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寒窗苦读 人生沧海一粟

2020-07-07 23:02:5812:13 280
声音简介
所谓寒窗苦读 人生沧海一粟



正文:

这段时间,热议着一个话题 那就是:
我十年寒窗苦读,凭什么胜不过你世代积累?!

这段话,互联网上真的是争的面红耳赤 甚嚣尘上,一帮年轻人举着主义和意见劈里啪啦罗列出来一大堆理由。
不断地表示 “十年寒窗最伟大!”

但是这场争论中, 你却会发现少了一个群体的存在
那就是有了真正家业积累的中年人群体

注意,这里的中年人群体,都不用是那些抛头露面 有着不菲成就的一批
就随随便便,在各个行业里混的还算不错的就行了

原因?因为答案粗浅到令人发指,乃至大多数中年人都不屑于参与:

真的,这是一句无论逻辑和认知,都无比幼稚的质疑
都不配放到正儿八经的饭桌上来提及。

谁提,谁就是对这个世界缺乏最最根本的理解,也缺乏对社会最最基础的认知。

这句话里,犯了一个荒唐到极致的错误:

它极度拔高了 十年寒窗的辛劳程度

十年寒窗苦读,在某种程度上 基本是如今一个人 最起码的人生初阶付出。
况且这句话的感觉,就好像我们这帮中年人似乎没有读过书一样

拜托,十年寒窗?

放到我们中年人眼里看

它和人生道路上日后的坎坷与挑战相比, 真的是一段连谈笑都算不上的历程。

这里绝对不是刻意贬低,如果有哪个年轻人对这段话存疑, 请辛苦问问那些你的学长学姐, 想必他们一定会告诉你 “区区十年寒窗之后,是整整五十年的与命相搏”。

人生中每一项科目,随便拿出来 其辛劳程度都是几何倍数碾压十年寒窗的
毕竟,人在课堂中, 不管后方家庭如何 至少你的任务和方向只有一个
“攻克课题 干出好成绩”

虽然辛苦劳累,却也简单纯粹

可是,当你步入社会呢?那就真的是孤身投入一片海 茫茫然
你自己是死是活 没人管的,靠自己去打天下了

赢了,你牛 英雄豪杰
输了,对不起 所有的一切都最终需要你承担和忍受

谁不是出了象牙塔后,一路颤颤巍巍 如履薄冰的开始人生的征程的?
其难度又岂是校园生活可以比拟?

作为好歹也是上过课 读过书,在教室里经历过的人
曾经我也很认真的问过当初那些拼了命想要考上好大学的朋友们

当初的最拼搏之姿,是怎样的?
寒冬腊月 披星戴夜,三伏酷暑 挑灯夜战
缺眠少觉 体力短缺,高压题海 课业不断

怎么样,是不是听起来感觉很悲惨?
但是真的想来, 好像现在随随便便 真就是随便找个比较知名的企业,有哪一个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不是时时刻刻正经历着比这更磨人的生活?

好歹学生们还有寒暑假和节假日能放松放松。
那些有了家庭孩子,上有老下有小的成年人呢?

你觉得他们的寒暑假时分是更轻松还是更分心更忙碌?

且不说夸张之词了,就谈谈现实吧
对于上面这些处于大企业的长辈们来说,有几个不是各项指标异常,男的肝硬化 腰椎劳损,随后很多姑娘很难保胎?


所以,当我们把这句话给拆解分析的话,正确的逻辑应该是这样:

1 - 十年寒窗,本质是相对高强度的校园生活, 而已

它辛苦 它劳累 但是相比人生日后 于社会上所遭受的历练
不能说不值一提,可也真的是小巫见大巫

同时,十年寒窗 再寒,也仅仅是培养出了一个 热气蒸腾的 准·社会机构件
这个机构件,是不是拥有除了攻题以外的才能,能不能在社会中堪有作用尚且存疑

我管你清北复交 211哈佛耶鲁 常春藤
你学历再猛,能不能创造学历以外的成就和功业?这才是重点

年轻人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很容易固执于一些“极端教条”中还不自知
比如其中最经典的一条,是“天道酬勤”。

这句话真的不能被你当成框,啥都往里面装
读了这么多年书,你至少应该明白, 天道酬的 “是有贡献的人”
然后为了便于那些认知比较差的人理解,所以只能用 “勤”这个词去概括


2 - 绝大多数的世代积累中,本身就包括了数代人的十年寒窗
也正是因为有了数代人的十年寒窗,才有了如今的世代积累

另外这个过程中,别人的第一代寒窗 会想尽办法 “传功”给第二代
告诉自己的子嗣 怎么揣测解题思路 怎么选择更好的专业 踏更好的路
于是,成功经验代代传

所以可见,寒窗和积累,本身就不是“对立”的,后者甚至包括了无数个前者

那这时候有些年轻人不妨想想了,为啥人家到现在能有数代积累
可到了你这 就突然来了个 “寒窗”?
惊不惊喜 意不意外?咋就被你赶上了呢?

别说时代不公平,也别拿自己跟王孙贵胄比, 就拿自己家跟那些同样出自寒门乡野
但是如今在大平台混的如鱼得水的中产比

怎么人家父母四十年前也是一穷二白去了北上广深,如今就已经积累起来了呢?
在一二线城市有了稳定家业 不少物业,还有了不错的资源圈

不是怪你,我知道你是无辜的
只是, 你是不是该想想问题出在哪?

况且世代积累,本质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辛苦耕耘,它惊险 它不易
终于几代人的血汗凝结成了一份家业灌输给了后裔

你说,它怎么可能输给一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咱们这批人干脆全部举手放弃
直接跟孩子说 反正我们当爹妈的积累比不过你的一张文凭

咱们干脆放弃了呗?这肯定是不现实的


3 - 不是说寒窗这件事本身就不值得推崇
而是一味沉溺于寒窗苦读的伟大,只能说明当事人的局促

作为一个成年人, 你首先就应该明白 这十年的功夫
确实是今天绝大多数人都曾踏过 或者将要踏过的一条道路

它值得尊重,但是它并不罕见,甚至于可以说是非常俗套的人生历程

只不过,我更希望你能够明白, 寒窗的阶段里
依然是有许许多多的窗外的东西 是值得你去眺望和观察的

当然,如果你窗,是寒窗,那你的父母或者老师基本会异口同声的要求你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这基本是因为,他们的认知里,这样的思路 是最适合于当下的
其实恰恰相反 乃至于大错特错

人生很多东西的底层逻辑,都是彼此互通 能够互相启发的
举个例子来说,为什么很多优等生 反而不是那些最苦思冥想沉沦题海的?

就是因为他们“开窍”了
这不是啥打通任督二脉或者一下子开了天眼通

而是,他们一定有经受了一段重要的“启发”
这段启发可能是来自父母 来自于别的优等生 抑或真的就是文曲星入命 天生厉害
但我接触过很多读书很猛的孩子

大同小异的都是 他们想通透了自己为啥要读书这个核心问题
别觉得孩子年纪轻轻 就不能承担这么大的命题
很多成年人四五十岁了,脑子依然绣得跟猿人一样

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对企业高层的孩子告诉我说:

读书和上课还有上学本来就是三件事

读书是自己的兴趣爱好

上课是听老师把一套理论阐述清楚

上学是让爹妈有个地方好托付 省的麻烦


说到这里,找我看命格的两口子自己也笑了出来,接着 孩子自己又来了一句:
至于考试, 无非就是把上课的那些东西,拉出关键填到卷子里去就行了

这孩子可只是预备班,但已经能够把“教学”这件事给拆分的如此透彻
你能说他的父母没有为他提供足够的启发和引导么?

那请问,当他具备了这样的认知后, 未来的学业还会有什么难度么?
想必是不会的

自然,他也会有更多的精力 去眺望更广阔的世界
当他的同龄人之所有视线都被聚焦在那三寸书桌上时




灏泽咨询:

切记:
1 - 仅通过咨询,亦请添加时注明来意,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苦儿苦读记

在蝗灾水灾中逃生在饥饿贫穷中苦苦求学一个孤儿自强不息的精神将深深地打动你我

by:东阳长卿

所谓尘世

孤独在于心,心烦在于尘。不断尘世情,难了孤独心。

by:馨韵然然

所谓感情

友情、亲情、爱情,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陪伴。愿我们珍惜身边之人,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是情。

by:琉璃漫漫

无所谓哈

无所谓谁会爱上谁无所谓谁让谁憔悴有过的幸福是短暂的美幸福过后再回来受罪错与对再不说的那么绝对是与非再不说我不后悔破碎就破碎要什么完美放过了自己我...

by:海霞煦时

蝶梦人生 沧海传音

微博帐号:蝴蝶儿飞不过沧海微信账号:chrisqiqi88

by:蝴蝶儿飞不过沧海

无所谓,无所畏

每天十分钟,轻松学习如何去爱自己,如何爱别人。让自己学会怎么在情感生活中自我疗愈,得到提升!

by:如是雷姐

没所谓的麦克风

“平常我们有所谓的生活,没所谓的麦克疯,聊你想聊的。我想说话,你,愿意听吗?”“你现在好吗?我很想念你,我想念我们过去共同度过的时光。风还是风,雨还是雨,岁月变...

by:大鱼吃米侠

沧海桑田,如梦人生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书。通过我的家史,真实地反映了国民党军队在大陆溃败后,留在大陆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及其亲属们真实的思想和生活状况。如果您了解...

by:天鱼工作室

智者说:所谓哲学

这是一位以原创思想闻名于网络的草根学者,他叫智者说,本名周树林。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他以自己的书名《智者说》作为网名,一直活跃于国内各大思想学术网络论坛。他...

by:智者说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