...

by:缠中易禅

《论语》详解

1)翻译重点字词2)逐句翻译采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出版的《论语译注》(同步中学语文教材)作为翻译基础3)透过关键词发散性拓展历史、古代文学、奇闻逸事,知识面丰...

by:我是小小徐同学

《论语详解》

求知务必求真,求真务必独思!

by:仲向

缠中说禅论语详解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为儒家文化的“原始文献”。但《论语》成书的春秋时期并无标点符号,自汉朝以后才有句读,宋朝始有圈点,流传至今...

by:YD工作室

《论语》的人生智慧|论语详解|深入解读

《论语》的人生智慧深入解读论语的智慧,剖析论语,古为今用,当代人的智慧之源!

by:张荐幄

论语原文+详解/AI朗读

《论语》是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言行的典籍,全书共20篇492章,一万余字。一般认为,《论语》是由孔子弟子所辑录。孔子与《论语》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

by:光影D虎

論語鄭注论语郑康成注

這是永曆三百六十六年,應望塵居滕琪先生之邀,在海南大學講課的錄音。教材是我整理的論語鄭注,包括了古代輯本和唐抄本,是目前最全的本子。道里書院轉載過本課程,再次發...

by:明朝經學研習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