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亮节 学界楷模

2021-03-02 10:46:4723:35 283
所属专辑:天山景物记
声音简介

——遥祭运城学院王树山教授
范瑞婷

敬爱的王老师,您驾鹤西去已经9年了。有人说,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但我对您的怀念却越来越深,许多往事历历在目,音犹在耳。您高大的身影、慈祥的面容、平和的语调、苍劲的字体……在我的脑海中愈来愈清晰,犹如陈年老酒,耐人品味。



从您退休的1990年开始,我在业余时间跟着您参加了5本辞书的编写。起初是查找古籍、标识条目、抄写卡片,后来是整理资料、编排体例、注释串讲、撰写论文等。每次到您家里,您从不聊题外的话,几乎是给我一个人上课。您像引领小孩学走路一样,不厌其烦地、一步一步地把我领进了学术研究的殿堂。您还给我题词:“水本正白色,积深自成绿。”这话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扉。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多少人心中的学术长城已经倾塌,而您却一直坚守着心中的一块净土。记得您那间10来平米的小书房,摆了一张单人床,一桌一椅一书柜,再简陋不过。我看着寒酸,曾约人给您送了一块玻璃板、两个小沙发,您却执意付了钱,还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我原来有个坏心眼,怕来人坐得舒服了闲聊,所以不置沙发。”听您这话,真有点“闭门却轨”的意思,您是想排除一切世俗干扰,争分夺秒,集中精力搞学问。就在这间狭小的书房里,您退休后没有像别人那样闲度晚年、享受清福,而是甘坐冷板凳,进入了“第二青春时期”。
大约是1993年,有个作者拿着他剪剪贴贴的书稿让我看,还得意地说:“你们编书的时间太长。瞧我们,3个月就能编一本。”我把这话转述给您,您语重心长地说:“辞书是要作‘典范’的,一个字、一个标点都不能错。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是不行的。我们要写传世之作,不作应景文章!”于是我牢牢地记住了:“要写传世之作,不作应景文章!”
常听人说:“现在是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有错是难免的。但是,您在审改我们的稿子时,却经常为了一个疑错之处而查阅大量书籍,不惜耗费三四个小时。用您的话说:“良工不示人以朴。不能贻误读者,不能贻误后人!”从您身上,我明白了什么叫“治学严谨”。正是凭了这种字斟句酌、一丝不苟的态度,您在出版界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山西经济出版社的第一任社长陈宇华曾经告诉我:他们认为,王树山老师的稿子就不需要审!您听说后感慨道:“出版社这么信任咱们,咱们更要对得起出版社!”
之后,您在俗语研究领域更加苦打硬拼、如痴如狂,把科研与生命紧紧地捆绑在一起,25年一鼓作气编写了23部著作,计2000多万字。难怪大家说:您是著述的巨人!



古人说:“经师易求,人师难遇。”就是说,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找到,能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老师却很难遇到。我们之所以打心底里崇敬您,更多是因为您的人格魅力。您就是我们的“人师”。
老话说:“金用火试,人用财试。”一个人对待钱财的取舍,足以体现一个人的情操高低。我听柴继光老师说,那年您呕心沥血写了一本中型著作(书名暂且省去,想必大家能心领神会),但出版后的署名却令人费解,第一作者是出版社的领导,第二作者是外审的专家,您却成了第三作者。后来,出版社给您寄了9000元稿费,您毫不犹豫地退回6000元,自己只要三分之一。我们为您打抱不平,您却淡淡地说:“吃得亏,做一堆。”这6个字,就是您为人处世的箴言,也深刻地影响了我的大半生。
1996年,有个好朋友拿了一本台历让我看,上面印的俗语都是从咱俩编写、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俗语中的动物形象》一书中摘录的。我咨询了律师,这算不算侵犯版权?答复是:“带有盈利性质,当然是侵犯版权。如果打官司,你们肯定赢。”我把这件事告诉您,您平静地说:“一日官司十年打。有打官司的时间,我们可以编出更多的书来。权当他们对俗语作个宣传吧。”这种博大的胸怀,何尝不是中华民族崇尚和谐的一种文化积淀!
1997年,我调到山西省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后,承担了《通用格言词典》的编写任务,因为新到一个单位,生怕初稿交上去被人小看,就把稿子先寄给您审阅把关。当时正是炎热难耐的七八月,了解晋南气候的人都知道,运城素有“火炉”之称,而您挥汗如雨地给我仔细审改了40万字,修订了多处硬伤。我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汇去2000元审稿费,心想:“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点报酬算得了什么?但是,没想到您竟然又给我退了回来,还倒贴了汇费。
每当拿到您主编的新书时,我看到上面有一大串的署名,多有感叹:现在有不少书籍的主编只是挂个名,并不实干。有人认为,不让参编人员交学费就够意思了,怎么还想要报酬?而您的每本书从选题、策划到编写、校对等,都是咬文嚼字,具体操作,埋头苦干。在我的印象中,您每次分发稿费都是公开透明的,给别人多,给自己少。参与人员都是心存感激,从无怨言。在物欲横流的时下,能做到这些,实在难能可贵。
敬爱的王老师,您这种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精神,成为烛照我们前行的一支火炬,是我们一生中永远的财富。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得病的。如何对待疾病,往往同人生观紧密相连。
人说“好汉也怕病来磨”,但是您与疾病作斗争的精神,远非一般人能够想象。您的腿疼是几十年的老病,左腿尤其疼得厉害。您的左臂曾经骨折过,梳头都抬不起胳膊。您的左眼近乎失明,看书、写作全凭右眼。因此,您常说您是“用半个身子写作”。1996年夏,您得了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当时我不知道这个病有多痛苦,及至前几年我的前胸后背起了一大片,才有了深切感受。真想不出,您当年是怎样忍着剧痛每天笔耕不辍的。您常说“小车不倒只管推”,“只顾攀登莫问高”,这两句话也成了我努力拼搏的动力。
现在生活条件普遍好了,人人都注重保健养生,但是,难道人生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吗?生命的意义何在?闲暇时我也思考过,您的一生饱受磨难,历经坎坷,尤其到古稀之年以后,可以说百病缠身,但您以超人的意志与病魔搏斗,与死神赛跑,始终不肯离开书案,直到临终前还完成了一项省级课题。的确,您是倒在了向前冲的战场上,您是与病魔抗争的英雄!
您虽然出版过《养生》著作,但自己从不刻意养生,既不迷信保健品,也不外出锻炼,几乎是过着苦行僧的生活。那么,您究竟是凭什么活到86岁高龄而且做到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我想起您的书桌右上方墙上挂的条幅:“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可以看出,您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不高,您沉浸在“诗书”的境界,享受到别人体验不到的乐趣。您曾对我说:“有时间读书、著书就是 ‘福’。”“养心重于养身。”“全神贯注乃养生大法。”咀嚼这些话语,我豁然醒悟: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有追求,有信念,有专注,有毅力,这些就是您长寿的秘诀。您的情感在煮字生涯中越来越丰富,您的心态在煮字生涯中越来越平和,您的思想在煮字生涯中得到升华,您的人生价值在煮字生涯中光彩熠熠。您的辉煌一生,是对生命意义的最好诠释。

敬爱的王老师,每次接触您,都有一种净化灵魂的感觉。我跟您不仅学会了怎样做学问,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做人。尽管再也见不到您的慈颜,听不到您的教诲了,但您留给了我们无价的精神财富,无穷的精神源泉,强大的精神支柱!我们将发扬光大,代代传承!
言有尽时,情无终期。纸短情长,拙笔难述。遥对南天,我唯有一瓣心香,寄托对您绵绵无尽的哀思!

作者单位:山西省社科院语言研究所
职称:副研究员
2021-2-28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静静柳6

这篇文章在公众号上发表后,反响很大。文章写得好,朗读得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耐人寻味!

天龙山石 回复 @静静柳6

好文章总会得到认可的

听友189407745

感谢主播!宣传正能量!大赞!!!

天龙山石 回复 @听友189407745

尊师重教是应该倡导的风尚

天龙山石 回复 @听友189407745

在正能量中前行方能走得更远

听友189407745

是啊,一个人去世多年了,还能让活着的人发自内心地崇敬和怀念他,这个人就活得有价值!可惜的是,像王树山这样甘于寂寞、潜心做学问的人越来越少了!

猜你喜欢
功夫医圣|医学界的传说

【强烈推荐】登临绝顶,活在传说之中的圣医,点击订阅,精彩内容不迷路~【内容简介】小医病,大医人,重医天下!一次偶然,乡村少年杨飞为了完成爷爷的心愿走入了繁华的都...

by:逐浪小说网

时代楷模—殷树山

殷树山,男,(1926年3月--2017年8月22日)出生,山东省威海市环区环楼街道塔山中路社区居民,18岁参军,20岁入党,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

by:星辰00001

美丽的白骨|揭秘日本医学界

【内容简介】小说通过叙述主人公们在医院工作的经历的,关注现代人的精神状态的变化,细腻描写了现代人心理结构倾斜的原因、特征,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现实性。揭露了日本...

by:夜深有沄_SoMa

楷模读书|通背易经

如果你的小孩厌学,学不懂,诸如此类疑难杂症……这不是小孩的错,是他不知道自己有生俱来的先天优势!家长也没有激发出来!让你的小孩看看这个视频吧!他也有这种先天优势...

by:学妈学爸

希尔伯特:数学界的亚历山大

他被誉为数学界的“亚历山大”,在巨大的数学版图上,到处都留下他显赫的名字。从代数、数论,到几何、分析、逻辑,他每次研究兴趣的转变,甚至成了数学界的风向标。对于理...

by:嘟嘟的异想世界

李想:80后创业楷模

李想,汽车之家创始人,80后的典型代表。2005年,从IT行业向汽车业扩张,创建汽车之家网站;2006年5月,被评为“中国十大创业新锐”。李想认为,如果一个事情...

by:励志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