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未来之路》

2021-03-20 18:00:1612:37 4722
声音简介
你好,这期音频为你解读的是《中国经济的未来之路》。我会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的精髓:相对于过于依赖金融驱动的英美经济,由实体产业和人驱动的德国经济,对于中国有更大的借鉴意义。
我们活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在过去的30年中,原本一穷二白的新中国跻身全球经济强国行列,今天的中国不只是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还是全球商品和产品的主要生产国。但是我们看到,在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和劳动力成本增加的今天,中国想要保持竞争力,就不能继续依靠之前让中国获得成功的廉价劳动力资源,中国如何从一个出口大国向以本国居民消费以及先进科技作为新增长点的大国,这其中存在了大量需要摸索和探讨的地方。在今天的这本《中国经济的未来之路》中,两位作者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接下来我们来说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我将通过两部分的内容为你介绍本书: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先来聊聊为什么德国经济更适合中国学习;在第二部分中,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德国模式值得中国借鉴的五个关键点。
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部分的解读。
为什么说中国最适合借鉴的模式是德国模式,而非英美模式呢?有三方面的原因,让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第一个原因,在社会秩序与个人自由这道选择题上,德国民众和中国民众的选择相仿。德国老百姓历来崇尚良好的社会秩序,他们愿意接受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制度安排,他们知道这些安排对于维系社会长期的和谐与稳定很重要。而美国人民对于相同的问题则是完全不同的态度,他们往往不肯放弃一些极端崇尚个人自由的社会制度安排,比如说枪支持有权。事实上,这的确也是美国国父们在设计美国政治体制时候的出发点,美国一系列政策的出发点就是为了限制政府对个人自由的践踏,但是这些个人自由是否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冲击,这点就不是美国国父们考虑的出发点了。
第二个原因,中国和德国的法律框架很相近。在英国和美国,他们的法律条文是由各级法院通过成功的案例演变而来的,也就是说,美国、英国的法官和律师可以通过新的案例,来推动国家法律的演变。而德国和中国的法官和律师只能在法律框架内行使自己的职责,而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法律。当然,这只是两种不同的规则,并无优劣之分,我们只是说,德国和中国法律的模式更为接近,因此,德国的模式对于中国有更多的借鉴意义。
第三个原因,是中国和德国的民众有着更为强烈的与时俱进的精神。美国和英国的民众有着普遍的优越感,美国人民普遍性地认为美国制度是全世界最好的制度,美国的国父都是圣人,而在这方面英国老百姓也不遑多让,最近英国的脱欧公投,更是体现了英国民众认为自己高其他欧洲老百姓一等的心态,丘吉尔和罗斯福到底谁是二战最伟大的领袖,更是英国和美国争论不清的话题。这方面,德国和中国人民则务实得多。德国民众对二战的罪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也对民主德国时期的集权计划经济体系进行了反思,德国社会精英和普通老百姓非常与时俱进,对于各方面的改革有着强烈的意愿。在中国,从精英到普通民众,对于过去170年间,中国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一直在做深刻地反思,不遗余力地从各种错误的尝试中吸取经验,实事求是,不断进步,这从最近几十年中国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功就可见一斑,现在的中国和德国一样,采取了更为务实的态度,不为任何尝试设置界限,这与美国、英国固步自封的态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了解了德国经济更适合中国学习的三大原因,他们分别是民众更重视社会秩序、中德法律框架更为接近以及两国民众都有强烈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在第二部分,就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德国模式值得中国借鉴的五个关键点。
第一个关键点是德国政府大力扶持实体经济,第二个关键点则是德国建设的审慎的金融体系,这两个关键点相辅相成,因此我们放在一起阐述。
说起全球的金融中心,大家很自然地想到了纽约和伦敦,这与美国和英国更重视金融体系有直接的关系。德国更重视实体经济,德国品牌是品质保障的代名词,德国的金融体系非常稳健,德国金融业了解自己的主要工作是为了实体经济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而不是无休止地追求利润。
与德国金融体系的低调不同,英美的金融业沉迷于对于利润的无止境地追求,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无视基本规律,变着法子赚钱,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体现了这一点。特别是美国,金融体系的人完全忘了自己的本质工作是为实体经济服务,以至于完全迷失于金钱游戏中。
在这方面,中国的金融体系也有美国化的倾向,大家肯定发现了,无数学霸在走出校园之后,都直接进了投资银行,而有志于为实体经济添砖加瓦的尖子生凤毛麟角。因此,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强调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强调金融体系应该为实体经济服务,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第三个关键点是,学习德国建立稳健的房地产市场。这点其实已经不用我们多说了,对于大部分在北上广,特别是深圳漂着的人来说,别说买房,连房子都快租不起了。在这方面,德国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房价起伏小,供需基本面平衡,从来没有出现过房地产泡沫以及因为泡沫破裂而引起的动荡。
德国在房地产管理方面有三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仔细研究,首先是政府主导福利房的建设,政府提供专门的用地来建设福利房,同时在建设中对开发商提供各方面的补贴。其次,政府鼓励租房,市民租房的时候,政府给予补贴,对于价格设定机制,杜绝了房价大幅上涨的可能。同时各种法律也保证了房客和房东的合法权益。最后,德国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有着明确的抑制措施,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投资的。对于低收入家庭,德国政策与美国完全相反,不仅不鼓励他们买房,反而要求更高的首付比例,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次贷危机的发生。
第四个关键点是德国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国现在对于大学教育的重视已经陷入了一种扭曲的程度,甚至已经到了很多人认为清华、北大的本科毕业生也无法找到好工作,只有清北复交的研究生甚至博士才有光明的前途。一方面是众多大学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另外一方面是很多蓝领工人的职位招不到员工。这方面,德国的经验非常值得中国学习。德国的职业培训系统帮助德国夺得“发达国家中最低失业率”的桂冠,还给各个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技能娴熟的产业工人,这就为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最后一个关键点是,确保家族企业的基业长青的法律环境。我们看到,德国经济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有着很多家族企业,大家耳熟能详的汉高集团、博世集团和宝马集团都是家族企业。德国家族企业之所以能非常好的传承,有以下三个原因:首先德国企业家族非常强调子女的系统性教育;其次,德国家族企业可以把家长控制与职业经理人很好的结合起来;最后,德国的法律体系对于家族企业的传承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说到这儿呢,这本书的内容已经讲完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了解了德国经济更适合中国学习的三大原因,他们分别是民众更重视社会秩序、中德法律框架更为接近以及两国民众都有强烈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在第二部分,我们了解德国模式值得中国借鉴的五个关键点,他们分别是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建设审慎的金融体系、建立稳健的房地产市场、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以及确保家族基业长青的法律环境。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南荣NR

关注听友圈“投资理财听书馆”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中国经济的未来之路:德国模式的中国借鉴

“强大的制造业能力、基于一流产品与服务的出口导向、关注利益相关方的企业治理、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发达的基础设施,以及全面的结构改革”,这就是...

by:于炎友声

魏杰《中国经济的未来》拆读

读书于我而言是件枯燥的事情,但是拆书讲书可以让读书这件事情不再枯燥;听书对我来说是件高效和愉悦的事情,所以也想把它分享给你。

by:Esther突围

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在过去的近四十年里,中国从一个市场和企业精神被禁锢而贫困潦倒的国度,成功地转型为一个市场开放、私企盛行的全球经济重镇。改革伊始,中国领导人痛定思痛,解放思想,实...

by:龙元富律师

读懂未来中国经济|经济学书籍精选

当前中国新发展阶段,发展仍然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实现14亿人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必要物质基础。按照既有的变化趋势,几乎没有人可以否认中国将在2030年前...

by:YD工作室

财税未来之路

未来已来,拙而未觉遍地是危机,遍地是机会关键在于选择!

by:牛快来Boss吕

分享经济重构未来|经济

【内容简介】中国互联网协会在2015年12月成立了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成为了国内首个推动分享经济发展的行业组织。一年半以来,协会在分享经济领域内展了大量的工作,...

by:电子工业_电子书

DTC Lab|未来品牌之路

「DTCLab|FutureBrand」是一档由数字营销和社交媒体专家艾勇(AY)担任主持的播客栏目,专注研究借由抖音、快手、红书、B站、知乎等新数字经济基...

by:超声播BeyondPod

新中国未来记

作者:梁启超章回小说。近代梁启超著。五回。虚构1962年举国同庆维新五十年大祝典之际,全国教育会长、文学大博士孔弘道登台演说中国近六十年史,勾勒《新中国未来记...

by:善意流传

大国崛起:中国未来20年机遇 | 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走势

2021年,后疫情时代开启,中国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但危机与机遇并存中小企业压力大股市出现非理性下滑国内投资人比较恐慌企业债务违约越来越严重非银行金融机构陆续出...

by:起点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