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赋能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2020-11-18 09:53:5705:13 71
所属专辑:青评时光
声音简介

(评论员 | 徐美林  主播 | 杨展鹏)

 

帮检测仪器装上“顺风耳”,为城市管理建立“智慧大脑”,让动物脑切片扫描成为“小菜一碟”,还有便携式移动计算平台、天眼CT、真空镀膜产品……近日,有“中国科技第一展”之称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如约盛启,3300多家海内外展商带来了近万个“黑科技”项目,而其中有不少项目都携带着独具特色的“湾区基因”,是粤港澳大湾区共同的智慧结晶。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高地,汇聚了丰厚的创新资源,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特点,湾区内各大城市在产业、市场、资金、技术等方面都各有优势。一批批带有“湾区基因”的科技创新项目和科研合作平台,是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的缩影,必将喷薄出强大的发展势能。立足国内,由于创新资源禀赋互补性强,协同创新加速了各类优势资源、要素在大湾区内的顺畅流动,是大湾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心剂”,为广东省甚至全国的创新力和竞争力都提供着坚实支撑。放眼国际,世界级的城市集群发展,扬长避短,优势互补,这背后涌动着无限的创新活力和强大的世界影响力,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与世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强劲动力。


高交会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的展示“窗口”,向世界亮出了活力湾区、创新湾区的靓丽名片。近年来,从交通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到体制机制的“软联通”,从协同创新引领下的优势聚集,到资源互补带来的多方联动,大湾区打破地域、制度、规则等壁垒的创新合作政策陆续出台,让人才、经费、设备等流通更顺畅,使协同聚集效应不断显现。如今的粤港澳大湾区,诸如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合作平台不断涌现,博采众长、相互促进的创新合作模式逐步形成,芯片、智慧城市、太空科学等科创项目加速落地,协同创新的热潮扑面而来,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迈向“十四五”的新征程上,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国际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存在。作为我国外向度最高的经济区域,进一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创新是必然选择。未来,要继续努力营造人、物、资金等合理流动的“软环境”,进一步打通制度掣肘、规则关隘,探索大湾区科创合作的新机制、新做法,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的动力与活力。要继续加快打造科学创新引领全国乃至世界的“硬实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化差异为合力,敢闯敢拼,将核心技术牢牢握在手中,让巨大创新潜能有效释放。只有坚持协同创新不止步,才能为大湾区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夺得先机、赢得主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但仅凭单打独斗走不长远。协同创新撑起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硬脊梁”,激发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聚变效应”。以更大力度推动体制机制协同创新,打造区域“一盘棋”的新发展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定将在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新征程上续写辉煌、再谱新篇。

 

以上就是今天的“青评时光”节目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订阅“九点阳光”或关注“江夏共青团”微信公众号。我们明天再会。

技术支持:众创网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产学研协同创新与区域创新绩效研究

本书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产学研及区域创新理论中若干基本问题,同时对诸多前沿理论进行了系统介绍,是一本有独特学术体系的产学研与区域创新理论研究著作。本书对我国构建区...

by:中科书院

离岸协同创新孵化模式

离岸协同创新创业孵化合作模式,是一种在一线、三四线城市同时成立离岸、协同创新中心和落地产业园区,利用一线城市的技术、人才、资金、孵化优势,吸引和家乡有千丝万缕联...

by:新能源新动力人

湾区之星

盛聚湾区荣耀,聆听世界回响。...

by:深圳晚报

湾区鲁班|粤港澳大湾区楼市解读

粤港澳大湾区楼市资讯及投资分析,以深圳、东莞、广州、中山为主。

by:湾区鲁班

湾区财富通

观察湾区经济,跟踪产业动态,把握金融互联。

by:南财音频

湾区经济晚高峰

网罗全球每日收市热点信息,专业及时!每天下午五点后更新!

by:南财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