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杜牧(双笙)

2017-03-27 11:01:2612:36 692
声音简介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今陕西西安ren。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清明时节雨纷纷 ”说的是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这一天 ,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但是杜牧在安徽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街上 细雨纷纷润如酥”。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他看见路上行人 吊diào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借问酒家何处有”这一句的意思是 诗人融景伤怀至极,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诗人想借酒消愁。于是,他便向人问路。结尾“牧童遥指杏花村 ”,牧童把读者 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痛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 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春天的河,每拐个弯,都留下一片新绿,清明的雨,每走一步,都留下一段春光。清明,是中国人心中永存的概念,它很实,很厚,也很沉……清明的雨,唤起了原野勃发的生命,它有情,有意,有担当……清明时节雨纷纷,它下的不紧不慢,是蒙蒙的落,细细地往下飄,轻声儿地拂在人的脸面上,就有一种清凉,一种柔润往心里去。清明又是一个引发思念的节日这是一个感人又悲恸的传说,然而清明也由此而演化,而成为君臣百姓共同思念的节日了。这一天,人们会想念已故的亲人,祭祀亡灵。这个习俗已延续了数千年,在人们的心里,每每走近清明,就要变得沉重一份,已故亲人的音容笑貌就要清晰一天,头脑里就有了亲人的画面,有了以往的故事,故事中饱含着人间的亲情之爱,充满着思亲的泪水。这泪水在人心里流动,落在了最柔软的那部分,人的眼便泪汪汪。望着这清明的雨,涌动着心里的泪,人的悲恸就异常强烈。为什么总是在清明,这天就要落雨,落的纷纷扬扬,这雨雾就要弥漫,遮天盖日的。这究竟是人间的思念化做了泪雨!还是天晓人意顿作了雨泪!在这雨雾弥漫的夜里,逝者的灵魂一定会在大地的上空游荡,在寻找着人间的亲人,对她们微笑、招手、喃喃细语,那是在人间没有讲完的话语。 这话语一定是充满着爱的,是从天堂传到人间又从人间传上天堂的爱语。这爱里有着忧伤,因为天堂与人间是两重天,亲人不可相见啊。只有灵魂的思念可以在这清明的雨丝中缠绵一起,拥抱一起,相思一起。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杜牧

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27]、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

by:假说真听

秋夕 唐 杜牧

秋夕唐代: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天阶一作:天街;卧看一作:坐看)译文及注释译文银烛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手执...

by:小巧小玲

杜牧诗文集100篇

草色人情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

by:o0浮生逍遥

《阿房宫赋》杜牧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赋体文章。文章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其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

by:仅仅2534

泊秦淮 唐 杜牧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品译文烟雾笼罩寒江水月映白岸边沙,夜晚船停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by:小巧小玲

江南春 唐 杜牧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作者: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注释1.啼:叫。2.山郭:靠山的城墙。3.酒旗...

by:小巧小玲

双笙专属

更新双笙的音乐

by:啵唧一口颖料_

双笙♡二笙曲集

华语古风『超高音质』喜欢就点点关注,订阅专辑哦♡侵权必删有的歌曲中没有歌词不是主播不愿意上传呐,而是因为上传歌词后有的会被xj大家谅解一下~

by:wink瑾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