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挑战者传奇2

2022-09-11 00:48:1826:06 152
声音简介
·106. 谋事在人
王志纲的“出鞘之剑”正待继续行动,忽然,来了一个重
大的转机。尽管在发表论文时,用的是“王峙岗”这样的笔
名,王志纲后来的引路人——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社长张选国,
还是发现了“王志纲”的新突破。
在此之前,王志纲曾把想当新华社记者的考虑和岳父商
量。岳父说:“你要真想进新华社,就到一个边远艰苦的地方
去干。一是易被接纳,二是可锻炼自己o”王志纲托人把自己
的几篇文章交给了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社长张选国,张选国亲自
到兰州招贤。那篇引起社会科学界广泛关注的论文就是“三顾
茅庐”的动因之一。
那时,王志纲正忙于对付一对双胞胎的尿布清洗工作,且
单位已决定派他赴日本研修经济管理,内蒙分社已决定不去。
每天几十张夹屎带尿的布片,确是令人头疼。王志纲却不动声
色应付自如,原来他发明了一个“尿布清洗科学法”,用一个
大桶,装上发酵的洗涤剂,先把几十张尿片扔进去浸泡一小
时,然后一张张铺在水泥板上,用一个水势凶猛的自来水管顺
势猛冲,清洗完一刷一烫一晒,居然井井有条。
王志纲还未来得及对这“先进工作法”进行总结推广,爱
才如命的张选国社长再度来到兰州,一日长谈,王志纲已无法
推托。“士为知已者死”,他断然拒绝其他诱惑,握住丁张选国
伸过来的手。
从此,王志纲的人生传奇,又掀开了新的篇章。
宁为鸡头 不为牛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生于江南黔西的山
第三章 挑战者传奇 .107.
乡之子王志纲,从小就对天高野阔蒙古草原,有着一种青年人
的豪气、向往与冲动。然而,1985年10月,当他兴冲冲地踏
上真正的塞外之土时,也许是季节的原因:秋风枯草,风沙漫
漫,一片孤城,他在给林兰的信中曾写下了对呼和浩特的初步
印象:
“呼市的污染很严重,每天,上万根烟囱向外排放黄烟,
早晚时分,天空一片灰蒙,大有连气都喘不过来之感。这个城
市发育很不完全:第三产业很不发达,不仅饭馆少,就连理发
站、电影院也很少。这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点像狗熊,一入冬
季,家家户户就将一冬食物尽数窑藏足实,一个冬天就靠仓库
食物营生。”
尽管如此,别妻抛雏的王志纲,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新的征
途。临行之前,岳父叮嘱他道:“一切靠你自己,谁不希望自
己手下有精兵强将?!你只要在同辈人之中脱颖而出,就有希
望!”
新华通讯社这个中国的消息总汇,在全国有几十个分社上
万号人马。为了调动各种层次的积极性,新华社内部有一个评
奖考核制度,凡记者写的消息、通讯、内参,如能评上总社一
级的好稿,那就是有水平的象征。好稿又分一、二、三等,一
等好稿获得者,就如中了状元那样光荣骄傲。
王志纲所在的内蒙分社,青年人多,思想活跃,颇有朝
气,颁导人如张选国也十分开明,是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
境。当然,也有一些陈规陋习。王志纲初来乍到,就有人告诫
他:记者这碗饭不是好吃的,一般的情况下,学徒两年之后才
能上路,苦熬8年才能掌握十八般武艺,你就慢慢熬吧。
·108. 谋事在人
王志纲早就把人生的标尺定在了高处,他在给妻子的信中
表示:
“人们都说,当记者上路时间为两年,但我与一般人不一
样(年岁大),故不能有所懈怠。所以我的目标是三个月上路,
即春节前,力争各种体裁的新闻稿都写上一篇,摸出个规律,
明年则大刀阔斧地干出点名堂来。”
他的计划是:1986年在<人民日报>、 <经济参考>报、
<嘹望>以及新华社通稿上刊发自己写的报道50篇,而且一定
要拿下一个总社级的一等好稿,几篇二等好稿,充分显示一下
自己的实力。
当时,内蒙古自治区上下正在酝酿着同心办交通、开发千
里草原丰富资源的宏图大计。“要想富,先修路”,各族人民抓
交通、促开发的热情空前高涨。总体战略思想为“抓主干,连
两翼:组网络,托全局”;开发内容为铁路、公路、水路、航
空一起抓,机动力、人力、畜力各种运输工具一齐上。在内蒙
古境内,除了国家重点投资的大(同)——包(头)铁路复线
改建工程和包(头)——神(木)铁路新线外,自治区计划投
资项目为:一条线(集宁——通辽地方铁路线),一条河(黄
河内蒙古段航道整治复航),十条路(纵横分布于区内的主干
公路),三座桥(跨度400米以上的大型公路桥)。
王志纲认为,交通不发达已咸了制约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关
键因素。交通落后的问题不解决,对外开发谈不上,全面开发
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因而,他抓住这一热点题材,重拳出击,
先后撰写了<为骏马插上奋飞的翅膀>、<内蒙古乡村公路建设
成绩显著>以及由7篇稿件组成的内蒙交通建设专页,分别刊
第三章 挑战者传奇 .109.
发予<人民日报>、(嘹望>、<经济参考>,引起全国注目。
为了报道交通战略,王志纲在呼(和浩特)兰(州)铁路
沿线采访,住过一些不同档次的旅社,无意中发现一个奇怪的
现象:
“据对呼和浩特新城宾馆、包头宾馆(国营)、包头知青旅
社(集体)、呼和浩特玉林旅社(个体)三个档次旅馆的调查
表明:规格越高,陈设越齐,价格越贵的客房,其利用率反而
越高。上述旅馆平时床位总体利用率为45—60%.而甲级和
特级房间一般保持在90%以上。
“旅馆客房规格越高租用率越高的反常现象,是由这一行
业的消费者的特殊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造成的。据记者调查,
中高档旅馆的住宿者.95%以上是可以‘实报实销’的出公差
的。高档客房旅客除少数‘够级别’的干部外,大多是来自沿
海和内地各种‘开发中心’、‘贸易公司’的工作人员。”
于是,王志纲信手拈来,进行了一个调查,他认为:
“旅馆档次的不断升格,客房价格的不断升高,其结果是
各单位行政开支失控,国家财政负担加重。近年来,国家财政
部门和不少省、市、自治区,已多次调高公出人员的差旅补贴
和住房费标准,但仍赶不上旅馆业调价升档的节奏。”
为此,他写了一篇<如何解决旅馆房费太高的问魉),以
记者身份,出了两个带有策划性的“点子”。
“(一)各地在整顿各种公司的时候,应把健全财务、差旅
·110. 谋事在人
制度列为一个重要的整顿内容。不整治好众多‘来钱容易,去
钱便当’、财务管理混乱的公司,旅馆业经营中的纵奢抑俭之
风刹不住。
“(二)改革差旅报销制度。具体设想为:定出一个住宿的
标准线,公出者若按标准住店,则享受规定的差旅补贴;若超
标准住店,则按相应比例减发差旅补贴。这样可促使公出人员
考虑旅宿价格,从而对整个旅馆业的价格产生制约力,防止一
味追求客房高档化的倾向。”
这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报道,如今看来观念上稍嫌
陈旧(如关于奢俭的评价),但是其优国忧民的出发点和建设
性的精神,是颇为可贵的。
在内蒙古察右中旗金盆乡,有一块神奇的土地,蒙古语叫
做“灰腾梁”,汉语地名叫做“金盆”。“灰腾梁”即高寒贫穷
的山区,“金盆”却是“聚宝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套
用在同一块土地上,何故?
王志纲为了解开这个谜,专门踏访了一次“黄金之路”,
发现这个“首富之乡”的致富来源就在于淘金砂。十几年前,
一些走投无路的农民,凭着一股“穷则思变”的勇气,靠十几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孟子》三章

本专辑将播送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

by:HappyFancy

我可能活不过三章

【内容简介】楚渡发现神识不但能传音,还能传影!他用神识画了一副图案,图案中有人物模板、有系统商城、有系统任务!第二副图案,是一个聊天的框框,叫九州神仙群!第三副...

by:一点辣椒都不要

第三章 犯罪人

第三章犯罪人第一节概述一、犯罪人的概念二、犯罪人概念的外延第二节犯罪人的本质属性一、人以及犯罪人的一般属性(一)犯罪人与非犯罪人的同质性(二...

by:玉玲心理

第三章:聚焦系统

只把力量用在最有意义的地方!

by:妙巴

第三章:思想致富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孙子兵法》商人应该记住这句话,不断地投资时间与金钱在学习上面。——陈昌文

by:妙巴

绿山墙的安妮第三章

马修一推开门,玛瑞拉便赶紧迎了上来。可是,当她的目光落在那个孩子——那个眼睛热切明亮,穿着破旧,红头发梳成长辫子,模样古怪的女孩子身上时,不由惊奇地停住了脚步。...

by:蒲公英_bli

第三章:赚钱的逻辑

挣钱,本质上一句话就能解释: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想获得钱,你就得向社会提供价值。你只要明白了这个理论,那么你就能明白网络上的钱是如何挣钱的。——陈昌文

by:妙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