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致知”——凡有感觉,必有位置

2023-07-06 07:13:4719:17 1.3万
所属专辑:大学问实操手册
声音简介

想要进步,真正做到“正心”,就要从“诚意”开始;而要练习“诚意”,“致知”即支点。从当下开始,检验自己心中的每一个“意”,回到内心的知觉上来,感觉看看,内在是黑豆多还是白豆多呢?具体要落实下来,就要明白:凡有感觉,必有位置。让我们跟着禅师的小实验,一起来找找看~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爱吃素的使者

从 ”修身“缩小到”正心”,“正心”缩小到“诚意”,“诚意”的基础是“致知”,“致知”就要落实到当下内心的感觉。讲的好清晰呀!

茶木人

内心是知觉的领域,思维是逻辑的领域。

言观观言

感恩!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20210829于东莞再来一遍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30319

服务体现价值

值得多听几次

大漠风_69

张老师,有格物,致知,诚意就足够了,那么正心好像是多余的。求解!

枫阳沈峰 回复 @大漠风_69

一个意能诚,未必见得所发的每个意都能诚,而正心就是所发的每一个意都能诚,这是一个修行次第

枫阳沈峰 回复 @大漠风_69

大学问真的是一个很深的学问,看似平凡的言辞,包含着石破天惊的人生宇宙密码!让我们跟随张讲师的步伐,在求圣求贤的的路上坚定往前走!好好练习宽两秒,作圣之功也由此进!你我共勉!

枫阳沈峰 回复 @大漠风_69

回复@大漠风_何谓身,心之形体运用之谓也。何谓心,身之灵明主宰之谓也。何谓修身?为善而去恶之谓也。吾身自能为善而去恶乎?必其灵明主宰者欲为善而去恶,然后其形体运用者始能为善而去恶也。故欲修其身者,必在于先正其心也。然心之本体则性也,性无不善,则心之本体本无不正也。何从而用其正之之功乎?盖心之本体本无不正,自其意念发动,而后有不正。故欲正其心者,必就其意念之所发而正之,凡其发一念而善也,好之真如好好色;发一念而恶也,恶之真如恶恶臭;则意无不诚,而心可正矣。

猜你喜欢
5. Clothing

颜色、服装、动物、身体、家庭、天气、零食、数字、形状、快餐、情绪、宠物等20个生活常见主题,涵盖生活方方面面。全书共包含230+英语认知词句。每个主题均由一个核...

by:北京阳光博客

5. Juno's Eyes

哈勃空间望远镜、陆地卫星7号、斯皮策太空望远镜、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麦哲伦”号金星探测器……通过20种太空望远镜,带小读者...

by:北京阳光博客

5.有声读物分享

一、学习有声小说潜台词的表达:四大支柱分别是:停顿、节奏、重音、语调什么是潜台词?潜台词是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或者...

by:康音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