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辽东公孙

2023-06-15 05:28:0126:32 3008
声音简介

图片

中央之国的形成 [第40回]

作者:温骏轩 / 编辑:尘埃


图片

第40回 辽东公孙

图片

果蹋顿腹黑一点,只要袁尚、袁熙引入塞北的人口,而把他俩送给曹操做投名状,乌桓这个民族的命运可能就不一样了。除此之外,要有一个更好的结果,蹋顿还必须在后来的历史中,依然不要深度卷入三国之争,而是将矛头对准已经在蒙古草原上立足的鲜卑人。就这个假设来说,辽东公孙氏的命运可以提供参考。这个家族做到了前一点,但没有能够做到后一点,以至于数十年基业最终毁于一旦。

袁尚袁熙在蹋顿战死白狼山之后,即知大势已去。再想保命的话,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西面的鲜卑人;二是东面的公孙氏。鲜卑人就不用考虑了,曹操本来就是从他们的领地过境,而且早已通过阎柔示好朝廷,过去投大概率会被用来邀功。相比之下,辽东公孙氏看起来还要稳妥些。曹操此前曾给公孙度封了个武威将军,及永宁乡侯的爵位。这位辽东之王却完全瞧不上,说道“我王辽东,何永宁也!”,然后就把印授丢到仓库里。

现在公孙家的话事人已经不是徐荣推荐、董卓任命的公孙度,这个为公孙家在塞外打下一片基业的辽东太守,已经在建安九年病逝。那时候袁尚还在幽州一息尚存。虽然柳城被破时公孙度已经死了,此时主政辽东的是他的长子公孙康,但公孙度此前对曹操的这个态度,让袁氏兄弟看到了一线生机。

说起来,早在公孙度知道诸侯讨董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起了在辽东割地称王之心,他当时对下属说的原话是“汉祚将绝,当与诸卿图王耳”。为了把辽东打造成自己的家天下,公孙度的手段非常强硬,一坐上辽东太守就诛灭了此前与他不和的地方官员,以及愈百户地方豪强。

想做辽东之王,辽东太守一职显然是不够用的。坐稳辽东后,公孙度给自己加了一个“平州牧”的官职。幽州因为燕山阻隔,本来就分为南北两块。如果以燕山为分割线,将辽西走廊以北的北幽州地区单独建制为一个平州,在地缘政治上的确有其合理之处。

图片

不过从中原王朝的角度来说,这样却极易让这一区域自成一系,并脱离中央政府的管控。基于这个原因,后来在曹魏的行政版图中,虽然开始以辽东公孙氏故地设置了“平州”这个行政区,但很快就废置了。类似的情况,还有李傕为河西走廊所建制的“雍州”。

有一个强势主官稳定地方未必是坏事。最起码在中原大乱之时,公孙度把北幽州经营为自家领地的做法,客观上为这片土地带来的安宁。以至于包括太史慈在内的很多青州人,都跨海前往辽东避难。反过来公孙度在坐稳辽东之后,也把手伸到了隔海相望的胶东半岛,收东莱各县后将其建制为了新的“营州”并任命刺史。这一切应该都发生在建安元年之前,当时的青州就是一团乱麻,存有公孙瓒、袁绍、孔融、公孙度、黄巾军等多方势力。这也是为什么青州士民看到袁谭来做青史刺史时会持欢迎态度。这片混乱的土地,实在是太需要一个强势者来维持稳定了。

在袁谭主政青州尤其是后来曹操控制青州后,公孙氏的势力退出了青州。这几乎是必须的,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来说,跨海经营这事并不靠谱,能把辽东经营好就很不错了。手往内地伸,容易成为出头鸟。只是你把手缩回去,不代表事情不会找上门。袁氏兄弟来投,就成为了摆在公孙康面前的一道难题。

这道难题首先是出给曹操的。袁尚两兄弟逃往辽东时,还带着数千骑兵,而且没有前往柳城前线的辽东(属国)乌桓,也跟着他们一起投奔公孙康。一旦两股势力合流,又将成为北方之患。为此,有人劝曹操乘势拿下辽东,曹操却并没有听从,而是淡定说公孙康一定会把二人的首级送过来,不用劳烦自己用兵。

曹操这样说一方面是基于自己的判断,他认定公孙氏一直担心袁家拿下公孙瓒后会觊觎辽东,两边一定会不能相平共处,就跟当日坐等袁尚、袁谭会二虎相争一样;另一方面是真打不动了。这次轻骑深入敌后,胜得非常的险。五百里奔袭,哪有可能不被对方发现。如果不是将士们知道深处绝境,个个奋勇的话,倒下的就会是曹操自己的。回军中原后,曹操还特别厚赏了那些之前劝他不要远征的人,说自己这次胜得侥幸,是上天庇佑。你们说的才是万全之策,以后要有什么说什么。对比袁绍杀田丰之举,曹操单凭这点亦是胜了。

这样表态并不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胸怀,而是真的很危险。曹操是建安十二年九月搬师的,回军之时天气已经很冷了。之前进军时是雨水太多,现在却又干旱无水,以至于掘地三十余丈才有水可喝。更致命的是军粮不济,只能杀了数千匹缴获的战马充饥才算渡过难关。这种情况下,让曹操再去打公孙康着实是不现实的。

图片

没水的唯一好处是伴海道能走了。在由伴海道入塞之时,曹操写下了他的另一篇代表作《观沧海》。一篇《苦寒行》一篇《观沧海》,曹操应该也没想到自己灭袁绍后人的这两仗,倒是为自己的文采加分不少。已经归降曹操的陈琳则不失时机的写了篇《神武赋》,颂扬曹操此战之威。其实当日袁绍大破公孙瓒时,陈琳已经写过篇类似的《武军赋》拍袁绍马屁。文采自是好的,只是风骨的确是差了点。

曹操这边退兵,对于公孙康来说的,好处是可以从容做决定。公孙康和他父亲一样,内心也是不服曹操,想自立为王,用史书的原话说就是“恃远不服”。不服归不服,不代表会跟袁尚捆绑在一起。而且就算他想跟袁尚结盟,袁尚却已经起了反客为主,然后以辽东为基地再图后事的心。相比之下袁熙显得有点犹豫,看到袁熙犹豫,袁尚提出在公孙康会见他们的时候,由他一个人动手击杀公孙康。结果进公孙康大营时袁熙还是犹豫,被袁尚硬拉了进去。

事实证明,袁尚的决定太过冒险,就算要去对方大营也应该留一个人守营,万一有事好有回旋的余地。结果进去还没落座,就被公孙康埋伏的伏兵抓了起来。最后的时刻袁尚还存有一丝希望,出言试探对方所图,说道地上太冷,能不能在死前给个坐席。公孙康的回答倒也干脆,你们的头马上要走万里路了,还要坐席干嘛。一代诸侯袁绍自此绝后,与之一同被杀的还有辽东属国的乌桓首领苏仆延。

袁尚二人的头被送至曹操处后,曹操将之枭首示众,并下令“敢有哭之者斩!”。曹操这几年吸取兖州之乱的教训,特别注重收买人心。本来就算是枭首示众,也应该假装哀叹下收买人心的,如此一反常态只因为郭嘉的死。这次出塞实在太过艰苦,郭嘉在柳城时已染病,回来的路上就撒手人寰。

曹操能够打败袁绍,郭嘉出了很大力,不仅每到关键时刻都能助力曹操,更在官渡之战前提出了著名“十胜十败论”,对于曹、袁二人的优劣,让曹操有信心撑下去。郭嘉之死让曹操异常痛心,后来哭过好几回。赤壁之败时,曹操更是感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失郭嘉如断曹操臂膀,曹操恨毒袁尚至此就很好理解了。见曹操盛怒,袁氏旧部皆禁若寒蝉,只有牵招一人敢设祭悲哭。这个牵招就是当日袁尚派去向高干求援的那个从事,后来在回来给袁尚报信时,袁尚已经跑到中山去了,只能投靠曹操。牵招在袁绍那里还带过乌桓骑兵,很熟悉乌桓事务。曹操在攻袁谭的时候,三郡乌桓就准备让苏仆延带五千骑兵前来相助。当时为了不让乌桓人卷进来,曹操任命牵招为乌桓都尉,让他前去以天子之诏加封苏仆延为单于。牵招到的时候,刚继位的公孙康见袁氏要倒了,也派使者前者送印绶,想借机将收服乌桓。

除了表明自己这边是奉了天子之诏,才有权加封以外,牵招更出其不意的当场把公孙康的使者按到地上,准备砍了。把苏仆延吓得赶紧跑下来劝解,算是给公孙康这边留了个面子。虽然三郡乌桓后来还是跟袁尚捆在了一起,以至王死族灭,但起码在曹操攻灭袁谭的战役中出兵相助,公孙康这边也没能就此染指乌桓。牵招敢为旧主哭,曹操自是不能杀这样的义士,还要加以重用。后来牵招和田豫一个任“护鲜卑校尉”,一个任“护乌丸校尉”,共同成为了曹魏的“北境守护”。

将袁尚等人的头送往许都,公孙康这边算是表面接受曹操和朝廷的招抚。曹操又把曾经给过袁术、吕布、刘备的左将军一职给了公孙康(这个将军谁做谁倒霉)。此后辽东公孙氏,虽不能明着向朝廷治下的辽西扩张,但在原本不属于辽东太守管辖范围的汉四郡扩张,曹操却也只能眼睁眼闭了。而这一进程,实际在曹操北伐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汉四郡是汉武帝在征服卫氏朝鲜后设立的。范围涵盖现在的朝鲜,并延伸入中国东北的长白山地区,及韩国北部。类似这种设在边地的郡,想严格确定范围是很困难的。真正能够为中央政府控制的,往往只是点状分布的城邑。因此可以通过郡治的位置,结合其地缘辐射范围大致了解。

汉四郡包括位于半岛西海岸的乐浪、真番两郡,及东海岸的玄菟、临屯两郡。其中最知名的是乐浪郡,其郡治对应现在的朝鲜首都平壤,而且就叫“朝鲜”。平壤周边低地面积较大,无论海路和陆路,都与中央之国的交通最为方便,向为整个半岛的统治中心所在。真番郡的郡治则叫霅县,即是现在韩国首都首尔的前身。不过真番郡设立不到30年就被撤销,北部地区并入了乐浪郡。

图片

玄菟郡最初的郡治叫作“夫租”,对应现在的朝鲜咸镜南道咸兴市。临屯郡的郡治东暆,对应韩国的江陵市,统治区域为半岛东海岸的朝韩交界地带。在真番郡被撤销时临屯郡也被撤销,北部地区并入了玄菟郡。用当代半岛地缘政治结构做参考,你可以认为是汉帝国将延伸入韩国境内的触角,又收回到了朝鲜部分。

朝鲜半岛的地理本质是延伸入海的一条山脉,围绕这条山脉生成的沿海平原是其农业和人口的依托。对于试图统治这片土地的中央帝国来说,有利之处在于两点:一是半岛整体处在北纬42度温度线以南,在当时适合进行农业开发;二是与辽东半岛西海岸相接部分,平原面积最大。也就是说,如果能控制平壤一带,就有机会成为朝鲜半岛的主导者。不利之处是,半岛的中央山脉体量过大,与中央之国核心区的连接面又过窄,无论是沿西海岸向南扩张,还是将统治力扩张到东海岸都力不从心。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真番、临屯两个延伸入韩国境内的郡很快被撤销,对半岛东海岸的统治同样不容乐观。西汉末年,朝鲜半岛的城邑皆划入乐浪郡范畴(为示区别可称为“大乐浪郡),玄菟郡则先是内迁至中国境内的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一带,以高句丽县为郡治。这个郡治的位置还在长白山中,到了东汉中期(公元107年),高句丽县又进一步西迁至长白山西麓的辽宁省沈阳市与抚顺市之间,这就已经触及到辽河平原的边缘了。

这个时候的玄菟郡已经跟朝鲜半岛完全没关系了,相当于把辽东郡的北部割出来,重建了玄菟郡。估计大家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新玄菟郡的郡治叫高句丽。这座城市跟大家熟知的高句丽国、高句丽族,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准确说是先有一支生活在长白山脉南部,叫作“句丽胡”的土著民族,西汉王朝在征服这一地区后,建制有隶属玄菟的“高句丽县”(辽宁省新宾县西)进行管理。

东北地区最早建国的是扶余人,国都扶余城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后迁至农安县)。关于这些古代东北民族之间的关系,因为牵扯到当代地缘政治,而且历史久远这里就不展开了。一定要用个标签来概括的话,是他们都属于“通古斯语族”,与鲜卑/乌桓等东胡系民族所属的“蒙古语族”,匈奴/突厥所属的“突厥语族”同属阿尔泰语系。地理位置和环境的不同,让他们早在远古时期就已分化。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人口,而农耕相较渔猎和游牧来说,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扶余国的原始位置相较当时的农业技术来说还是太冷了。公元前两世纪末,扶余王尉仇台进入朝鲜半岛,征服三韩中位于乐浪之南的马韩建立“百济”国。公元前37年,扶余王族人朱蒙于高句丽县境内建立高句丽国,是为高句丽民族形成的开端。

图片

高句丽国第一个国都叫“纥升骨城”,位于辽宁省桓仁县境内(五女山城)就是新宾境内的高句丽县。公元2年,玄菟郡郡治内迁至高句丽城,史称第二玄菟。公元107年,高句丽城又西迁至今沈阳市与抚顺市之间,割辽东郡北部为新玄菟,史称第三玄菟。高句丽国则在公元3年将国都迁到了长白山东麓、鸭绿江西岸的吉林省集安市境内,称之为“国内城”(又称尉那岩城),并时常侵扰玄菟、乐浪、辽东等郡。

公孙度还没有当辽东太守时,作为玄菟小吏随太守出征过高句丽,俘虏了数百迫降了高句丽人。高句丽人在此战后投降,请求内迁入第三玄菟郡。内迁原本为敌的边缘部落,在东汉很常见。不过此时的高句丽城已经西迁到辽河平原的边缘,整体范围对应原辽东郡的北部,这样一来高句丽人便顺势迁徙进了觊觎已久的平原地区。

后来公孙度做了辽东太守,高句丽人乘机示好,还派兵帮他平过叛。可以说公孙度能够坐稳辽东,高句丽人的帮助做出了一定贡献。只是帝国内部因董卓而天下大乱,不仅让公孙度看到了割地称王的机会,也让高句丽人再起争雄东北亚之心。历史记载,高句丽此后曾多次侵扰辽东,还接纳了数百户从辽东出逃的胡人。

辽东的郡治襄平对应现在的辽宁省辽阳市,位置就在玄菟郡边上,与高句丽城交通距离仅一百公里左右。更重要的是,辽东郡在西汉时的范围包括整个辽河下游平原及辽东半岛,后来在南部分出辽河西岸的土地给辽东属国安置乌桓人,又把北部地区用来安置玄菟郡,让它在辽河平原的统治范围变得很是破碎。公孙氏想做的是辽东之王,甚至整个北幽州之王,不可能容忍卧榻之侧有这种情况发生。

有鉴于此,公孙度不仅想找机会收服辽东属国,更想从高句丽人手上拿回玄菟郡。要是以现在的行政区划来说,乌桓、高句丽、辽东公孙这三股势力,相当于在辽宁省境内上演了一出三国演义。后来公孙度在坐稳辽东后,对乌桓和高句丽都开过战,将高句丽赶出了玄菟郡。高句丽因此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将国都迁回了国内城,升级之后更名为“丸都城”。如果乌桓人不是前有刘虞,后有袁绍做靠山,相信也已经成为了公孙度的附庸。

除了拿下玄菟郡以外,身在朝鲜半岛的乐浪郡也成为了辽东公孙的领地。曹操曾派山阳人凉茂前去就任乐浪太守,结果就此成了公孙氏的之臣。公孙康上位后,还以乐浪南部“带方县”(朝鲜沙里院市南)为郡治,分割出了新的带方郡,进一步沿海岸线向朝鲜南部的三韩之地渗透。将宗女嫁给百济国王,将之引为附庸。

图片

袁尚跌倒,公孙康吃饱。杀了袁氏兄弟和苏仆延,不仅能够让公孙康与曹操相安无事,更可吞并他们的部曲,大大提升自己的实力。在听说曹操离开邺城远征后,志得意满的公孙康(三国志误记为公孙度)甚至跟手下人商量,准备用骑兵一万、步兵三万直取邺城,认定没有人能够抵御。从时间点判断,能够让公孙康有此想法的,应该是建安十三年冬的赤壁之战。是凉茂及时劝助了公孙康的这个危险想法。

凉茂劝阻的初衷是为了帮曹操,后来他也回到曹魏还做过曹丕的太子太傅。不过公孙康如果真敢万里奔袭,大概率也是会凉凉的。不管怎么说,此后公孙康不再对入主中原有想法,而是安心做他的辽东王,更准确说是“平州王”。只是兵强马壮总要有个扩张方向,不然也太浪费了。于是已经重新躲到长白山东麓的高句丽,成为了公孙康的用兵方向。建安十四年,公孙康兵发鸭绿江,攻破高句新都“国内城”,迫降三万余口迁往辽东,辽东公孙氏在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声势达到巅峰。

公孙康在东北亚攻城掠地,扩张势力范围时,曹操的注意力已经转向长江流域了。沮授当日在劝说袁绍不成后,曾引用西汉名儒扬雄的一句话“六国蚩蚩,为嬴弱姬”。这句话的原意是说,六国纷争的那么多年,到最后只是为秦国取代做周朝做嫁衣。沮授引用这句话,意指袁绍刚征服完公孙瓒,就急着去打曹操。最后的结果,也是把辛苦统一的河北送给曹操。

在曹操看来,公孙康在东北亚做的这些整合,也无非是为自己备下的厚礼。现阶段只要名义服从朝廷,不入关给自己添乱,大可随他去折腾。如今河北已平,关中归附。十八年前借讨伐董卓名义,粉墨登场、逐鹿中原的各路诸侯已悉数凋零。曹操不仅成为硕果仅存者,更是天子在手,坐拥冀、幽、并、青、徐、豫、兖、司、凉九州之地,只有扬、荆、益、交四州游离于统治之外,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二。自己不得天下,又有谁有资格成为天下之主呢?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Nicole_jC

张秀也是这年 征乌桓 死在路上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三下辽东

河南坠子-陈元三下辽东

by:周末戏院

三国之辽东铁骑

【内容简介】前世特种兵穿越回汉末,成为博陆侯霍光的后人,破黄巾封辽东太守,战乌恒、战鲜卑,征三韩,讨伐高句丽,收名臣,泡美女,以辽东为根基征战天下。【作者/主播...

by:视纪印象工作室

公孙龙子

白马非马听说过没?我们来说说公孙龙的故事。

by:zhyh

公孙龙子

《公孙龙子》原文朗读,白云出岫录制

by:白云出岫

公孙丑章句上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於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蹵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

by:虚空志盛

孟子 公孙丑

《公孙丑》是南师《孟子》系列讲座之一。被南师视为《孟子》最重要的一篇,认为孟子借着与公孙丑的问答表达出中国文化的精髓——“内圣外王”的中心思想。南师指出,《公...

by:菩提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