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7国学诵读

2021-01-07 05:59:4606:46 50
所属专辑:国学诵读
声音简介
《了凡四训》
第三篇 积善之方(四)

何谓偏正。昔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归故里。海内仰之。如泰山北斗。有一乡人。醉而詈之。吕公不动。谓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闭门谢之。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狱。吕公始悔之曰。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责治。可以小惩而大戒。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不谓养成其恶。以至于此。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

又有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如某家大富。值岁荒。穷民白昼抢粟于市。告之县。县不理。穷民愈肆。遂私执而困辱之。众始定。不然几乱矣。故善者为正。恶者为偏。人皆知之。其以善心而行恶事者。正中偏也。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不可不知也。

何谓半满。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书曰。商罪贯盈。如贮物于器。勤而积之。则满。懈而不积。则不满。此一说也。

昔有某氏女入寺。欲施而无财。止有钱二文。捐而与之。主席者亲为忏悔。及后入宫富贵。携数千金入寺舍之。主僧惟令其徒回向而已。

因问曰。吾前施钱二文。师亲为忏悔。今施数千金。而师不回向。何也。

曰。前者物虽薄。而施心甚真。非老僧亲忏。不足报德。今物虽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令人代忏足矣。此千金为半。而二文为满也。

钟离授丹于吕祖。点铁为金。可以济世。

吕问曰。终变否。

曰。五百年后。当复本质。

吕曰。如此则害五百年后人矣。吾不愿为也。

曰。修仙要积三千功行。汝此一言。三千功行已满矣。

此又一说也。

又为善而心不着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心着于善。虽终身勤励。止于半善而已。譬如以财济人。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是谓一心清净。则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虽黄金万镒。福不满也。此又一说也。

何谓大小。昔卫仲达为馆职。被摄至冥司。主者命吏呈善恶二录。比至。则恶录盈庭。其善录一轴。仅如筯而已。索秤称之。则盈庭者反轻。而如筯者反重。

仲达曰。某年未四十。安得过恶如是多乎。

曰。一念不正即是。不待犯也。

因问轴中所书何事。

曰。朝廷尝兴大工。修三山石桥。君上疏谏之。此疏稿也。

仲达曰。某虽言。朝廷不从。于事无补。而能有如是之力。

曰。朝廷虽不从。君之一念。已在万民。向使听从。善力更大矣。

故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茍在一身。虽多亦小。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一起学国学|国学小苑

为什么要学习国学?第一,因为国学是我们一切文化学术思想的根是我们最本源的东西,抛开国学,所有的一切其他的建树都将是空中楼阁虚无缥缈。第二,我们把国学当为“国家...

by:老妖9

国学大师的100堂国学课

国学者,中华民族以文字所表达之结晶思想,用合理的、组织的、系统的方式记载其生灭,分析其性质,罗列其表现形式,考察其因果关系者也。简言之,国学者,以我国固有学术为...

by:正能量范儿_永不断更

国学

大学,中庸,论语,老子等国学

by:辉煌之声

国学

为爱1316而来9437265

by:今天老师王英杰

国学

自己朗读,每天20分钟

by:三月品酒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