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期 有一种音乐叫做“一听就知道是007”(1995、2012)

2020-07-29 23:03:0112:06 2389
声音简介

大家好,欢迎来到“电影留声机”栏目,今天,我们接着聊“007,詹姆斯·邦德”系列的电影原声音乐。
上一期,我们谈了三首作品,分别是主题曲中的主题,也就是那首在每一部邦德系列电影当中都一定会出现的旋律,以及在1963年和1977年上映的两首单独的主题曲。但因为上映年代太过久远,原版的原声作品在录音上不太理想,风格演绎上也与现在的审美有着一定的差距,当然,不是说那时候的就不好,而是,我们在艾瑞克·孔泽尔和辛辛那提通俗交响乐团的重新演绎之下,有着更好的选择。他们重新演绎的版本,更加动听,也更加符合我个人的胃口。算得上是对原版作品的最佳改编,以及最佳致敬,所以成为了我给大家赏析的选择。
但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的作品,却选择了原版的原声主题音乐来给大家赏析,一方面是因为这两首作品,一首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作品,另一首则更近一些,发行于2012年。两首歌曲无论在配器、演绎和录音上,都和现在的审美几无二致;另一方面,这两首作品也非常符合邦德的电影气质,在最初的旋律写作上,作者应该就充分研究过以往邦德系列电影的特点,牢牢抓住了邦德电影的特质,以及在音乐上所应该呈现的所有元素。所以,这两首作品一经问世,就烙下了深深的邦德印记。就算你没有看过这两部电影,甚至如果我没有告诉你这两首作品是为邦德电影写就的,估计你也能够在聆听的时候,不自禁地想:这种感觉太符合007邦德了!


邦德电影的音乐,明明每一部都不同,但却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相似的风格,在演员上我们也能找到类似的感觉。这里我要先更正一个我在上期的一个小错误,我们在上一期提到过,历任邦德已经有五位男星扮演过007,但其实一共是有六位演员扮演过邦德。分别是第一任:肖恩·康纳利、第二任:乔治·拉赞贝、第三任:罗杰·摩尔、第四任:提摩西·达顿、第五任:皮尔斯·布鲁斯南以及现任也就是第六任:丹尼尔·克雷格。除了第二任乔治·拉赞贝只出演过一部《007之女王密使》之外,其余的几任基本都出演过两部以上。


这些演员严格来说,除了都拥有蓝色的眼睛之外,并没有太多相似之处,当然,无一例外都是些帅哥。但只要他们在电影中一出现,你就会毫无保留地觉得,这就是邦德,这种感觉非常有意思。我思来想去,觉得这应该是一种气场,一种气质,属于邦德的固有气质。相信历任的导演们,也是在寻找演员的时候,非常看重这种气质,而不仅仅只是长得帅不帅。


不过,这种邦德的气质,似乎也给部分演员的其他演绎生涯,带来了不小的困惑。我们以皮尔斯·布鲁斯南为例,当他卸任第五任007后,在其他电影的参演上,遇到了不小的挑战,因为,无论他演什么,观众似乎都继续把他当作了007来看待。特别是当他试图出演一些温情片的时候,观众及其不买账,一度导致片方不敢启用皮尔斯·布鲁斯南。而继任的丹尼尔·克雷格在长相上也确实和布鲁斯南有着一定的差距,观众似乎就更加怀念布鲁斯南的007生涯。不过,很快,丹尼尔·克雷格的007有着更加勇猛的搏斗能力,以及电影越来越多的特效支撑,使得电影本身依旧好看,观众也才渐渐放下了心理上的包袱,接纳了这一任威猛的007。皮尔斯·布鲁斯南也正是在这时候,才逐渐走出了007的阴影,获得了更多的片约,从挺着油肚的老警察到不修边幅的绑架犯,都有过不俗的演绎。


说回到今天要讲的两首主题作品,第一首叫做《黄金眼》,来自皮尔斯·布鲁斯南主演,于1995年上映的同名邦德电影。该曲目由美国歌手Tina Turner演绎,于电影发行的同年11月以单曲的形式跟随电影一并发行。在当时,电影和这首单曲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电影全球票房取得了3亿5000万美元的成绩。歌曲则迅速登顶各大流行唱片榜,曾数月占领欧洲前十的榜单。不过有意思的是,成绩最好的既不是原产国英国和美国,而是在匈牙利的流行音乐榜上拿过第一名的好成绩。相比之下,美国最好成绩拿过第二,英国则只拿到第十的成绩。
歌曲采用管弦乐加电子音乐的方式来配乐,配乐上非常饱满,鼓点从一开始就伴随着节奏带动着你的心跳,时不时出现的几声定音鼓,更加让节奏跳动有着异乎寻常的魅力。
演唱者Tina Turner的演绎也非常老道娴熟,磁性的嗓音,极高的音准,圆润的转圜,都给曲目带来了极佳的听感。特别让我感叹的是,Tina Turner的吐字简直是我听过的所有英文歌曲中,最清晰的。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文当中的清辅音在歌唱的时候是最难发清楚的,但Tina Turner居然将吐字发音在演唱的时候做到了极致,让每一个歌词的发音都能够听清楚,并且丝毫没有影响到演绎,非常自然。不得不说,黑色人种确实在歌唱舞蹈和运动这些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与Tina同时代的惠特尼·休斯顿和迈克尔·杰克逊也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


第二首,《skyfall》,来自2012年上映的同名邦德电影《天幕危机》,由英国歌手Adele Laurie Blue Adkins演绎。同时,她还参与了歌曲的创作,也是一位英国乐坛的大神级歌手。《Skyfall》跟随电影特意选择了2012年10月5日这个007系列电影上映50周年的日子以单曲的形式发行,一经发行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欧美11个国家拿下了2012年流行榜的第一名,并在当年全球流行音乐大区榜中也几乎保持着前五的态势。就连及其苛刻和挑剔的英国流行榜上,也拿下了第二的位置。最终,在销量上创下了720万张的成绩,是有史以来最卖座的电子单曲销售成绩之一。更牛的是,《Skyfall》还一举拿下了当年的格莱美奖和第85届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Adele还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登台献唱了该作品。
歌曲配器很豪华,全部采用了管弦乐的大编制,钢琴和爵士鼓作为节奏辅助。曲风悠扬动听,Adele略带沙哑的嗓音与Tina Turner在“黄金眼”中的演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情绪上却截然不同,更显天崩地裂之时的从容,充分展示了电影剧情和歌词中极力表达的洒脱和不羁。
这两首歌曲还有个我一直在强调的特点,那就是一听就知道是007的音乐。这当然不是巧合,而是一种在长达25部电影的堆砌之中,形成的固有气质,以及上一期我们谈到过的那首主题中的主题所带来的影响。这两首曲子当中,如果大家仔细听的话,你们一定都能够找到那段熟悉的回圜往复旋律,要么如skyfall一般,暗藏在曲子的两段演唱过渡之中;要么像黄金眼一样直接配合在第二段演唱的主旋律之中。加入得非常巧妙,又不干扰到本身曲子的旋律。所以我才说,这两首曲子的诞生,直接定义了“有一种音乐,叫做一听就知道是007”的概念。当然,这种概念我个人认为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奠定,特别是从《金手指》到《海底城》这几部电影,主题曲就已经有着明确的主题倾向,只是,中国直到上世纪90年代开始,才逐渐引进了007系列电影,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007的主题曲,才进入了大众的视线。所以,我今天选取的这两首曲子,应该算是相对有代表性的,大家如果对早期作品有兴趣,可以听一下我的上期节目,对我说的这种007风格,会有更深的理解。
好了,本期节目我们就先聊到这儿,007系列作为电影史上的一支常青藤,经久不衰,那么,是否还有其他的系列电影也有类似的风格呢?我们下期揭晓答案。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我属于我自己1982

皮尔斯布鲁斯南的几部最喜欢了 黄金眼 明日不死

郭小闹杂记 回复 @我属于我自己1982

是的,最让观众认可的007

1392328zesk

电影音乐是在电影艺术中的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重要元素;然而一部精彩好看,有高艺术价值的电影是离不开其中配乐的效果。感谢主播把我们带入一个鲜为路人知道的原创电影音乐世界,让我们尽情享受其中的精妙。

郭小闹杂记 回复 @1392328zesk

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音乐被忽视这个现象在国内之前比较严重,但最近几年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了,希望能够保持下去,让优秀的音乐能够为电影增光添彩,让中国影视音乐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东方力量。

猜你喜欢
有一种幸福叫淡定,有一种智慧叫宽心,有一种境界叫放下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世事喧嚣,人事纷扰,让人们的心绪难以平静;名缰利锁,诱惑重重,让人们欲望丛生,烦恼不断,焦...

by:金石海纳电子书

有一种声音叫:口哨

口哨艺术有着悠远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世纪、文明古国印度就见踪迹。到了19世纪,口哨艺术风行世界,无论绅士淑女,贵族平民都喜欢它。据说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也常在工...

by:红居堂

二十七号琴房

很久很久以前,但是至今蓉城学校还流传着这个传说,传说,蓉城学校以前艺术系有一个非常美丽而有才华的女孩,她常常在27号琴房弹琴,尤其是一首名叫《月光》的曲子,琴声...

by:德科巴勒

二十七号琴房

高品质有声恐怖小说7号琴房的传说若干年前,蓉城师范大学艺术系一女生在中秋月圆之夜投水自杀,该女子生前常在27号琴房弹奏《月光》。此后,每年中秋月圆之夜,人们均会...

by:

有一种相遇

演绎世间动人的爱情故事拨动心底的琴弦

by:雪桃

一种生活,一种感悟

我们用怎样的态度面对生活,生活会用同样的态度回馈你

by:A奥特曼叔叔A

有一种声音叫:进行曲

进行曲主要是军队中用来统一行进步伐一致的要求,以偶数拍作周期性反复,常用2/4,4/4的拍子。进行曲最初出现在古希腊的悲剧中。进行曲原是舞曲的一种,多用...

by:红居堂

有一种声音叫:小夜曲

小夜曲(serenade)是一种音乐体裁,是用于向心爱的人表达情意的歌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流传于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最初,小夜曲由青年男子夜晚对...

by:红居堂

有一种声音叫:圆舞曲

圆舞曲(Waltz),有时音译为“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和德国的连德勒舞,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

by:红居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