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文臣5.5】皇帝和宰相为什么总是“相爱相杀”?

2021-01-22 10:10:2527:14 3074
声音简介


唐玄宗以金瓯覆宰相之名,宋真宗以美珠钳谏臣之口。


金马玉堂,羡翰林之声价;朱幡皂盖,仰郡守之威仪。


台辅曰紫阁名公,知府曰黄堂太守。府尹之禄二千石,太守之马五花骢。


大家好,我是蔡老师。之前的节目我们把从皇帝之下,从三公九卿,从宰相到御史、各部官员,乃至地方官职,甚至乡绅乡贤的名称和职能,从上到下梳理了一遍,那么今天起,《幼学琼林》再对其中的重要官职加以补充,里边有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事迹,便于同学们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也能对他们的职能范围加深印象。


好,我们就先从皇帝开始,


唐玄宗以金瓯覆宰相之名,宋真宗以美珠钳谏臣之口。


这里就提到了两位皇帝,唐玄宗和宋真宗,我们一个个讲,先看唐玄宗。唐玄宗,同学们不陌生了,我在以前的节目里介绍过他,也被称作唐明皇,即李隆基,缔造开元盛世使得唐王朝走向最高峰,但又招致安史之乱,将全天下推入万丈深渊,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太多,争议也颇多,是一位令后世爱恨交加的帝王。那么,我们要知道唐玄宗在年轻的时候,励精图治,气吞山河,颇有作为,曾经任命过多达26人担任过宰相的重要职务,特别是在前期,善于识人大胆用人,频繁得更换宰相,平均一两年就更换一个,其中最著名的宰相有:姚崇、宋璟、苏颋、张说、张九龄、为的就是启用不同的专业人才,为帝王解决不同的难题,这些宰相中,有加强皇权的,有大兴水利的,有擅长发展经济的,有鼓励农耕的,有注重刑罚的,有稳定皇室宗亲的,有专业外交的,还有改革军队的等等,这才造就全方位,由里到外的大唐盛世,并不是像有些朝代的虚假繁荣,比如说“康乾盛世”。当然,唐玄宗中后期,坐拥繁华、贪图享乐、追求奢靡、追求浪漫,逐步退居二线,将国家大权,交由宰相李林甫、杨国忠等人,他们口蜜腹剑、祸国殃民、混淆视听,中饱私囊,坐视安禄山做大,又造成人才断流,官场腐败政局动荡,从而引发了后来安史之乱的爆发,以及唐王朝走向衰落和灭亡一系列的隐患,可以说唐玄宗,成于宰相败于宰相,其实归根结底是,成败于自己,所以这也是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必然结果。


好,我们说回来。在这里这句话,它是有一个典故的,我们来看:唐玄宗每次任命宰相时,都会事先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一天,唐玄宗把崔林等人的名字写下来,用金盆盖上,也就是以金瓯覆宰相之名,等到太子进来时,玄宗就对他说,这里面是宰相的名字,你猜一下是谁,如果猜中,就赐你美酒。太子不假思索得就回答道:是不是崔琳、卢从愿?玄宗答:对。于是就赐给太子美酒。这个故事一方面是说玄宗在考察太子的政治敏锐度,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在考虑宰相的人选是否名副其实。其实,故事的结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唐玄宗最后并没有任命这两个人为宰相,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不够,而是因为这两个人的家族势力很大,若让他们担任宰相,恐怕会带来其他的麻烦。你看,这就是帝王心术,连朝廷上下,连未来的接班人太子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他们二人,看来他们的势力真的很大。所以绝不能让他们走上宰相之位,以免声望过高权力过大,导致我皇权不稳,而生出祸端!


好,这个故事其实是说,皇帝害怕宰相权力过大,蔡老师之前就讲过在古代,皇帝和宰相的是一个既相互扶持又相互猜疑的矛盾组合,君臣一心毫无芥蒂的并不多,这是由儒家思想作为国家最高统治思想,而长期占据道统所导致的,皇帝极需要儒家思想,因为他能大力构建和稳定社会,比道家佛家要积极得多得多。当然这里儒家思想,也不再简单是孔孟之道。从战国的荀子开始,儒家已经融合法家思想,自汉代以来的汉武帝,尊奉董仲舒提出的所谓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这个儒已经是融合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精髓,简单讲叫“外儒内法”,而到了宋代又出现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理学,明代又进一步加强这一思想禁锢,到了清代,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极致。


所以历来,皇帝对儒家思想又爱又恨,爱的是儒家思想讲究君臣父子,特别适合治理以农业文明为主的东亚的天下,恨的是儒家思想的最高解释权不在皇帝手里,却在饱读圣贤书的文人士大夫手里,以至于皇帝贵为天子,是天下的主人,却要向孔圣人跪拜,历朝历代皆是如此。所以,我请同学们想一想,文人士大夫的领军人物又是谁?不是别人,就是宰相!所以皇帝和宰相的矛盾特别尖锐和显现,关系自然也就十分微妙。所以,还记得么,之前节目中蔡老师说到的翰林院的设立,也就是由唐玄宗发起的,他频繁得更换宰相也有一种重要原因就是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频繁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任务完成马上罢免,绝不留恋绝不倚重。这还不够,他还一心想要培植自己的心腹,将天下最有才华的人,尽收于自己脚下,而不是听命于宰相引领的三省六部,特别是吏部,朝廷委任和考核的官员皆出自吏部,吏部谁管?还是宰相!所以唐玄宗要培植一大批翰林学士,赋予他们极大的权利,从而成为“内相”,去对抗“外相”,去制衡“外相”。同时也更让翰林学士,参与到宰相的竞争人选中去,一旦当上了朝廷的宰相,这里里外外就能都听命于皇帝一人了。是不是这样?


好,讲完了这一点,我们接着来看,宋真宗这个故事,其实也是如此,宋真宗以美珠钳谏臣之口。我们就非常好理解了。宋真宗是北宋的第三个皇帝,一生干过两件大事,第一,御驾亲征对抗辽国,最终逼迫辽国罢兵,签订“澶渊之盟”,结为兄弟之国,要知道在此之前的五代十国,其中的后晋,石敬瑭五十岁,是称辽国皇帝三十八岁耶律德光,叫爸爸的啊,极为无耻极为屈辱,现在呢?大宋皇帝年长,为兄,所以对于中原汉族王朝来说,也算是扬眉吐气了。虽然签订了盟约,看上去每年要给辽国进贡岁币,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但是这个数目对富庶的大宋王朝来讲,如同九牛一毛,而且双方从皇帝到百姓,自此称兄道弟,作为兄长之国的大宋,每年发给自己的弟弟一点点压岁钱,也是理所当然的,而且双方保证互不侵犯领土,又开始通商,加强贸易往来,因此最终确保双方之后,一百二十年左右的太平,北宋的政治经济科技艺术文化思想等等,除了军事,得以高速发展,对北宋来说,实在是太划算的一笔买卖了,所以,这件事从历史的影响上,宋真宗总体上还是功大于过的。


好,那么第二件事呢?第二件事和第一件有关。干成了第一件事,当时宋真宗是不清楚会给大宋带来什么的,他仅仅是想罢兵,他无法预见未来。在当时,也算是干了一件丧权辱国的事,毕竟违背了祖训,从后晋皇帝石敬瑭以后,中原王朝的每一个皇帝都发誓要收回被辽国人侵占的燕云十六州,而这块地盘对中原汉族极为重要,有重要的长城防线,失去了长城,华北平原一马平川,完全暴露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从此汉王朝在军事上极其被动。而这个宋真宗,他不但没有收回一州一地,而且还和敌国称兄道弟,从此互不侵犯,不打了,还每年进贡岁币,朝廷重臣可能还能理解,但外地官员呢,乃至天下的百姓呢?如何交代?这简直就是个昏君啊!所以,他想到了一件事,可以为自己脸上贴金,可以暂时的转移话题,什么事呢?封禅!而且,咱们要么不去,要去,就去泰山,举办封禅大典。


蔡老师以前在讲地舆部分的时候讲过,封禅是怎么回事。但要知道中国历史上,去泰山封禅的帝王少之又少!泰山是五岳之宗!要何等的丰功伟绩才能有资格去泰山封禅,一般有作为的帝王也就去去中岳嵩山,北岳恒山。我们来看看历史上曾经有哪几位去泰山封禅的:第一位,秦始皇嬴政,第二,汉武帝刘彻,第三汉光武帝刘秀,第四和第五,都在唐朝,唐高宗李治和唐玄宗李隆基,第六位就是这宋真宗。前五位,除了唐高宗李治,我们不太熟以外,其他哪一个不是千古帝王,他们的履历和贡献,绝对有资格。那么唐高宗李治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来讲一讲,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武则天的丈夫。我们要知道封禅除了有丰功伟绩之外还不够,还必须要百姓富足,国库充盈,简单的说,就是国家要暴富,有钱,为什么呢?因为封禅大典是千载难逢的盛事,对于全国人民来说都是有极大好处的,好处具体怎么表现呢?所有官员的官阶至少升一级,囚徒流放贬谪的官员和百姓,被大赦天下重获自由,各地放假普天同庆,要知道做成这些事,说到底就是要花钱,而且要花大把的钱,唐太宗李世民处于初唐时期,虽然开创了贞观之治,但总体上国库还不是太富足,他又十分的节俭,就不搞这个面子工程了,但是到了他的儿子李治,唐朝的国土疆域面积达到最巅峰,东西南北建立各个都护府,威震四海,万国来朝,国力继续快速稳固上升。其实他的泰山封禅,我们可以视作是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延续体现。


好,那么到了宋真宗,没什么功绩,国库也没什么过多的钱财,他也想去泰山封禅,其实就是想自己给自己唱赞歌,自己为自己歌功颂德,从而转移话题,消减天下人对他的仇恨和不解。所以呀,一个皇三代,一个败家子,浩浩荡荡得就开始命人操办起了封禅大典,有点像我们现在有些山寨的明星,斥巨资给自己做宣传,然后去戛纳蹭红毯一样,这宋真宗就是去泰山蹭了一把红毯,蹭完以后,面子工程是做足了,全国上下都得了好处,也暂时没人说闲话了,国库却严重亏空,花了大宋相当于三年的财政总收入,欠下了大量的国债,给百姓,也给后世增添了沉重的负担。其实啊,宋真宗也不傻,在一开始做决定的时候,其实也掂量过这事儿的后果和影响,也害怕官员们反对,所以就有了这句宋真宗以美珠钳谏臣之口。钳指的就是钳制,限制约束的意思,他为了不让一个在朝廷中极具影响力的叫王旦的谏官,反对自己。于是就请他喝酒,还送他一坛美酒,王旦回家一打开发现里面盛的全是珍珠,从此不再提反对意见了。耶,就是这么回事!


好,我们讲完了皇帝和重臣之间的微妙关系之后,接着来看:


金马玉堂,羡翰林之声价;朱幡皂盖,仰郡守之威仪。这两句比较简单,金马门和玉堂署,是汉朝有名的学士待诏的地方,皇帝招揽天下人才,和学士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其实后来就是相当于翰林院的职能,声价指的是两个意思,名誉和价值。连起来的意思就是,金马门和玉堂署,就是来形容赞誉翰林院,才华和价值的美名。接着,朱幡皂盖,分别指象征尊贵的红色的旗幡,以及黑色的篷伞,这都是古代郡守也就是太守的出行仪仗的规格。我们现在一般看到的都只是国家级别的仪仗队,比如国家领导人,外国重要来宾,外交官等等,大型的车队,红旗啊,奔驰啊,所到之处,提前要交通管制对吧。大部分普通官员很少有讲这个排场,但是在古代不同,官员是国家治理天下和行使权力的象征,所以要保证官员的威严,保证对百姓的震慑,你瞧,这就是“外儒内法”的典型思想,孔孟之道原本是宅心仁厚的,那这种极端冷酷的表达,完全是法家的法、术、势,结合的产物,我们以后有机会讲到法家的时候再细谈。所以啊,大小各级官员出行,特别是以官方的身份正式出行,全都有严格的讲究规定。比如,我们一般在影视剧上也能看到,就算是个县太爷出行,也得兵勇开道,还敲锣打鼓,举着牌子,闲杂人等一律回避,肃静什么的,左右随从还打着幡儿,县太爷要不骑着高头大马,要么坐着轿子,神态凝重而威严,指的就是这意思。


好,我们最后来看,台辅曰紫阁名公,


台辅指的就是三公宰辅之位,这里就是宰相,宰相就叫紫阁名公。紫阁其实就是指宰相的府邸,原来唐代的时候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一,中书省,这中书省的长官,是宰相的主要来源出处,天上的有一颗星叫北极星,对东亚人来说,是肉眼能看到的唯一恒定不动的星,虽然它的亮度不高,但是可以通过北斗星找到,这我在以前的课上讲过,不再重复。这个北极星在古代极为重要,所有的星都在转动,唯有他不动,所以被誉为是众星之首,和人间的宰相地位一样,有同学问,那么皇帝呢,皇帝应该是这颗被围绕的星呀,耶,皇帝可不能是星,而是月,你听过“众星拱月”这个词儿么。好,我继续,蔡老师一直讲,紫,这个颜色极为高贵,而且特别是在唐代,长期以道教为国教,更加尊崇紫色,所以被称为紫微星。因此也把出宰相最多的中书省,叫做紫微省,所以紫阁就是宰相府邸的意思,是这么来的,名公很好理解,指的就是有名有地位的人尊称。那么连起来,紫阁名公就是台辅,就是宰相。知府曰黄堂太守。黄堂就是太守衙门当中的正堂,就是最大的断案的地方。那么我们之前节目中,已经介绍了,到了明清,知府相当于汉代的太守,都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市长


府尹之禄二千石,


府尹指的是唐宋以来,京畿地区的行政长官,也就是京城或者说是陪都的最高长官,比如最有名的就是北宋开封府尹包拯包青天。后来府尹也泛指外地官员,重要州府太守这一级别的,有点儿像现在的直辖市的市长,总之地位很高,那么他的俸禄是二千石,每月,折算到现在是二万斤的粮食,收入不低啊,其实这个二千石在这里仅仅是一个官职名,相当于百夫长,万户侯,类似。这二千石就是汉初期的郡守,地位很高。而在宋代的府尹就相当于汉代末期的缩小以后的太守,这一点之前我们讲过。另外我们要知道,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官地位最高的,像包拯这样级别的官员,月收入折算成现在,差不多要3,40万人民币,宰相级别比如王安石,月收入在50w左右,远远不止二千石,这一点请大家务必分清。


要知道,古代官员的俸禄只要是以配发口粮为主,钱财补贴为辅,陶渊明不为半斗米折腰,这个半斗米就是指代他的俸禄,当然是夸张的说法。最后再来看,太守之马五花骢。古代和我们现在一样,我们现在到了一定级别,国家配车配司机,古代也给官员配交通工具,马或者马车,牛车,比如这里说的太守,所骑的就是五花骢,这是唐代的说法,李白著名的《将进酒》中就提到: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五花骢的骢,原本特指的就是青色和白色相见的马,那么在这里泛指所有的马,五花骢就是五花马,唐人喜欢将骏马的鬃毛,修剪后,分成五个花瓣,作为装饰,称“五花马”,亦称“五花”。怎么个五花呢,同学们去看看唐三彩那个马,就知道了。那么这句就是说太守出行配备的高头大马,威风凛凛。


好,今天我们暂时就讲那么多,前半部分讲了皇帝和高官的微妙关系。后半部分讲了一些官职的待遇和威严,也是算开了一个头,下期节目我们继续来介绍更多的官职,下期再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280795959

提个建议,不用每次都加一句一样的话

猜你喜欢
AI英书5.5 Half-Past Seven Stories

知音博雅英语请用大屏电脑读大字。Half-PastSevenStoriesbyRobertGordonAndersonReadability:Fles...

by:知音博雅英语

Complete IELTS 4-5.5 Wordbook练习册

预gou全新PDF,请添加老师V-XIN:EnglishTour888...

by:LingooQ

AI英书5.5 The Adventures of Jerry Muskrat

知音博雅英语请用大屏电脑读大字。TheAdventuresofJerryMuskratbyThorntonW.BurgessReadability...

by:知音博雅英语

异世之召唤文臣猛将

【内容简介】存在于历史长河里的英魂从未熄灭,一个能摘星拿月、颠倒乾坤的武道大世界。穿越异世将华夏历史中的英魂们呼唤出世,力拔山兮楚霸王、神力盖天李元霸、天下无双...

by:Hi_夜丰

AI英著5.5 柯南•道尔著Beyond the City

知音博雅英语请用大屏电脑读大字。BeyondtheCitybySirArthurConanDoyleReadability:Flesch–Kinca...

by:知音博雅英语

冯浩刚《5.5-5.78宅丰水线下课》13集

冯浩刚《5.5-5.78宅丰水线下课》13集,如有缺少是官方系统删除,后期发现会补上,记得收藏关注

by:易学guoxueyijing168

CD1 Complete IELTS Student's book 4-5.5

预gou全新PDF,请添加老师V-XIN:EnglishTour888...

by:Lingo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