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羔羊 赞美还是讽刺

2017-06-04 08:04:2711:19 201
所属专辑:诗经
声音简介

 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现在我们接着学习《诗经》。今天我们来学习《召南  羔羊》,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古代学者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清代以前,人们认为这首诗是赞美在位者的,后来又有人说这不是讽刺士大夫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样子吗?  
  我们先来看原文: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羔羊就是小羊。诗中说士大夫穿着一件羔羊皮缝制的皮衣,革是裘里,去毛的皮,缝也指的是皮裘,另一种说法认为“缝”是指缝合之处。
图片
 
         小羊才可称为羔,书中插图是大羊而非羊羔,小羊羔多可爱呀!羔羊皮缝制的华丽衣服在三千年前的那个时代,绝对是高大上的,只有位高权重的士大夫才穿得起的!

         素丝是白色的丝线。五紽指缝制细密,五通“中午”的"午",交错的意思,还有一种说法是“五”就是“五次”,紽(tuó驼),丝结、丝钮,即细密,
后面两章中的“五緎(yù玉)”和“五总(zōnɡ宗)”都是缝制细密的意思。还有人说这都是丝的计量单位:五丝或二丝称紽,二十缕丝为緎,八十根丝为一总。
  食(sì四)是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工作餐。公是衙门,委蛇(weiyí危移)就是走之旁的那个连绵词"逶迤",悠闲自得的样子,持讽刺说的学者认为是大摇大摆,洋洋自得的样子。
    清代以前,学者以为这首诗是赞美在位者,所赞美的内容,有的说是纯正之德,有的说是节俭正直。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所吟的不过是一张羔羊皮的裘衣,用素色的丝线缝了五次还穿在身上,去朝见召公,大夫的节俭值得称赞。本诗的用字也很“节俭”,全诗三章只换了三个字,反反复复而已,就像那节俭的士大夫每天上朝退朝一样。而且那士大夫每次都谦恭有礼、不失雍容地退朝回家就食。这种理解认为“自公退食”是下班后回家吃饭。

        持赞美说的人还讲出了一个小故事,说《羔羊》赞美的是召公时的贤臣——大夫姬无郁,故事讲得有鼻子有眼的,我们也不妨说来听听:

  姬无郁的祖辈就是在太庙中主事,细数起来是从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到岐山后修起太庙来,他的老先人就在太庙中主事了,只不过那时多是祭祀时才去庙中忙活,平时里还是耕织渔猎,啥活都做;但一切祭祀的礼仪规矩算是从他们家里传下来了,你别说,除了他们家,别人还真难数全个子丑寅卯的来。

  可到了姬无郁这一辈那就有了大用了;周以礼仪治天下,对祭祀礼仪特别的看重,而姬无郁家可不光懂得全套的礼仪,还传下来了占卜、问卦、通灵等诸般神通,正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呢;召公治陕以后,也就把姬无郁封了司寇大夫,专管天下的祭祀活动。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祭祀的日子并不多,虽说是贵为专管天下的祭祀活动的大夫了,还是很悠闲的;平日里因要把周礼推行到天下九州,姬无郁就在太庙中办起了培训班,领着一帮年青子弟,规范整理着各种礼仪,也写简编策的记录下来,后来那帮年青人能干了,姬无郁就当上了指导教师,课是不用自已亲自去上的了。

  当然,大夫就是大夫,上朝议事还是离不了他的,每当召公有重大事宜决断不准迟疑时,还是需要姬无郁卜上一卦的,并且对他的解说意见,大家还是相当敬畏的,也包括召公。

  姬无郁过得很潇洒,也很悠闲,冬天的寒风地里,那是从来都看不见他身影的,哪里暖和那有他,有规有律的生活,也养成了他遵守时间的好作风,一日三餐那是很准时的。

  每到饭时,他总是穿着那件手下人熟悉的羔羊皮袍,上面的白丝系带可是他的夫人亲手做的哦,浑身上下收拾的是清清爽爽,显示一副高贵雍容之气,一步三摇地走出大堂,悠然自得地去享用他的双鸡待遇了。 
        而现在人们多认为这首诗是讽刺士大夫无所事事、无所作为,跟《魏风·伐檀》所讽刺的“素餐”也就是“白吃饭”相似。
这首诗是反美为剌,正话反说,全诗不用一个讥刺的词,更没有斥责之语,诗人只是冷静而客观地选取士大夫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一个小片断,不动声色用粗线条写真,使场景真实可信。首先映入诗人眼帘的是那官员的服饰——用白丝线镶边的,精心缝制的羔裘衣服。根据穿戴确定诗中主人公无疑是位士大夫,华丽的衣着暗示他的身份,第三句“退食自公”诗人的所见所想,按常规大夫退朝用公膳,所以诗人见他吃饱喝足从公门出来,便猜想他是“退食自公”。《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公膳,日双鸡。”这每天两只鸡的工作餐标准和当时民众的生活水准相对照,无疑是天上地下之别,《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阐述的符合王道的理想社会,在丰收年成,也才是“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七十岁的人才可以吃肉,而大夫公膳常例竟是“日双鸡”,何等奢侈!诗人虽然没有明言“食”是什么,以春秋襄公时代的公膳推测,大约相差无几。诗人生活在同时代,一见士大夫“退食自公”必然有所触动,想得很多,也许路有饿殍的惨象浮现在他眼前。正因为如此,所以厌恶之情不觉油然而生,“委蛇委蛇”诗句涌出笔端。这第四句“美中寓刺”,可谓点睛之笔,使士大夫的形象仿佛活动起来:你看他,慢条斯理,摇摇摆摆,多么逍遥惬意。把这幅貌似悠闲的神态,放在“退食自公”这个特定的场合下,便不免显出滑稽可笑又丑陋可憎了。诗人挖苦嘲弄的言外之意可以想见:这个自命不凡的家伙,其实是个白吃饭的寄生虫!
        三章诗句重复这个意思,回环咏叹,加深了讥刺的意味。这样写一方面是为了加深语气,表达诗人的不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告诉人们,这种现象不是一天两天,或者一个人两个人,而是在那个时期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些位高权重的大夫们,每日享受着奢华的生活,但是在其位却谋其政,每日只是碌碌无为,吸取着民脂民膏!

        用现代文读这首诗就是:  

  身穿一件羔皮裘,素丝合缝真考究。退朝公餐享佳肴,逍遥踱步慢悠悠。
  身穿一件羔皮袄,素丝密缝做工巧。逍遥踱步慢悠悠,公餐饱腹已退朝。
  身穿一件羔皮袍,素丝纳缝质量高。逍遥踱步慢悠悠,退朝公餐享佳肴。      

        让我们再来读原文:

                             国风  召南   羔羊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本期节目的音频:https://www.ximalaya.com/54815402/sound/39723564
                                                                                               (2017.06.04)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赞美

赞美是一切沟通的开始,俘获人心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不断的赞美他,以赞美为首要手段,辅以沟通的其他技巧,我们将无往而不胜!

by:Karen宁静致远

赞美

赞美作者:穆旦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河流和草原,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接连在原是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

by:西北汉_9M

赞美生活

把最美的诗文献给党,献给祖国和献给中华民族,也献给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

by:姚姚007

赞美的力量

【内容简介】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孩子真正需要的是赞美,孩子最渴望的也是赞美!因为赞美造就天才!“表扬如阳光,批评如利剑”。给孩子多些肯定、赞许和...

by:有一声工场

怎样赞美别人

赞美是通向世界的通行证。愿天下的好人变得聪明,更善于保护自己,更有能力实现自我。愿社会一天天更美好。(如果您和我们一样,喜欢通过文字记录朴素美好的日子,习惯通过...

by:50岁的小伙

声音主播

1420151028

简介:75后语文老师,俩孩子的老爸 带娃读经典诗文、旅行、运动…… 学习理财、朗诵、书法…… 助力孩子们享受幸福快乐的人生。 愿景:希望每个家庭幸福美满! 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