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维识静心8.18N《真实是不费力,而你现在都是费力》2杨博士

2022-09-09 22:06:1224:49 38
所属专辑:八月维识静心
声音简介
整理自8.18N《真实是不费力的,而你点点滴滴活出来都是费力的》
2

我们透过声音,再一次透过声音,来体会这个世界,体会自己,体会周边。

闭上眼睛,放松身体。

让声音来,也可以让声音走,透过声音的动,看可不可以体会到生命的不动。

声音,不管是鸟的声音,水,小溪,水的声音,人的声音,你都可以轻松的,很被动的,让它来,让它走。

好像你不需要提供任何阻碍,任何对立。

你都可以让它来,也随时可以让它走。你最多好像变成空的,透明的,没有边,没有隔离。

所以它来,走,跟你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一点一滴关系都没有。

过去,好像跟你有一点关系,因为你非要把注意集中在这个声音,想解释这个声音,想延伸它的意义。

是不是一只鸟在叫?是不是水在流?水跟自己有多近,多远?鸟大小,什么颜色?
这种延伸本身是一个阻碍。

是透过阻碍带来一种摩擦,你也要跟声音,跟眼前的一个客体,做了一点互动,摩擦,摩擦的互动。只有这样子,你才可以产生一个念头。是透过阻碍,摩擦你才有念头。

假如完全没有阻碍,你可以完全让步,也懒得去分析,去归纳,去解释,那你说,哪里来的念头?有什么观念,你可以产生?还有什么感受,你放不下?

就那么简单,你完全不费力,你把这个生命看穿了,让他来就来吧,让他走就走吧。

同样的,假如点点滴滴,看到什么,体会到什么,感受的时候,你都可以这么做。都站到一个不动的中心,在体会一切。

这一生好像走过去,或是没有走过去,跟你都不相关。好像你还没有活过,竟然,随时感觉老早活过了。

因为你不在意了,你对样样不在意了,因为你不在了,对你已经没有什么重要性了,没有什么放不过去的。

这种不费力的状态,其实就是你自己。而你仔细观察,不是这样子的话,你现在,任何东西,一口呼吸,一个念头,一句话,全部,一切从生到现在,没有一样东西不费力的,全部都是费力,全部都是要消耗能力。

因为你不断得把自己落到这个身体,把自己落在一个做者的身份,做者的角色,在看这个世界。

所以对你,样样都需要动,需要做,是你在做,小你小我在做,所以样样当然都费力。你做一定费力,有一个人在做,有个东西被做,当然费力,不可能不费力。

样样都费力。

而我所讲的这状态,是完全不透过做,就可以浮出来的。

甚至只要你做,去费力的做,它已经被盖住了,遮住了。

最有意思的是,它不费力,但是怎么又会有一个觉,或是一个知,或是一个在的功能,或是特质存在?存有?不可思议的,他本身有个能力可以知,随时可以知。

而这种知,这种觉, 这种在,祂本身是可以靠得住的,自己可以撑住自己,支持自己,这是最不可思议的。

祂不需要靠觉察到什么,知道什么,在哪里,在做什么,祂不需要再加上一个条件,所以没有东西可以制约祂,祂本身可以存在。你看这个是不是有意思?

而就是你可以知道什么,活出什么,觉察到什么,在哪里,完全也是透过祂的特质,延伸下去。

假如没有这个特质,这个本质--在觉知,你延伸下去的东西,其实跟祂老早不一样了,这是可能你到现在还没有发现。

所以延伸下去的头脑,种种的烦恼,种种的念头,这个世界,你的生命,生活,人间,全部都还是祂的一部分。

就是因为是祂的一部分,所以你最终会发现本身,全部,你可以看到体会,活出来的,本身,是祂自己制造出来,是自己成形出来的,所以本身全部物质,全部世界你所看到的,离不开意识,它本身就是意识,是意识的成分组合起来的。你想这样子,可不可以想通?

你看到的物质,其实不是物质。你认为的物质,它本身是意识,是意识组合的。

你认为现在的物质好像好坚固哦,好具体的物质。本身它一点都不坚固,一点都不具体。它最多只是反映一个动态,一个动用,一个作用,一个观念,一个过程。

它本身就在反映,我们有一个那么完美的特质。不管称为是在,是知,或是觉。

但是我们不够,我们要延伸出来,要把它局限在一个角落,在一个层面。

从无限,本来我们是无限大的,永恒的,众生也好,生命也好,我们非要把这个完美的永恒,完美的无限,把它限制,把它限进到一个很狭窄的,好小的一个层面,我们人间的层面。

透过什么?透过我们的头脑,我们的机制,我们的因果的机制,它像个直线一样的,有一个因,有个果。果又变成因,下一个瞬间的的因,因再带来一个下瞬间的果,这样一连串的,这样子连起来。

表面上,好像让我们感觉有个顺序,前面的因接下来的果。也就这样子,时间出来了,时间的观念就这样子生出来了。

本来没有什么东西叫时间,但是因为我们的头脑不允许我们,同时看到好多好多变化,好多变数,它非要把每一个瞬间,集中一个变数,或是注意到一个变数,一个变化,一个发生,一件事,一个点,所以这种连贯或是直线的逻辑也好,观察的能力也好,竟然就会把一个东西排列,把一个,比如说,一个话剧排列,它要有一个因有个果,果又变成下一个瞬间的因,整个果这样连起来就像个直线,连起来了。

而假如我们没有这个机制,或认为这个机制更膨胀,什么叫因果都是问题。

可能我们随时看到好多互动,这个因可能是当另外一个瞬间的果。或是反过来,我们所认为的果,可能影响到因,是颠倒过来的,都可能。它随时有互动,那这样子一来,可能这个我们现在的现实就一点都不坚固,一点都不是注定的,可能它是随时是活的,互相的,互相互动的,果可以影响到因。

你看这里很有意思,我们认为现在,头脑认为是不可能的,但是一个人只要宁静,他知道我这里所讲的,是绝对可能的,甚至他可以随时进入这种状态。

当然,不进入这种状态也可以,都是不重要。

我们本来是无限大的永恒的众生,聪明,非要勉强把自己局限到一个肉体,到一个好小好窄的聪明。


所以我才会说,这个在觉知的观念,倒不是一个回转。当然我不断用回转,也没有其他的语言可以用,所以我会说回转到自己,好像把这个注意转了一个弯,回转到自己。其实这些话你慢慢得发现,最多都是比喻。

因为它回转不来的,假如知,接下来没有东西他可以知道的,或觉察到的,或是在哪里的,你说他没有一个距离,没有一个空档,没有一个空间,可以让他回转过来,可以让他知道什么,只要知道什么,你现在也晓得了,又客体化了,又已经把主体变成客体了,这样子又连贯下去了。

所以才会说,知,本身是亲密的知,亲密的在,亲密的觉,没有说要觉察到什么。

因为这个觉,我们现在认为是一个好像一个动词,其实讲坦白,它连个名词都不是,连一个主体都不是,更不用讲它是个动,动态,或是一个运作,一个动作。


也因为这样子,你还记得我过去不断得讲,你最多只能活出你自己,你最多只能声明你自己,你最多只能在,自在。

最多只能这样讲,就是完全打破主体,客体,中间还有一个连接的关系,完全打破这个,不让他建立,试试看,随时不让他建立。回到这个原点,没有点的原点。

当然我们也把可以把这个称为是回转到自己,勉强的比喻。或是把注意放松到自己,滑回到自己,这些话你也都听过了。但可能在这个时点,体会又完全不一样,又好像深了,比较深了几步,好像在沉淀了,沉淀了,沉淀了几步,像潜水一样的,潜,再沉,再沉,再潜,潜回到自己,等于说,让自己浮出来。

因为没有一个空档,没有一个空间,让你做个回转,回转不了。所以才会用自在这两个字来表达这种领悟。

你看看,自己可不可以慢慢的开始懂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八月炮火

精彩无比的一战经典之作,普利策奖委员会也为之“绕道”颁奖。作者巴巴拉·塔奇曼被誉为“历史学者中的艺术家”,她的写作,令人沉浸、着迷。是什么让世界踏进这场“不可能...

by:书海悠游

我们八月见

加西亚.马尔克斯

by:cherry很忙

消失在八月

男人顺势将两人倒在了沙发上面,拉过了旁边的帘帐盖在两人身上,只留下了自己宽阔的后脊和崔璨的肩头。当然这是在有人推门,走廊里面灯光照进来时,别人看到的样子。崔璨能...

by:小米播播

《八月杂谈》

聊点冷知识、科学、历史、底流消息。

by:八月脱口秀

八月十五迷案

中秋月圆杀人夜中秋月圆,本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却为何命案频发几名老人离奇死亡凶手到底是谁究竟是什么样的仇恨能埋藏在心底几十年……八月十五迷案

by:杰子不精

房车旅行八月

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我常常渴望逃离,寻找一个可以让我心灵得到放松和安宁的地方。行车旅行的自由与未知,带给我无尽的期待与喜悦。清晨,当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我启动...

by:风之语_叁

《我们八月见》

书籍信息:加西亚-马尔克斯逝世十周年遗作小说,全球同步首发内容重点:书中讲一个叫安娜的女人,她嫁给了初恋,生了一儿一女,看起来一切都很幸福美满。她每年八月都独自...

by:壹8書屋读书社群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