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孝经》感应章第十六

2020-12-13 14:32:4204:58 159
所属专辑:孝经全文译读
声音简介
17.《孝经》感应章第十六
感应,指神灵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交相呼应。本章仍是讲孝道的作用,但这个作用 已经不是 人对人、人对社会的作用,而是 人与天、与地、与祖先亡灵的相互感化,而发生的作用。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 事天明;事母孝,故 事地察;长幼顺,故 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
“故 虽天子 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孔子说:“过去,圣明睿智的帝王 能够孝顺地侍奉父亲,所以 当他在郊外圜丘 祭祀上天时,极其诚敬,上天也因此 能能明察他的孝心 和敬天的诚心。圣明睿智的帝王 能够孝顺地侍奉母亲,所以当他在祭祀地神时,极其诚敬,地神也因此能明察 他的孝心和敬地的诚心。圣明睿智的帝王 对兄敬 对弟爱,就能使天下 尊卑 贵贱 上下的人 都处理好关系。圣明的帝王通过祭祀,与天帝地神 互相明察,天地神灵降福的佑护 与帝王道德的感化,相得益彰。
“所以 即使贵为天子,也有 比他更尊贵的人,就是说,天子也有要孝敬的父辈。天子也有 比他年长的亲人,就是说,天子也有自己的兄长。天子设宗庙,事先斋戒,四时进行祭祀,以充分表达 对死去的先祖的崇敬之心,说明天子不敢忘记 逝去的亲人们。天子也要时时 自我修身养性,以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还要谨慎 自己的所作所为,以便 为万民做出榜样。这样做的目的,是害怕自己不当的道德和行为 造成的后果 对先人造成侮辱,甚至 丧失祖宗留下来的社稷大业。天子设宗庙 进行祭祀,以充分表达 自己的崇敬之心,祖先的魂灵 就会前来 享用其祭奠的供品,并赐以福佑。天子行孝道 尽善尽美,就能够与神灵 互相通达,四海之内 充满其道德的光辉,凡有人的地方 无不受其孝道的感化,即使极边远的少数族人 也通过几道翻译,前来朝贡,以表示衷心的臣服。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中说:‘由最东到最西,从最南到最北,天下之人,没有 不被天子的孝义所感化,没有 不归附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太上感应篇

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

by:森木童嫣

太上感应篇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by:龙元富律师

太上感应篇

《坤卦》文言初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心相篇》: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阴骘文》: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曜...

by:中孚易

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by:徐净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