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13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2021-02-26 12:30:013.5万
切换 - 音频
00:00:00 / 00:00:00
声音简介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义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通常义之前要放一个正字或者放一个忠字,正义、忠义、情义、道义等等。首先义一定是符合正道的,不符合正道的不能称之为义;第二层意思:《中庸》讲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宜是适宜、适度的意思。信近于义,信一定是要正确的,一定是要符合正义的,符合道义的,一定是要适度的。言可复也,复就是践行、兑现的意思。这句话给了我们一个灵魂,这个灵魂就是义。信接近于义才可以去践行和兑现,否则就成了愚信。

很多人学习文化容易学到表层。比如说要讲诚信,明明这件事情不对难道还要去讲诚信吗?不是这样的,圣贤文化不是这么讲的。如果这件事情是不符合正义的,是不适度、不适宜的,我们无法去践行和兑现,只有信接近于义才可以去践行和兑现。比如说朋友来找我们做一件事情,可是我一看这件事情是不符合正义的,是不适度的,甚至还要去伤害他人,这个时候我是不能兑现的,我也不会去守着我的信诺。因为它偏离了道,偏离了正义。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行为要恭敬、严谨,同时要接近于礼。礼,是让行为尊卑有序,非常重要的两个字就是分寸。我们的恭敬是要有分寸的,如果我们的恭敬是不恰当的,是失了分寸的,是不能以和为贵的,我们自己的内在就会感到羞耻,外在就会招来别人的辱骂,甚至是误解、排斥。所以又告诉我们一个行为准则,我们做事情恭敬严谨但是又不能失了分寸,如此就可以远耻辱了。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亲指的是义和礼。没有失去亲,也就没有失去最核心的东西。宗是指的可靠的,可以指导我们的思想。因为我们的信不失于义,恭不失于礼,所以才非常的可靠,可以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故而叫亦可宗也。

如果我们的信没有了灵魂,没有了义字;如果我们的恭失去了灵魂,没有了分寸,没有了礼,就会发展成愚信,发展成恭而无礼则劳。虽然我们看似是恭敬的,可是内在没有礼貌,已经失了分寸,我们自己做出来的事情最终是徒劳的,所以它是不能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的。我们做事情一定不能失去核心的内在。信的核心内在就是义,要正义、要适度;恭敬的核心内在要懂礼节,要守分寸。

学习《论语》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内和外要相结合,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好尺度。比如说礼之用和为贵,我们要以和为贵,但是又要让事情合乎于礼;我们要守诚信,但是诚信又要合乎于正义,又要适度;我们要恭敬严谨,但是又不能失了分寸;我们外在要彬彬有礼,内在又要配合仁爱之心。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猜你喜欢
论语 学而第一

《论语》是以语录体方式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汇编,它集中体现了孔老夫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教育原则,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千百年...

by:林氏包子

论语·学而篇第一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

by:老裴背古文

论语(学而+先进)

如果把中华文明比喻成一棵大树,这棵大树的主干就是儒家文化,大树的根部则是孔子,以及包括孔子在内的先哲们。大树树干之所以粗壮,就是因为大树的根扎得深扎得牢。儒家文...

by:灵一01

一起读《论语》学而

《樊登讲论语》:樊登老师力作,结合当代生活和今天最新理论,让《论语》与我们的生活深度联结,给我们以启迪。个人选择播读仅因喜欢此书!如有涉及版权请联系主播下架!谢...

by:梅子读书房

樊登讲论语~学而篇

樊登讲论语音频版,每天几分钟学一句论语。

by:yangxiaopang

学论语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一共20卷。论语...

by:徐风清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