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中国易学第一节中国哲学简史

2022-08-03 13:54:0328:55 107
所属专辑:万物一理
声音简介
第六章 中国易学
2020.07.13.
第一节、中国哲学简史
“易经八卦”代表了中华文明启蒙时期哲学思想,相传为伏羲所作,产生于五千年前。经过约二千年的打磨,周文王将八卦推演定格为六十四卦《周易》,为世界上最早有体系、有文字的哲学,成书于公元前十一世纪,比于希腊哲学诞生早400多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经》总括天地万物一切法则。“易其至矣乎?”孔子认为《易经》的学问可能是世界上一切学问的顶点,没有学问可以超过它的范围。确实如此,根据组合论论证,这个观点不仅在当时正确,而且在当下也适用。因为《周易》哲学起步于自然宇宙论、辩证法、组合论、相似论、整体论等诸多正确哲学理论基石上,先天性地符合自然规律,后人很难超越。可以说,中国哲学自古至今基本上都是对《周易》哲学的明晰条理,粉刷装饰;是它的流变和分化,是从高级全面向低级具体应用分流。儒道同宗,百家同源;我注六经,六经注我。所谓的诸子百家都是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对易学思想的领悟或解读应用。即使印度佛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进入中国,也不能撼动它的根基。自孔子将《周易》奉为圣典以来,秦始皇“焚书”没烧《周易》,董仲舒罢黜百家也保留《周易》,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周易》还在作小学私塾课本传授。中国哲学家基本都有注易释易作品,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前没有读过《周易》者不可能成为中国哲学家,甚至也不算不上中国文人。易经既是中华文明的原点,也是中国哲学的总根。在易学思想大背景下,中国哲学“一以贯之”,可以用“一个总根,长出三根主杆,开了三朵鲜花,结了一个果实,共分八个时期和两个高峰”来简单概括。总根即《周易》。“儒释道”三家是根上长出的三根主杆,其中儒学主杆开出程朱理学之花;佛学是嫁接枝杆开出陆王心学之花,国学是显性遗传;道学枝杆开出张王气学之花,与马克思哲学异花授粉,结出一个“唯物辩证法哲学”之果,中国传统哲学为隐性遗传。按历史形态顺序粗线条可分为八个时期,分别是“三代易学、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实学、当代马哲”。这其中呈现出先秦子学、宋明理学两个思想高峰。现简介如下:
一、三代易学。老子是符合西方哲学定义的中国第一位哲学家,以老子诞生公元前571年为坐标点,在他之前的中国哲学基本是易学。夏商周三代易学名称不同,夏代称连山易,商代称归藏易,周代称周易。周文王和周公父子俩人建立《周易》理论体系,并以此理论构建国家制度《周礼》,奠定中华文明底蕴。文王之前为传说时期,主要是阴阳学、伏羲八卦、河图洛书和五行学术。阴阳学是农业天文气象知识,伏羲将阴阳学总结为八卦易学,河图洛书是无文字时代用象数语言注解易学思想,五行是简化创新易学。早期易学基本与占筮混为一谈,也于医学实践相辅相成,互有促进,构成《黄帝内经》理论基础,也可用《黄帝内经》反证易学思想。同时“立中、中道”等哲学思想与易学互相影响。如立中、中道与易学当位思想内涵相当。周文王至老子时期是易学思想全盛成熟期,也是易学理论有文字记述的定型期。西周末期思想家伯阳父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命题。简述组合产生事物的易学思想。和(音huó)指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粘在一起,如和面,和稀泥,即组合产生事物。又和(音hé)指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引伸为和谐、和美、和睦、和合相加之义。孔子转用伯阳父观点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同则不继”相当于物理学“不相容”理论。春秋时晋国史墨提出“物生有两,皆有陪二”的哲学观点,前承周易阴阳组合论,下接宋代张载“一物两体”和明代方以智“尽天地古今皆二也,两间无不交,则无不二而一者”的观点。老子《道德经》是对周朝以前古易学思想的理论阐释。《周易》和《道德经》这两部书里蕴含着“一气化生,阴阳组合,辩证统一”的理论观点,从一开始就达到当今世界哲学的最高理论精髓,所以中国后世哲学家无人能超,多为结合不同对象、不同角度、不同环境的应用转述变形。
二、先秦子学。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墨子、列子、孙子、庄子、孟子、公孙龙、惠施、荀子、韩非子以及稷下学派诸子等号称诸子百家。孔子《易传》是对周朝以来的易学思想记述注解,和先秦诸子一样,都是各自运用理解和时代语言的翻新,因而先秦诸子从孔子开始计算较为妥当。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诸子百家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归纳而言只有12家被发展成学派。流传最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佛教传入中国后,这十二家去掉小说家、名家、兵家、医家四家,增加佛家,演化为三教九流:三教为儒释道,九流为儒、道、墨、法、农、民、杂、阴阳、纵横。诸子百家因春秋战国时代逼迫,时势造就百花齐放,产生中国思想学术第一次高峰。其哲学思想总特征是,易学犹如中国一棵哲学大树,诸子百家犹如茂盛的枝叶花朵,各修法门,各俱特色,欣欣向荣。道家智慧,儒家风范,墨家工艺,名家善辩。道家提升易学思想理论研究,关注自然万物的生存意义;儒家运用易学于社会人事,关注生命的社会价值,把八卦当位观点和辩证法思想演化为中庸之道;墨家侧重易学思想于自然生活;兵家着重把易学原理与军事斗争联系起;阴阳家把阴阳之气的对立统一属性与万物生成关联起来;庄子与名家把概念论与易的辩证法联系起来,产生了哲学义味。荀子是先秦儒家集大成者,培养了韩非子和李斯两位杰出的学生,为法家奠基铺路。他指出《周易》不能用来占卜的正确观点,把《易传》“道不离器,犹影不离形”的观点转变成“形具而神生”的神形论;还提出“人之初,性本恶”早于西方基督教的“原罪”理论。总之,各家学术各俱特色,但在哲理部分都与易学密不可分,而且互相之间也不是泾渭分明。诸子百家中范蠡是运用易学思想最成功的实践者。
三、两汉经学。汉代自刘邦用帝礼登基非常开心,开启皇帝亲临曲阜祭孔第一人,从此尊礼重儒。此后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将《易》、《诗》、《书》、《礼》、《乐》、《春秋》”孔子“六艺”变为汉代国学。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虽然没有超出易学范畴。但为易学算命这个迷信传承强化了理论支持。罢黜百家在表面独尊儒术,只是提高了儒学的政治地位,因《易经》在六经之首,易老思想一脉相承,实际上易老思想仍然是主流。汉初曹参、张良、吕后、汉惠帝等人用老子无为思想治国,取得文景之治的丰硕成果。西汉未期,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著《淮南子》,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兼括了阴阳、墨、法和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宗旨属于道家。扬雄撰《太玄经》将源于老子的“玄”概念作为哲学范畴,并模仿《道德经》构筑宇宙生成图式、探索事物发展规律,以玄为中心思想,是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佛学已经传入中国(单章讲述),张道陵模仿佛教,以老庄思想为内核创立道教,将老庄思想宗教化。
汉代易学一直风靡社会,著《老子指归》的严君平,隐居成都,每天给人算卦,获得可维持生计之钱后,就关门研究易老。从西汉京房《易》到东汉魏伯阳《参同契》,可见天下盛行易学。王充、张衡提取易老气学思想把握了原始唯物主义哲学基本走向。东汉桓谭继承荀子神形论思想,提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矣”。王充继承此说进而提出“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桓王二人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中国舞一级第一节

北京乐舞艺术培训中心

by:乐舞艺术培训

《素书》第六章/第一节 为人智慧

品行映照的是我们的灵魂,一个人如果品行修炼不好就会感到灵魂不安,而且容易犯下错误。在我们的工作中,你种下什么种子,将来必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因果...

by:妙巴

中国易学与文化

中国易学与文化(主讲人:谢金良、丁四新、林忠军)(20151121-20151130)

by:worfgan

航拍中国第一季第一节 新疆

讲解新疆的人文、风景、美食、自然动植物

by:豆沙包会走路

易学中国人的认知方式

李漫博老师通过讲解易学图谱、文本体系、认知体系、通用模型,向大家阐释了《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作为中国人的认知方式,易学智慧体现在生命、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中...

by:千秋叶文创

中国小朋友的第一节哈佛英语课

100%哈佛外教,发音纯正,365天每天一个主课,情景教学法,学以致用(天文地理+人文艺术+生命科学+自然规律),英文绘本,加V薪:zan41319,免费学...

by:宁静致远4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