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第21章 盛唐气象

2020-12-20 14:33:5809:18 613
声音简介



唐玄宗天宝年间,有位贵妇人身着男装骑在马上,带领一众人等前往曲池踏青。
此行虽然在正史中并没有留下文字记载,却被诗人和画家记录在案。
看来,这件事在长安恐怕也轰动一时,甚至成为街头巷尾茶楼酒肆的谈资。


    这位贵妇就是虢国夫人。


    虢国夫人是大名鼎鼎之杨贵妃的姐姐,当时的流言蜚语似乎暗示她跟唐玄宗关系暧昧。
此事当然死无对证,称她为绝代佳人则不成问题,因为她即便拜见皇帝也素面朝天。
杜甫的诗就说: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金门。
却嫌脂粉涴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涴读如卧,污染的意思。
化妆品只会破坏容颜,可见其天生丽质国色天香。


    所谓盛唐气象,也能从中看出一二了。


    的确,
用枯燥的统计数字来证明安史之乱前的大唐处于极盛时期,
是困难和没有意义的。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
盛世更多的是一种国民心态,
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满足感,
一种物质充盈和人身安全前提下的内心宁静和骄傲自豪,
以及无处不在可以触摸的繁荣昌盛、
青春活力和雍容华贵。


    盛唐,确实是一种气象。


    气象无疑首先表现于城市规划和建筑。
正如我们在《隋唐定局》一卷中所说,唐代长安和洛阳的气势恢宏,
已经超出了现代人的想象,也让后世自愧不如。
明清两代最有鉴赏力的人甚至能够一眼看出,
哪些城市是唐代所建,哪些是宋和宋以后的:
唐的城廓一定宽广,街道一定正直,
基址一定宏敞,绝不会有哪怕一丁点儿小家子气。


    可惜再好的复原图和沙盘,也无法真正再现当年,
可以一睹芳容的只有壁画和雕塑。
尤其是被称为唐三彩的那些工艺品,不但可观赏,而且可把玩。
它们是那样地巧夺天工和生机勃勃,那造型,那光泽,那釉彩,本身就是气象。


    何况它们还是一个辉煌时代的真实缩影。
在一件西安出土的作品中,骆驼上的乐工很明显地来自中亚;
另外一尊陶俑则告诉我们,热爱运动的打马球女人是多么地引人注目和受到欢迎。
总之,所有这些栩栩如生的雕塑艺术,
都在讲述着当时的中国人如何在亚洲创造了英雄般的史诗。


    唐诗就更是如此。


    诗歌之于唐意义非凡。
它绝不仅仅只是某种文学样式,更是生活方式,
以及一个绅士或者上层人物的身份象征。
因此,就连身为女人如武则天,非进士出身如李德裕,也会写诗。
而且如我们所知,写得还不错。


    读诗、唱诗和听诗的人就更多。
同样如《隋唐定局》中所说,那是一种风气、潮流和时尚,
是市井小民和青楼女子都要参与其事并乐此不疲的。
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唐人的生活质量和审美品位,
使他们变得风流倜傥,
就连牢骚也发得对仗工整漂亮潇洒: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但,最能体现大唐精气神的,却是一首《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没错,这是黄巢的诗。


    据说,是落第后所写。


    这很有可能。
唐代科举,正月考试,二月放榜,
及第的进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只可惜没有黄巢的份。
好嘛!你不让我戴大红花,那我就披黄金甲;
不让使用批判的武器,那就实施武器的批判。
咱们秋后算账!




    事实上,黄巢正是坐着金色马车进入长安的,
他的部队也让黄金之甲满城尽带。
但,如果把这首诗仅仅看作发牢骚或者图报复,却未免失之简单。
相反,这里面体现出的恰恰是大唐精神和大唐梦——
在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和对外开放的前提下,
每个人张扬个性和追求幸福的无限可能。


    唐诗就是这种精神的最好诠释。


    比如李白。


    李白无疑是唐诗的代表。
但,不代表艺术成就,只代表时代精神。
要论艺术成就,则唐诗不如宋词,初盛唐不如中晚唐。
唐诗的文学史意义,在于格律诗的发明和成熟;
而要论平仄、对仗、用典、吐属和意象,
没人超过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基本上是无解的。
没人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或者想要说什么。
是啊,当时便已惘然的,又如何追忆?
但如不追忆,又岂知当时惘然?
可见问题不在可说不可说,而在怎么说。
把不可说的说得声声入耳,正是李商隐的魅力。


    李白却不是这样。


    与字字珠玑的李商隐不同,
也与工于格律、被后人视为典范的杜甫不同,
李白基本上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完全是兴之所至,汪洋恣肆,


比如: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又如: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显然,这里面没有什么谋篇布局、遣词造句,
只有随心所欲的痛快淋漓,脱口而出的波澜壮阔。
实际上李白的诗句不少口气吓人,这会儿要搥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
过会儿又恨不得把一江春水都变成好酒: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新酦醅。
明明是些大话、疯话、牛皮话,但他自己乐意说,
别人也乐意听,还百听不厌。


    这才是盛唐气象。


    实际上在安史之乱前,
大唐是相当包容的,既容得下武则天这样的女人,
也容得下安禄山那样的胡人,
当然更加容得下李白一类的狂人。
看看杜甫笔下的酒仙群体吧: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李白当然更不含糊。
在一次朋友的家宴上,
他大大咧咧豪气干云地对主人说:喝喝喝!
干吗告诉我酒钱不够?
你不是还有五花马吗?
你不是还有千金裘吗?
快快快,把你儿子叫出来,
拿这些东西去换酒,我们今天一醉方休!




    如此反客为主,已近乎无赖。
然而在朝气蓬勃百无禁忌的盛唐,这种无赖由于真实、率性、毫不做作,也是讨人喜欢的。
因此,
李白可以公然声称自己“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简直就是横着走路,
豪迈得差点就会吼出“满城尽带黄金甲”来。


    就这样,李白鲜活地成为时代的形象代言人。


    杜甫也是。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大唐由盛及衰的转折点,唐明皇李隆基由年轻时的励精图治,到晚年的纵情享乐,对安禄山的盲目信任,终于葬送了大唐盛世,走向衰败。

by:靜水蘿花

安史之乱

透析热血安史之乱

by:国画家墨威

评书_安史之乱

本段评书属于单大师的经典之作,本人特别喜欢单大师,本段评书也是根据原著作品,我自己的声音,然后利用AI技术打造合成,高度模仿原声,仅作学习和交流,不喜勿喷,谢谢...

by:文涛说

唐朝那些事: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

唐朝自从李渊定都长安开始,经过李世民、武则天的励精图治,唐朝呈现出昂扬向上的积极向上的气象。尽管宫廷内部争斗不停,但是唐朝却不停地平定边境,恢复民生。直到唐玄宗...

by:伟叔故事汇

《安史之乱》易中天

我自娱自乐之读你闲来无事可听

by:五花儿说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

年轻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掌握了权力,励精图治,起用姚崇和宋璟为相、宇文融理财、张说辅政,大唐帝国在建国将近百年之后,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些盛世...

by:勇者天剑客

第34期《安史之乱》解读

书籍信息:《安史之乱》北溟玉内容重点:安史之乱一直被称为中国古代历史的转折点,但是很少有书或者人将安史之乱的前前后后的国家、社会变化,以及对文化历史走向进行一个...

by:有时读书人

《安史之乱》情节细腻

盛唐作为一个曾经极盛无比的朝代,留下了数不尽的英雄传说和壮丽诗篇,而安史之乱是公认的大唐由盛转衰的巨大转折点,可以说,但凡是中国人对于安史之乱都或多或少的有所耳...

by:大同知客

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这一段历史发生了什么?

by:醉山恋

声音主播

8442299

简介:主播是个随性,且散漫的女子!不喜欢受限制,不喜欢不完美,难于承诺更深入地去做一件事情!享受一切安静的事物!有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七岁小女宝!此后生活里,承诺有担当,承诺于更深入的去做一件事情,面对生活中各种不完美,成了我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