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第17章 藩镇割据

2020-12-12 21:33:4609:17 679
声音简介



宦官乱政的同时,藩镇在割据。


藩镇又叫方镇。
方即四方,藩即藩篱,镇即镇守,也指军镇。
因此藩镇的本义,就是镇守一方,保卫中央。


    最早设立的藩镇是十个军区,
其中九个军区的长官是节度使,一个是经略使,统称“天宝十镇”。
这十个军区有五个在西北,三个在东北,一个在西南,一个在华南,
战略目标也很明确:保卫关中,进而保住世界帝国的地位。
因此十镇的总兵力竟多达四十九万,是中央军的五倍半。


    这就是典型的强枝弱干了,
唐玄宗却毫不在意,
将节度使换成番将的李林甫更是自鸣得意。
结果安史之乱起,
原本应该保卫中央的藩镇,变成了反政府武装力量。


    教训惨痛啊!


   
    帝国却没有反思。
相反,为了尽快享受胜利成果,肃宗和代宗不计后果地封官许愿、招降纳叛。
结果,藩镇的数量没有减少反倒增多,势力也没有减弱反倒增强。
到第九任皇帝德宗时,全国共有藩镇四十多处,大的辖地十州,小的也有三四州。
藩镇不再是边防军,而是相望于内地。


    换句话说,京畿之外,几乎都是藩镇。


    新藩镇可以分为两个系统。
一个是中央系,
也就是帝国新设节度区,
任命政府军的将领担任长官。
这样做,当然是为了酬劳那些平叛有功的人。
但,前面有节度使造反,
后面就册封更多的节度使来平息,
岂非饮鸩止渴?


    更糟糕的是,安禄山和史思明手下的将领,投降以后也成为大唐的节度使。
这就是安史系。
安史系的将领,
多半是胡人或胡化的汉人。
他们的势力范围,也多半是胡化程度较深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特点是民风彪悍,崇尚武力,
跟吟诗作赋风花雪月的长安,俨然两种文化,两个中国。


    安史系镇区的统治系统,是军政合一的。
节度使是最高军事长官,也是最高行政长官。
他的军队遍布全区,由私人任命的镇将来率领。
镇将的部属,也是私人的。
因此,镇将强悍,就能更换统帅;
统帅强悍,就能对抗中央。
中央系的节度区虽然没有这么蛮横,却也未必一定听话。


    藩镇,差不多是“半独立王国”。


    这就有点像东周,却比东周混乱。
东周至少讲规矩。
天子与诸侯,诸侯与大夫,
都是有着法定程序和制度保障的封建关系,
谁都不能自说自话地当起诸侯和大夫来。
此时的节度使却可能由镇将拥立或驱逐,全凭武力和实权说话。
中央政府则只能在事后追认,完全是橡皮图章。


    显然,中央系也好,安史系也罢,都是军阀。


    是军阀就会混战。
实际上,安史之乱后,
受到重创的唐帝国之所以没有立即灭亡,
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些军阀们自己要混战,
谁也不能一家独大,谁也不能一统天下。
因此哪怕灭了大唐,造就的也只是分裂状态的五代十国。
那可是一桌五道主菜轮流上,周围摆了十碟凉菜的宴席。


    其实,这种闹剧在中唐就已经预演过。
唐德宗建中三年十一月,河北四个藩镇一齐宣布独立,或称孤,或道寡。
雪上加霜的是,被朝廷寄予平叛厚望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跟着反了,还被那四个人怂恿着要称帝。
强悍的李希烈是安史系藩镇李忠臣的养子。
而且,就像黑社会里经常会发生的故事一样,他在羽翼丰满之后驱逐了养父和主帅,自己当起节度使来。
对此,朝廷一点脾气都没有就给予了追认。
这次他把事情闹得更大,帝国政府也仍然忍气吞声,只是派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去“宣慰”。


    这位大臣就是颜真卿。


    颜真卿的名字家喻户晓。
他不但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也是安史之乱中坚持敌后抗战的英雄,
他的哥哥颜杲卿甚至在被俘之后骂贼而死。
这样刚直不阿的人到了叛军营中,
当然不会嘻嘻哈哈一团和气。


    叛军也剑拔弩张。
李希烈的亲兵和养子一千多人围着颜真卿舞刀弄枪,
破口大骂,一副就要吃人的样子,颜真卿却面不改色,纹丝不动。
李希烈只好用身体护住这位大唐的太子太师,
客客气气请进行营,拿出那四个人的信来说:
四王不约而同拥戴本帅,难道不能说明一点什么问题吗?


    颜真卿说:什么四王?四凶罢了!


    四人的使者却对李希烈说:
我等正要上表称臣,太师就来了,这不就是上天把宰相赐给都统您吗?


    颜真卿说:什么宰相!你们没听说过颜杲卿吗?那正是家兄。
老夫年近八十,只知守节而死,岂能受此蛊惑?
反倒是尔等,倒行逆施,只怕死无葬身之地!


    李希烈便在院子里挖了一个大坑,名曰“坑颜”。


    颜真卿说:何必如此麻烦!拿把剑来岂不痛快?


    李希烈无可奈何,但也不会停下叛乱的步伐,朝廷则只好调兵遣将。
建中四年十月,
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奉命率领五千人马,
从泾州前往襄城御敌,却没想到走到半路就兵变了。


    兵变是由一件小事引起的。
姚令言的部队风尘仆仆赶到长安,长安市长却拿野菜粗粮劳军。
当时,天降大雨冷风刺骨,随军家属饥寒交迫,勤王官兵怒火中烧。
他们说:热饭热菜都吃不上一口,凭什么要我等卖命?
长安的库房里应有尽有。
他们不给,我们自己去拿!


    于是,已经走到长安东边的部队突然哗变。
他们一脚踢飞了装着粗茶淡饭的坛坛罐罐,扬铃打鼓地杀回京城。
此时姚令言正在宫里向皇帝辞行,
闻讯大惊失色,
赶忙冒着纷飞的箭矢冲进军中大声说:
弟兄们,不要这样!


    哗变的官兵根本不听,裹胁了姚令言就往里冲。


    德宗皇帝也大吃一惊,赶忙派宦官宣诏,官兵每人赐帛两匹。
将士们更加愤怒,杀了宦官继续前进。
陛下赶紧又派人拉了二十车帛去,城门却已攻破。
潮水般涌进大街小巷的叛军高喊:
百姓不要惊慌,我们只抢皇帝,不抢你家!


    皇帝只好仓皇出逃。


    这是继玄宗和代宗之后第三位流亡天子,
赶来护驾的就是前面说过的神策军。
叛乱了的平叛部队在长安拥立了一个退居二线的节度使为皇帝,
先称秦,后称汉,流亡在外的德宗则只好下诏赦免那五个称王的藩镇。
不过,愿意领情的却只有三个,另外两人一个继续南攻,一个自称楚帝。


    德宗只好再逃。


    幸运的是,这些叛军都不能叫团队,只能叫团伙,叛乱的同时还要内讧。
比如李希烈就是被部下所杀,继位的部下则再被部下杀掉。
这两个先后谋杀了主帅的部下,也都被唐政府任命为节度使。
毕竟,长安已无能力驾驭他们,帝国反倒要仰仗各路藩镇,才不至于亡于外敌和内乱。


    虚弱的大唐,只能姑息养奸。


    因此,本次内乱平定后,藩镇的力量更强大了。
德宗之孙宪宗继位时,全国藩镇共计四十八处,
不向中央申报户口的十五镇,每年上缴财税的仅八镇,可谓尾大不掉。


    这才有了宪宗的削藩,包括调用十六镇兵力,
用三年的时间平定淮西。经过如此这般不懈努力,
到元和十四年的春天,全国的藩镇至少在名义上都服从了中央。
可惜这位能干的皇帝在后期也变得荒唐,终于被宦官所杀。


    大唐帝国失去了最后一次机会。


    此后的八十多年,就基本上是朝廷宦官乱政,外地藩镇割据。
于是我们不禁要问:天下变成这副样子,
难道就没有人为国分忧?
朝中那些大臣,又在干些什么?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大唐由盛及衰的转折点,唐明皇李隆基由年轻时的励精图治,到晚年的纵情享乐,对安禄山的盲目信任,终于葬送了大唐盛世,走向衰败。

by:靜水蘿花

安史之乱

透析热血安史之乱

by:国画家墨威

评书_安史之乱

本段评书属于单大师的经典之作,本人特别喜欢单大师,本段评书也是根据原著作品,我自己的声音,然后利用AI技术打造合成,高度模仿原声,仅作学习和交流,不喜勿喷,谢谢...

by:文涛说

《安史之乱》易中天

我自娱自乐之读你闲来无事可听

by:五花儿说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

年轻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掌握了权力,励精图治,起用姚崇和宋璟为相、宇文融理财、张说辅政,大唐帝国在建国将近百年之后,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些盛世...

by:勇者天剑客

第34期《安史之乱》解读

书籍信息:《安史之乱》北溟玉内容重点:安史之乱一直被称为中国古代历史的转折点,但是很少有书或者人将安史之乱的前前后后的国家、社会变化,以及对文化历史走向进行一个...

by:有时读书人

《安史之乱》情节细腻

盛唐作为一个曾经极盛无比的朝代,留下了数不尽的英雄传说和壮丽诗篇,而安史之乱是公认的大唐由盛转衰的巨大转折点,可以说,但凡是中国人对于安史之乱都或多或少的有所耳...

by:大同知客

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这一段历史发生了什么?

by:醉山恋

安史之乱-联播I易中天

结束了唐中宗、唐睿宗时期的混乱局面之后,唐玄宗李隆基掌握了权力。年轻的皇帝励精图治,起用姚崇和宋璟为相、宇文融理财、张说辅政,大唐帝国在建国将近百年之后,迎来了...

by:爱读书的大姑娘

声音主播

8442299

简介:主播是个随性,且散漫的女子!不喜欢受限制,不喜欢不完美,难于承诺更深入地去做一件事情!享受一切安静的事物!有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七岁小女宝!此后生活里,承诺有担当,承诺于更深入的去做一件事情,面对生活中各种不完美,成了我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