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里仁之美,美在心性的长养

2023-10-09 10:51:0219:26 9043
所属专辑:张庆祥讲论语
声音简介


有仁德的人每一个选择都有利于心性的长养,因为仁是更着重在生活中顺应内心生生不息的造化。真正的仁者会恰当采用一个人,或适时摈弃一个人,公正的做这两件事并有所取舍,那怎样判断仁与不仁呢?一个人所做的从长远来看是否有助于长养众人的身心性命。

4.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4.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我们现在看论语的第四篇里仁篇。


我们看本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这个里仁的,古代是以二十五家为一里,这里所比喻的是所处的环境或行业都叫做里。我们这个邻里也叫做里,我所处的行业选择的环境,这些都叫做里。孔子说,接近有仁厚风俗的环境是美好的。择不处仁,选择没有仁厚风俗的环境去居住,去从事这个行业。焉得知?这样怎能算是有智慧的呢?


推演这段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不论是居住的环境也好,所结交的朋友也好,甚至是所从事的行业、娱乐,或所学习的法门等等,都能够在日日夜夜间改造我们的心性。


这个,是生生不息的意思,能够让我们生生不息的心,让我们生生不息的性,都是仁的意思,叫做种性。让我们每一个选择都能够有益于心性的长养,有助于真我法身的生生不息,便是孔子所谓的里仁的这一种智慧。选择法门要有益于心性,不要用人为造作的方式,不要术流动静,尚玄好奇,那些都无益于我们心性的长养。


我们看下一段,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这个是穷困的意思。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无法长时间安于困穷而不变节。这个仁德,就是照见内在自己的本心本性。没有照见本心本性的人,他无法在困顿里面依然得到安宁,所以没有办法长时间在困穷里不变节;也无法在长时间处于安乐的状态下而不变节。要治疗我们的贪跟嗔两大极端,最重要的就是实相,这个实相就是内心的实相,心的实相跟性的实相。照见内在自我本质的人叫做仁德的人。


孔子所谓的小人穷斯滥矣,这个便是不能久处约,而变成一个无所不为的小人。小人穷的时候滥矣,无所不为。而孟子所谓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饮食之人就是富贵的人,吃吃喝喝没问题的人,整日贪图饮食则人贱之矣,为什么呢?因为以其养小以失大,我们的心性不去养,那就养这个口体,养我们的欲望。像这种人,就是不能长处乐,而成为骄奢荒亡的狂徒。


另外这段:子曰:禹,大禹。吾无间然矣。我对他没话可说的,没有什么坏话可说的。菲饮食是看薄,看淡了这个饮食。而致孝乎鬼神,自己享受不重要,可是祭祀的时候供品非常丰富。恶衣服,他不喜欢穿华美的衣服。而致美乎黻冕,黻冕就是朝堂上的礼服。自己私下穿得非常简朴,可是这个禹他是天子,对不对?坐上天子的位置的时候,却穿得非常华美,因为他的位置上不能够俭朴,为什么?代表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就像我们今天的政府的领导人出国访问不能够穿得很寒酸,各位对不对?就是一定要很华美。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他自己住的宫室,弄得非常的简朴。而尽力乎沟洫,对于百姓的田里面的沟渠排水系统,对于民生的安全却非常注重。所以禹,吾无间然矣,禹,我对他实在是无话可说了。你看这个大禹,他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他就是能够长处乐的仁人君子,对不对?他不会被他的欲望给掩盖了,给拖累了。


下一段,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这个是帮助的意思。他说唯独仁者永远安于生生不息的本性。一个宽怀的人、宽恕的人,一个博爱慈悲的人,他能够爱天下,也能够爱内在所有的气血变化。他能够世上的所有是是非非看得真,他也能够看得清他内在的气血变化的时候,它的真相为何。这种人不为境遇所牵。而有智慧的人,知者利仁,有智慧的人更能将一切都转化为长养本性的助缘。他不论是碰到什么逆境,他就在逆境里面淬炼他的心性,对不对?碰到什么顺境,就在顺境里面淬炼他的心性。所以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我们看《中庸》这一段来补述一下,君子素其位而行,君子就在他的位置上来行道,现在是什么位置就做什么事。不愿乎其外,不外求的。素富贵,行乎富贵,富贵的人就行富贵的道,慷慨一点嘛!素贫贱,行贫贱的道,节俭一点嘛!素夷狄,行乎夷狄,你在野蛮的蛮邦里面,你就不要在那边穿西装打领带了嘛,各位对不对?那怎么能看呢?人家都纹面刺青,你就跟着纹面刺青嘛!夷狄里面也有夷狄的义气。素患难,行乎患难,患难就是逃难嘛,逃难你还要装慨装阔吗?在逃难的时候还有义气相扶持的道。君子无入而不自得,君子不论在富贵也好,贫贱也好,夷狄也好,患难也好,他都有他的长养一身性、心、命的道还可以握持。这个就是安仁、利仁的一个具体表现。


所以常常有人会说,“这个修行啊,你们都可以修,你们那么样幸福,你们经济没问题呀,小孩都大了,你看我小孩那么小,经济很困难的,你看我的账都被倒了。”这就是不懂得修行,不懂得安仁、利仁。


反观我们这些失了根的众生,当稍有不如意的境遇来袭的时候,便无法坚持应有的君子气节。而当一切境遇都如意的时候,更无法坚持应有的气节啦,变得骄奢淫逸。难怪孔子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仁者,不可以长处乐。这就是我们众生的病。


这个字不只是着重外在那份关心人的表现,那份爱人的表现,或是内心那份慈悲,更着重在如何在生活中顺应本性那份生生不息的造化,顺应它叫做“利仁”。


通常我们都只注重外在的表现,而忽略了内心或本性的观照或护持。因此曾子有堂堂乎张也,说相貌堂堂的子张。难与并为仁矣,要让你长养本性,哎~真是有点难。子张非常的富有,相貌堂堂,穿起来打扮起来很像个样,可是呢,就缺乏内在观照的细腻度,难与并为仁矣!


下一段,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孔子说,只有真正的仁人,才能恰当的去采用一个人,也才能适时的去摒弃一个人。好人就是去采用人。恶人就是隔绝他,不用他,开除他。只有真正的仁人才能够公正的做这两件事。天有好生之德,世上一切事情的对错,都是以能否长养天下众生的身心性灵为最高的指标。“仁”这个字本身就是长养的意思。违反了这个大目标,便成为愚痴,便成为私欲;那么筑成这个大目标便是成为有智慧,便成了一种公正,一种气节。仁人持心至公,仁人之所以采用一个人,是因为这个人的德性跟见解,长远来看有助于长养众生的身心性灵。那么仁人之所以反对一个人,去摒弃一个人,那是因为这个人的德性与见解,长远来看是足以伤害众生的身心性灵,短暂看有用,长远来看有害。世上唯有得其根本的仁人,才能够在好恶取舍间不夹杂一点点私心的作祟,适时作出最适切的抉择,所以才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仁人知道内在什么状态下可以长养本性,知道在什么状态下就会伤害本性。所以往外一看呢?别人还没看出,他早就知道。所以能爱人,能恶人。


这个“仁”字,在内心来说便是宽和的,对内心的气机毫无阻挠,毫无破坏的一种真知。也是能够持实相,能无挂碍的一个真知。凡夫在发出好恶七情的时候,总是与内心的气机有贪嗔的挂碍。唯有仁人能够在人事进行好恶取舍的时候,依然对内心气机的发生,一任天真,保持其生生不息的生机,只有仁人有这个本事。因此说:唯仁人能好人,不伤生的;能恶人,也不伤生的。好人的当下不伤生,恶人的当下也不伤生的。


然而仁人也会恶人吗?会讨厌人吗?这是当然会的,仁人比凡夫更精于对外在人事的分辨跟取舍,不然有什么智慧可言?仁人会不会恶人?会不会讨厌的人?说,天下无我不爱的人,一个仁人到底应不应该讨厌某些人啊?


我们看这一段,子贡问孔子说,君子亦有恶乎?一个仁人君子也会有他讨厌的人吗?子曰:有恶。有的。恶称人之恶者,君子讨厌喜欢宣扬别人小小错误的人。恶居下流而讪上者,君子讨厌站在下面的本位,却老是喜欢跟上位挑战。当然上位有错,当然要挑战,但上位没错,也喜欢挑战,这种人君子看不惯。恶勇而无礼者也,君子讨厌一种人,很勇很敢讲很敢骂,但是却没有一点体制,没有一点次序,没有一点意义,也没一点义气。恶果敢而窒者,君子讨厌,一个人很敢,但是却很无知。各位,这些人会不会乱天下?这些人会祸乱天下。君子讨不讨厌这些祸乱天下的人?讨厌的。


这段给我们在取舍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生活中取舍的具体的准则,就是仁啊,仁啊,而不是对人对事都不能取舍。这段提供给我们一个君子可以好人,可以恶人,君子也有所恶啦!为什么?大家的目标就是为了长养众生的身心性灵,今天有一群人专门来破坏众生身心性灵,讨不讨厌呢?讨厌的,连天都讨厌,不要讲圣人了。


若真的要在生活中丝毫没有取舍,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那还能够入世治世吗?这个是顽空的知见,这是不足取的。


我们看这个《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有这么一段,我们看佛陀会不会厌恶人呢?时婆罗门。复告善财言。婆罗门告诉善财说,仁岂不闻地神语耶。地神常言。我负大地。一切所有。及须弥山。不以为重。亦无厌心。于三种人。我恒厌倦。你看,“地神”他说,什么东西在我的地上我都不厌倦,我一视同仁。但是!但是!只有三种人我非常厌倦。不欲胜持,我根本不太想载他。何等为三。哪三种?一:心怀叛逆。谋害人王。心怀着叛逆,不去宣扬先王的大道,却想谋害王,夺王位的。二:念弃恩亲。不孝父母。不孝父母的人,他实在很厌恶。三:拨无因果。毁谤三尊。破僧障修善者。好,告诉人家说,根本没有因果,你们随便怎么干,爱怎么干就怎么干!拨无因果。然后呢,毁谤三圣,已经修行很好的人去把他故意破坏,已经行善行得很好的人去把他破坏。这三种人,我极患重,乃至一念不欲任持。那这样子说起来佛会不会也有他讨厌的人?也有的!不是只有儒家这样说嘛,能爱人,也能恶人嘛!可见仁者能好人,亦能恶人。然而他们的好恶却与凡夫的私欲不同。因为他们大公无私的好人、恶人。这一点好恶的智慧若不分辨清楚,很少不变成乡愿的。


下一段,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孔子说,一个人若是立志于生生不息的仁德的时候,志于仁,总是希望万物都能够生生不息,对人对物啊,哪里还会心存厌恶呢?无恶也。那跟前面说,能好人,能恶人,是不是又抵触了呢?不是的,这要说明的。仁人的存心至公,纵有取舍,也是有助于大体之仁,有助于大体的长养,而非源于内心的好恶,更非伤人,所以叫无恶也。他可能会处罚一个人,但是呢,不是源自于内心对他的痛恨、敌意。不是的,而是他必须隔绝,大体才会更好,对他甚至也会更好。这个无恶,并非都不取舍,也不是不盖监狱,也不是不骂人,都不是!也不是不可以指正人,或是不可以用严厉的手段对人,而是在不得已的时候,内心没有私人好恶,只是为大体着想而已。


下一段,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说,富贵是每个人想要的,但若不用正当的方式,君子也不愿意去获得的,甘于贫贱的意思啦。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贫贱是每个人所厌恶的,但是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君子也不愿意去逃避贫贱的,甘于现况的意思。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孔子说,吃着粗茶淡饭,喝着山泉水,也没有枕头,弯着胳膊就当枕头了,快乐也在里面。在哪里里面?在中!喜怒哀乐未发谓中,在内在的心情的平静上。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去夺得富贵,对我来讲如浮云啊,我根本就不屑,不需要。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名是君子的称号,叫做名。君子若失去了生生不息的心性,失去了生生不息的种性,那还凭什么配称为君子之名呢?这名实就不符了。老子说名者实之宾,名是实的附属品,失去了实际的仁,空有君子之名,这个君子对他们来讲有什么意义,对不对?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一个君子啊,就连短短的一顿饭的时间或是饮食娱乐之间,都不敢违背自己的仁。这个终食之间,是吃一顿饭的时间。讲到这个,有饮食、娱乐的意思。一个君子即使在饮食、娱乐之间,也不会违背他的仁。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现在的人,饮食、娱乐就违背他的仁,就伤他的精气神,对不对?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个就是仁,造次是急迫之时,颠沛是危乱之时。这个话是说,即使在最急迫的时候依然固守着仁,在最危乱的时候还是一样固守着仁。这个话有一点像《六祖坛经》里面所说,抡刀上阵亦得见性,有没有?


这个就像种子的核心,核心若坏了,必无法发芽生长。一个人宽阔的良心就是像果仁一样的重要,圆满的本性也像果仁一样的重要啊!所以为什么儒家一直谈仁?仁坏了,就别长了,长不起来了,长养你的法身怎么长?心性的本来是生生之德,心性本来的生生之德若失去了,那不止不能成就君子的人格,更无法达成返本还原的造化。失去了这个根本,即使得到世上短暂的富贵显达,那又有什么意义?因此呢,失了自己的仁,虽生犹死,虽贵犹贱。


所以君子修道特重自己的仁。先把你的本心养起来,本性养起来,也就是自己的心性本质的圆满。不肯舍了自己的仁去求富贵,也不因贫贱的拖累而失去了这个仁。君子把仁看得跟生命一样的宝贵,即使是在饮食、娱乐之间也不敢让它损伤自己的仁。所以我们在饮食之间呢?比如说,去杀生才能吃一点美味,这违仁啊!比如说,在食物里面很多化学药品,是不是也伤了我们生生不息的性?这也违仁了。或者是贪求无节,欲望满腔,这些都会损伤精气神,叫做违仁。甚至在最颠沛造次的时候,更是戒慎惕厉地时时返观觉照,不敢让自己的良心本性有一点点的损伤。这个若不是见理甚真,而涵养有日,岂能够有如此的坚韧不拔呢?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陽九郎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好恶不由习性,全看是否能长养众生的身心灵,而且内在气机一任天真,生生不息!

笨笨的素素

里仁为美,想到自己作为妈妈,自己的言行、情绪都日日夜夜间影响着两个孩子的心性。更加坚定了自己跟随黄庭禅这门长养心性的学问修习的决心!

笨笨的素素 回复 @笨笨的素素

反省今天下午因为赶时间,孩子磨磨蹭蹭对孩子发脾气了,没有好好说话,削伐自己和孩子的生机,不仁

陽九郎

择业择友要慎重!

儒眼看世界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这一句里的恶是不是应该解做恶念。

猜你喜欢
里仁为美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by:杨子居

论语 里仁第四

《论语》是以语录体方式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汇编,它集中体现了孔老夫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教育原则,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千百年...

by:林氏包子

《论语》里仁3、4、5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盖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又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于天下之物...

by:听友71888815

功夫哲学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by:張淸楊问手轩咏春拳功

里仁第四——論語章句集註

春耕園學校馬培路老師主講凡二十六章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

by:春耕园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