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修仙记 第八回 仙针炼真元,神剑护慧命(上)

2023-07-10 12:36:0323:33 2843
所属专辑:终南修仙记
声音简介

第八回 仙针炼真元,神剑护慧命



上回提到成孝仙得到孙思邈神授《太清仙方》,神诊妙断。三丰说:“道人云游四海,时有无医无药之困,此时太清灵针,最为方便。此法纯阳真人得自思邈仙翁。”三丰把纯阳得法经过告诉孝仙。广积阴德,医道方便,纯阳隐居终南山苦读孙真人医书,立真人神位礼拜。孙真人老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宋元称耀州,唐三彩多出耀州,宋代耀州白瓷、青瓷是朝廷贡瓷。孙真人隐居家乡碧玉山采药修炼,此山世称药王山。吕祖来药王山访道,遇见一位白发白须白衣老人,相谈甚欢,吕祖说明入山心意,老者甚为感动,自称孙真人本家,家传孙真人铜铸立像,见吕先生敬仰本家老神仙,就把一尺高的立像送给吕先生,说:“我老了,老神仙留下的《砭经》、《针经》一并传你吧。孙家无人从医,难得先生如此热诚。”老人说礼拜孙真人神像,天长日久,自有奇妙。年轻时他天天礼拜真人神像,勤学医道,遂能通灵,对每味中药药性了如指掌,其中奥妙,非常人所知,非医书所载。万物有灵,医者能与百草通灵对话,自得妙用。茱萸妙用,避难禳邪;桂枝妙用,能忘苦痛;百合妙用,能和阴阳。医家以为传闻,不知百草妙用,疾患灾难化于顷刻。此等医道,自孙真人后,几失传矣。吕先生问:“先生能传弟子否?”老人感叹:“天意密惜,不得妄传。先生修道,日后自得。”老人只把《砭经》、《针经》传他。《砭经》自吕祖后未见流传,直到清末,孙真人显世,亲自传给一个酷好医术的道人,道人遂号“砭道人”,自著《砭经》,传于人间,今人耿乃光传承砭术并广大之。《针经》,吕祖传马丹阳道人,流传全真派,近代丹家陈攖宁传此术,其书轶亡,口诀散见针灸书。孙家老人传给吕祖的修炼法三丰传给孝仙。方法大要,百病只用一针,只刺一穴,最多在人身选十二穴,不同病只在十二穴中选对应一穴,一针即愈。成孝仙道成行医长安,救人无数,誉为“一针仙”。其法修炼,每天要对着药王立像静坐,服气、调气、观想、诵咒。这尊药王像构造神奇,铜人百会穴有一中空细管通达会阴,管藏银针,柄藏道髻。中空细管象征丹士黄道中脉。丹士修炼到能专心观像之后,取出银针,置于孙真人手上针座小孔,银针竖立。丹士在日光下调息,观想日精入体,循环九遍,之后,从百会射入铜人体内循环九遍,灵光精气聚齐银针,银针生光,与丹士精气、太阳光华感应,咒力催动,日月精华,涌进丹士身体,涌进铜人,传递银针,银针变成光针炁针。丹士存想:我即药王,药王即我。同时诵咒:

 

日月之华,黄赤二精,圆光合发,上发大明。

 

 三元饮食,太一受灵。神针到处,病退邪清。

 

银针布满日月精华,银针也有元气元精元神,与我之元气元精元神、天地之元气元精元神相应。以外养内,三元合一。三丰告诉孝仙,最重要的修炼是通过服气而伏气,伏气而御气。通过闭息聚气,修炼日久,就能伏气,降伏身心内外之气,意到气到。如能御气,则天地万物之气为我所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丹士静坐中观想、内视周身的穴位有如群星闪烁太空。天上星宿对应人身穴位,引星光从穴道入内。修炼到此时就能看到孙真人铜像布满密密麻麻的穴位、经络,用薄薄的黄蜡覆盖,当丹士能内视到自身穴位、洞观铜人穴位后,要感应自身经穴和铜人经穴相应,和宇宙星宿相应,经脉的运行与天体运行、日月变化的某种规律一致,就能“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内外感应后丹士闭目,以银针由上而下刺铜人穴位,只要刺中,穴位有水银流出一滴,即以蜡封之。直到刺遍所有穴位,铜人中水银流尽。铜人道髻处是水银灌注口,水银通过中脉流到会阴,会阴是活口,水银流向下肢,下肢灌满后再涨到脏腑、手臂、头部。这就是著名的针灸铜人。此法传到元代王惟一真人,始传于世。有此功力后,丹士掌握“一穴透气遍全身”的要领,一根银针,刺一穴位,能治百病。针乃法器,经过祭炼,已能通灵,能感应丹士、天地之气,行针时自引天地真元灌注病体,达到治病目的。

 

当丹士能闭目刺中铜人所有穴位后,以法力炼气、炼光,聚自身之气、天地之气为针,形成气针,导引术多有剑指,亦气针法诀。术成,丹士不带银针,能以气针为人疗疾。再上一层是意针,丹士意观患者某穴,意到气到,其人穴位有针刺感,治病于无形。大成者,每天修无量天尊心,慈悲济世,愿天下苍生离苦得乐。当丹士慈悲心广大无边时,若知某人需要救治,哪怕相隔千里万里,丹士念动,顷刻气到法到,回生于无迹。孙思邈、吕洞宾修成此等神通境界,当代严新先生亦然,故能相隔千里万里,为人疗疾。

 

丹士修炼到银针气化,能隐能显,便成玄妙法器。找不到针灸铜人,可观看针灸挂图,意观想内外经穴,主体修炼之法不变。药王圣像,可以绘制。银针与檀香并插香炉,点燃檀香,观想天地元气如香烟聚于银针,诚心祭炼,亦生奇效。三丰所传孙真人十二穴是:三里、内庭、曲池、合谷、委中、承山、太冲、昆仑、环跳、阳陵、通里、列缺。丹阳真人得法后留有口诀: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

 

     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

 

     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如不从医,则观想自身经穴如星,自身剑指之气如银针。经常按摩此十二穴,修炼导引术时意注十二穴,百病不侵。三丰传下太一神针法诀后,成孝仙日夜修炼,以他的医道与内功,很快气聚针灵。壬寅日上午,孝天陪三丰和父亲入山采药,孝仙看见石坡趴着一只老虎,目无精光。以孝仙的内功法术,不再惧怕狼虫虎豹。老虎痛苦呻吟,三丰说,“孝儿,当年孙真人为虎疗疾,为龙治病,留下美谈。你看,那只虎也是病虎,不妨试试太一神针。”“是”。孝仙应声向老虎走去,老虎好像知道孝仙来意,静望孝仙。孝仙摸摸虎额,拍拍虎腰,老虎勉强站起猛抖身子,雄风犹存。孝仙周身查看,看到老虎腹下肿起一包,比老碗大,外面一摸有点软,用劲一捏有点硬,只要一动,包就晃动,老虎疼痛难忍。刚才抖动,让孝仙看清病灶。银针藏在发簪里,他拔出银针,银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凡眼看不见的光气暗中涌动,阳光自然地向银针合聚,孝仙的真气慢慢涌向银针。这一瞬,天人合一了。阳光从孝仙顶门沿中脉透进来,照亮孝仙的五脏六腑,光沿手臂传到银针,光,源源不断涌进,聚于银针,银针渐渐发烫。孝仙把银针缓缓刺进老虎病灶,老虎没有感到疼痛,火热的银针在孝仙内力的催动下缓缓刺进去,光气,缓缓涌进病灶,谁也看不见光的流动,光气随银针涌进去了,那个碗大的包渐渐缩小,渐渐化无,不到半刻钟。虎身涌进无尽的力量,猛抖身子,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凶猛气势现出兽王威风。三丰和天功大笑,笑声与虎啸彼此应和。老虎啸毕跟定孝仙,缓缓来到三丰面前,摇头摆尾,灿烂的阳光照上花斑,冬天变得温暖。从此,这只老虎经常领着家族成员来元阳洞来护洞。

 

三丰弟子龙啸云、金蝉儿夫妻隐居终南龙阳洞。费长房、孙思邈、吕洞宾、张无梦、陈景元、三丰先生修炼于此。洞中有龙珠珍宝,静坐珠下,助长真元;体有内伤,龙珠光照,内伤自愈。丹家感念孙真人道成后没有炼化龙珠为自身真元,而把龙珠永留洞府,以助后辈,故名龙阳洞,因是孙真人仙府,又名药王洞。孙真人道成回到家乡耀县碧玉山,龙阳洞与洞中医书、法本、灵药全留给后学。碧玉山有五座山峰,每峰一台,故名五台山,自孙真人隐居于此,人们称之为药王山,自唐末,经宋元明清历代修建,如今的药王山名满天下,楼宇壮观。后人修庙、建殿、塑像、立碑,此地遂成医家圣地。绿树丛中殿宇环山而修,楼阁依岩而建,红墙碧瓦,层楼叠翠。药王殿门前耸立一对铁旗杆,上刻古联:

 

     铁杆铜条耸碧霄,千年不朽;

 

     铜烧汞炼点丹药,一日回春。

 

大殿中央靠山,有明代孙真人彩色塑像,高三米,白脸长须,身着便服,温和端庄。塑像上方有松鹤延年雕画,像后有岩洞,世称药王洞,乃孙真人修炼处。孙真人是耀县孙家源人,幼年体弱多病,自言“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家境贫寒,不得已,少年时钻研医道药理,兼读经史百家,博通佛法,精通道术,青年时医道造诣颇深,后遇隐仙,得传仙道内丹术,隐居修炼,行医济人。隋大业中,孙真人游蜀中峨眉遇仙人传授仙道外丹术。隋亡后孙真人隐居终南山,与高僧道宣友善。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召至京师,以其有道,授予爵位,真人不受,再入峨眉炼“太一神精丹”。真人晚年根据医药文献、民间验方、海上仙方、行医体会编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30卷,原本存龙阳洞,副本存碧玉山,副本广传民间,宋徽宗崇宁二年追封孙思邈为“妙应真人”,朝廷出资刻印孙真人著作,传入朝鲜、日本。自唐末,世人知耀县之药王洞,不知终南之药王洞,更不知孙真人手书仙函藏终南石室。当年真人送成孝天的《千金方》乃坊间刻本。

 

龙啸云、金蝉儿夫妇隐居龙阳,对医道没有孝仙般兴趣,他们关心洞中壁画、丹诀仙术。正是:架上素书香石室,洞里灵图隐丹元。最初的日子里龙啸云和金蝉儿忙着观摩壁画。有间石室引起龙啸云的关注,不仅绘有陈抟真容,也绘邵雍、周敦颐、朱熹大儒真容,有画有字,落款竟是三丰道人。既然是师父绘像,让我夫妻修炼于此,必有深意。东面绘华山太极剑法六十四式,每招式有文字说明。龙啸云生性喜武,三丰先生不仅传他武功,也把龙泉古剑赠他。南面绘“陈希夷二十四式坐功图”,按二十四节气而绘,每图上方有卦象、北斗七星图,每图卦象不同,北斗七星随季节变换方位。这是天人合一的行功秘图,按照此图修炼,调整方位,就能把握火候,借天地之气而炼丹。北面绘“陈希夷十二睡功图”,每图下有口诀。最后一图中道人侧身安卧,头顶真气逸出如云,丹士阳神立于虚空,旁书丹诀:

 

     出离生死为之了,行道飞升为之当。

 

     打破鸿濛窍,方知象帝先。

 

     只斯为了当,如是大罗仙。

 

西面绘“陈希夷太极图”,图左楷书周敦颐《太极图说》: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之至矣。”

 

龙啸云看得懂太极图中以黑白两色所画圆图包含的坎离二卦,三丰先生讲过太极图。只是,这篇《太极图说》写于此处,有何深意?金蝉儿也琢磨图文秘意。壁绘周子静坐像,三丰说过,周子乃陈抟老祖太极学传人,宋建炎四年,朱震为高宗皇帝讲《周易》,在《进周易表》中谓陈抟以《太极图》传种放,种放传穆修,修传周敦颐。周敦颐与南宗初祖张伯端紫阳真人有渊源。伯端访道修仙时受到陆诜大帅帮助,伯端著作流传陆家,而周敦颐是陆诜女婿,得窥紫阳丹法心要。

 

邵雍画像下有邵子《梅花易数·心易》文字及朱熹所作赞:

 

天挺人豪,英迈盖世。驾风鞭霆,历览无际。

 

手探月窟,足蹑天根。闲中今古,醉里乾坤。

 

最后是朱熹像,旁书《调息箴》:

 

“予作《调息箴》,亦是养心一法。盖人心不定者,其鼻息嘘气常长,吸气常短,故须有以调之。鼻数停匀,则心亦渐定。所谓‘持其志,无暴其气’也。箴曰:鼻端有白,我其观之。随时随处,容与猗移。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已而翕,如百虫蛰。氤氲开阖,其妙无穷。谁其尸之?不宰之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海标555

修有违法。功夫倒退了。

猜你喜欢
终南修仙记

本书作者:陈全林播讲:春雨本书专写仙道修炼的理、法、术、诀、以及境界、人物,丹诀都是真诀,许多故事都有出处,希望听友借此了解一些道家修炼的原理。书中诗词,万...

by:隋春雨

终南山居者的录音笔记

终南山深处山居者的人生感悟

by:终南山居者

寻访终南隐士

中国人的《空谷幽兰》

by:见微的平行世界

问道终南山

老子的学问从哪里来?为什么老子能悟道?是不是每次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只要统治者回归道上来,王朝就能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

by:守静阁阁主

西安-终南山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票价描述暂无开放时间全天乘车信息暂无音频来源于链景旅行

by:恋景旅行APP

你是我的终南山

在你征战江湖,出关横刀跃马之余,如果心里始终有一座终南山能作为一个心里的隐秘之地,让自己的心灵得以复原,这何尝不失为一种智慧的生活方式呢?现实的终南...

by:华语音乐

终南山见闻录

净天法师曾说:“尝一滴海水,就知道大海中百千万亿的滋味。”由于《净天法师佛学讲授》体量较大,为方便大家摄持学习,我们特别精选书中66则公案故事汇编成本书,让大家...

by:华严漫游指南

修仙记

我们所居住的世间,在佛经里称作阎浮提世界和五浊恶世,人的身体叫做业报身,是来受业报的,“业”也有善恶之分,善业招感福报,恶业招感恶报,既得人身,就能改变自己的命...

by:牧歌龙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