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14-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2021-02-28 16:11:403.4万
切换 - 音频
00:00:00 / 00:00:00
声音简介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君子对于食物是不需要过度奢华,不需要吃得太饱的,不需要在吃上有过多的追求;居无求安,居住的地方不需要太过于安逸,不需要过于享受。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志于学的一种态度。为什么君子会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呢?因为心中有志向,这个志向就是学习。当他们一心投入在学习当中时,就会忽略了吃住,达到废寝忘食的一种状态。 

有两句非常著名的话,第一句是形容颜回好学的态度: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是孔子赞美颜回的话语。颜回一心志于学就是这样的态度,一碗饭一瓢水,居住在陋巷,别人会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堪忧,可是颜回却不改其乐,依然是乐在其中,这是古人志于学的态度。另外一句话是孔夫子形容自己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粗茶淡饭,弯曲手臂枕在头下就可以睡眠,并且乐在其中。这都是形容古之圣贤乐而忘忧、废寝忘食的学习状态。

如果我们一心是志于学的,志于修行的,我们就会忽略很多东西,不再计较自己吃什么,不再计较自己穿什么,不再计较自己的得失,不再和人争论是非,不再和他人争长短、高下、对错。因为我们满心都是志于学,都是志于向道的。我们沉浸在自己学习的状态之中,就会乐在其中,从而忘记了其它事情。

古之圣贤的学问都是引导我们向内求,修养自己德行的。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只要是志于学的人在世俗之人看来生活多数都很清贫,没有那么多的物欲享受,甚至一无所有,可是这些人却在传播道法,传播圣贤的文化。他们通过内在的修养和德行,自然可以获取外在的名利功德,并不需要向外追逐。由于一心志于学,一心向道,名利功德自然而然就被吸引到自己身边。吸引到身边之时,也并没有在意,能素其位而行,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很坦然地过着自己当下的生活。

这句重点在于志于学的态度。如果每天还有那么多的是非计较,还有那么多享乐的欲望,就是因为志于学的态度还不够坚决,志于道的信心还不坚定,所以每天就会被过多的欲望牵绊着。今天吃得不舒服,今天穿得不够漂亮,今天谁说一句话让我不高兴了,今天又开始懒惰了,今天没有努力去学习,今天没有去精进,这都是因为志于学的态度还不够坚决。

《论语》开篇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要想体会这种内在的喜悦,不光要学还要习,要不停地在人生当中去求证、去证悟,去体察万物的发展规律,这个时候才能乐在其中。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483135060

感恩感恩,明白了温良恭俭让

兰博罗威

乐在其中。

听友294142382

感恩老师的讲解,学以致用。

s11h9n6f7dvn4znetc6q

白不白话文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利益了多少人,帮忙了多少人,帮忙了多少家庭~授业解惑!

猜你喜欢
论语 学而第一

《论语》是以语录体方式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汇编,它集中体现了孔老夫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教育原则,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千百年...

by:林氏包子

论语·学而篇第一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

by:老裴背古文

论语(学而+先进)

如果把中华文明比喻成一棵大树,这棵大树的主干就是儒家文化,大树的根部则是孔子,以及包括孔子在内的先哲们。大树树干之所以粗壮,就是因为大树的根扎得深扎得牢。儒家文...

by:灵一01

一起读《论语》学而

《樊登讲论语》:樊登老师力作,结合当代生活和今天最新理论,让《论语》与我们的生活深度联结,给我们以启迪。个人选择播读仅因喜欢此书!如有涉及版权请联系主播下架!谢...

by:梅子读书房

樊登讲论语~学而篇

樊登讲论语音频版,每天几分钟学一句论语。

by:yangxiaopang

学论语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一共20卷。论语...

by:徐风清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