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说政事、讲时事,和紫豪一起解锁新闻的另一面。大家好,这里是由人民网和喜马拉雅联合制作的时事评论节目《紫豪观察局》,我是紫豪。
近日,北京的一名全职太太在离婚时,获法院判决取得家务补偿款5万元。“全职太太”,一直是一个被热议的话题。从“82年的金智英”到网上层出不穷的“心灵鸡汤”,“全职太太”的付出越来越被更多人看到,民法典实施后,“沉睡”的家务劳动补偿制度被“激活”。
前面那个案例,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八条规定,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对于王女士要求的补偿款,因王女士在抚育子女等方面负担了较多义务,适用民法典更有利于保护王女士合法的权益,故王女士要求陈先生给予补偿,理由正当;对于补偿的数额,法院综合考虑双方结婚的时间、双方所述的生活情况等予以酌定。法院判决陈先生给付王女士家务补偿款5万元。
不过,也有网友质疑,本案存在五年的婚姻关系,离婚时的劳务补偿仅5万,平均一年仅1万元,金额是否过低?有网友甚至评论称“在北京,找个保姆一年都不止5万”。那么,家务补偿款金额是否真的过低?
“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服、照看小孩、赡养老人……”这些看似很简单却很琐碎的工作,如果365天乘以24小时这样无限循环干下去,谁干谁崩溃。有律师分析,家务劳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家庭成员的生老病死和亲友来访都会导致劳动程度的增加。而且不限于体力劳动,也包含脑力劳动和一定程度的情感和爱心付出。”无论是“全职太太”还是“全职爸爸”,这都是一个综合性工种,需要统筹能力,需要懂教育懂经济懂新理,甚至还需要体力,这其实比很多出世的工作岗位要求甚至还要高一些。之前看到一句评论说的很好“一个人如果能干好全职太太,那么她去到社会上工作大概率也能做到很高职位。”
这次案件,“从司法上承认家务劳动的价值非常有必要。”据律师分析,我国大部分家庭的家务仍由妻子承担,家庭和工作的双重负担使得女性超负荷劳动,“家庭不应当是男性免费使用女性劳动力的场所,而家庭中的性别不平等,不仅诠释着社会性别意识形态,反过来也在推动、强化着整个社会性别不平等。”总体上,这次判决具有积极的司法和社会影响。“家务劳动补偿制度”,不是女人专利,而是会让那些为家庭付出劳动多的一方,都得到应有的救济,值得每个家庭关注!
  以上就是本期所有内容,欢迎大家搜索并订阅《紫豪观察局》,下期咱们不见不散!

主播:郑紫豪
编辑:崔競文
后期:北京声众工作室

回复@紫豪观察的紫豪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Lmj罗伊

好喜欢,积累起来,2021高考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