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5期:北大博士送外卖,揭开了世界的真相

2021-05-21 09:30:0011:11 3996
声音简介


最近,一个北大博士火了。


 他名叫陈龙,变身小哥卧底外卖行业,就想探究资本之下的劳动力,是如何在混乱中井然有序。




图 | 源于网络-陈龙


从2018年开始,陈博士就开始了长达半年时间的送外卖工作,每天骑着小电驴走街串巷奔波着。

 

在差不多半年的时间里,陈博士和其他外卖小哥一样,活在算法中不断与平台博弈着,一个想赚更多钱,另一个则是想更短的配送时间。

 

用陈博士的话来说:“平台推着骑手找捷径,找到了之后,会按新捷径来设计标准。”

 

为了准时送达,小哥一路闯红灯。


为了多赚配送费,小哥累得连等红灯都能睡着。


为了送货上门,小哥甚至还会给门卫大叔下跪。


送到最后,陈博士也十分无奈:

 “你会发现技术的进步好像并没有让人生活得更好,科技的便捷是永远赶不上甲方的需求的,当你完成了现在的任务量,永远会有不断涌现的新需求。


它在不断地把人陷入内卷的道路当中。”

 

这大抵就是陈博士能火的原因。


人人自顾不暇,他却能停下来,把目光投向底层的弱势群体。


所做的事情,不仅仅只是学术研究,更是对社会现状发出的质问——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进步?


我们太需要陈博士这样的精英,因为一个最好的时代,永远都是能够看见弱者的时代。



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目光向下的人,不然谁又能看到底下的无可奈何呢?

 

导演竹内亮从小衣食无忧,从未体会过贫穷带来的痛苦,当他走近大凉山的时候,这才知道原来世界的差距如此之大。


尽管对比10年前,孩子们上学的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变,村小都建起了新的教学楼,教室都特别干净、明亮。 


但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之间的差距依旧那么大。 


在城里孩子读书、画画、主持、跳舞、击剑、旅游的时候,这里孩子在割草、喂猪、洗衣、做饭。


小小的他们是那么懂事,早早就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干起农活来手脚熟练得让人心痛。

 

导演问一个小女孩,为什么要上学。

 

女孩的答案不是渴望知识、想要改变命运,她的理由是“因为在家干活太累了嘛”。

 

这就是真实世界存在的真相,即使在脱贫后的今天,还有人过着想象之外的生活。

 

很多不愿低头看向弱者的人,常常会提出“何不食肉糜”的幼稚问题:


“火车卧铺那么便宜,为什么还有人买硬座?”
“如何看待每年约210万人在淘宝选临期食品?”
“为了工作而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值得吗?”

 

为什么?

 

还不是为了一点养家糊口的碎银子罢了。

 

很难想象,如果世人都只看高处的流光溢彩,那么这个世界又会变得多么荒唐、魔幻。




底层的集体缄默,注定无法做那个会哭的孩子。


自古以来,底层就没有话语权,他们的声量太小,就算发声也激不起什么浪花。


哪怕在人人都能成为自媒体的当代,他们的声量依旧太小,根本就激不起什么浪花。


 在知乎上,一个女孩说自己父亲被拖欠6000块的工钱,她想了很多办法上门讨要、找警察、找官媒,但都是碰了一鼻子的灰,现在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问题被17336人浏览过,回答的人只有区区8人,其中4个人都是遇到了类似的事情。 


确实,他们不懂包装、不会煽情、更不知道如何操控流量;哪怕在这个人人都可做自媒体的时代,他们依旧很难被看到。

除非,是有人能把目光投向他们。


这几年,有一个被称作“现实版福贵大爷”的人,备受网友关注。


他有着一个无比悲惨的人生。


父亲、母亲、继父、妻子、女儿、哥哥都相继离世,匆匆忙忙一生就只留下一条老狗、一个智力低下的弟弟。


完全就是小说《活着》照进了现实。


可是,如果不是因为讲述他故事的人是谭sir,一个有着180万粉丝关注的UP主,那这个大爷还会如此牵动网友的心吗?


我想,他应该会像其他默默承受苦难的大爷一样,平平凡凡、毫不起眼。


就像《变形记》中的那个农村孩子。


第一次来到大城市,看到城市的灯火通明、想到家乡的破败贫穷,他也只是默默消化着这种打击,一个人默默地擦干眼泪。


很无奈,却也是事实。


毫无声量的底层往往是如此缄默,苦难就像一座大山死死地压下来,他们只能独自默默艰难前行着,除非舆论的聚光灯会打向他们。




如果一个时代没有人把目光向下看,那么整个社会都会被眼前的虚幻所遮蔽。


各类信息推送的精准算法,让我们每个人都极其容易陷入偏见之中,理所应当地认为月薪一万没法活、毕业三年就要十万存款、30岁没车没房太丢脸……


在上海相亲角里,一位大爷还说月薪一万不过就是讨饭。


可实际上,全国73%的人,工作10年月薪还没有过万。


也还有6亿人的月收入不足一千元。


如果没有这些数据,很多人哪里会想到高低之间的差距就是如此之大。


有人,解解馋一杯奶茶就是30元;有人,一天生活费不足34元。


有人,在公司摸摸鱼,工资卡里就有了几千块;有人,为了养家糊口,都是在拿命换钱……


前几天武汉大雨,两名高空作业的保洁不幸坠楼身亡。




其中一个遇难者家属就说,他也知道高空作业很危险,但考虑到一个月收入有9000块钱,年底还有奖金,就冒险一直干了四五年。


如果可以,谁不愿做着一份容错率低、风险低的工作呢?


之所以冒险把头拴在裤腰带上,还不是因为高空保洁比室内保洁收入更高。


如果一个时代缺少了目光向下的人,那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事情就会时常发生。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视频:


一个博主想做一个街头实验,看看流浪汉会不会帮自己。


他趁流浪汉睡着在他包里放了100美金。


流浪汉醒来看到后,欣喜若狂,甚至几次都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拿着钱,流浪汉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去买了枕头、被子、食物这些生活必备品。


就在这时,博主就故意在他面前打电话,假装是孩子生病四处找人借救命钱的父亲。


出人意料,知道小哥有苦难的时候,明明自己都穷到流落街头,流浪汉还是把东西退了,把100美金全都给了小哥。


他说,自己之前也能活着,之后没有被子、枕头也可以,但小哥的孩子需要喝药、治病。


确实就是如此,越是底层越能体会到底层的不易。


因为他们知道,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痛苦,知道那种孤立无援的撕心裂肺。


就像网友常说的那句话:“明明自己过得也不如意,却见不得别人的艰辛。”


这世界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只有经历过才能理解彼此。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把眼光看向低处的原因,因为只是靠着想象,站在高处的人永远体会不到低处人的喜怒哀乐。


毕竟,对于富人来说,只要钱能解决的都不是问题;而穷人则恰恰相反,得用钱来解决的就都是问题。



只有目光向下的人,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


曾经我们写过一个纪录片《棒!少年》,就讲了一个把目光聚焦在底层,然后让改变发生的故事。


张锦新原本是一个体校教练,他的工作就是寻找好苗子,能把他们培养送到市、省甚至国家队打球。


就在寻找苗子的时候,他看到了一个个贫困地区的孩子,他们缺衣少食甚至都没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有人出生前丧父、出生后母亲离家出走,自己只能寄人篱下讨生活;


有人从小就做了留守儿童,从小就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


还有人连棒球是什么都不知道,一听可以吃饱,就想跟着张锦新走……


幸好张锦新靠谱,他用棒球给了孩子重新掌握命运的机会,让这群原本就没有可能改命的孩子有了冲高校、国家队的权利。


看向历史,像张锦新这样的小人物很多,他们看到了、做到了、改变了。


想起曾看过的一句话:“我不在乎大国崛起,我在乎的是大国如何对待你的弱势和少数。”


一个最好的时代,就是弱势群体能被看到、听到的时代。


因为正是他们努力生活的模样,才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底色和未来。


与朋友们共勉。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Liu_Lin_2022

说的也挺真实的

微微一笑13

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实际调查?

猜你喜欢
往期

如果你今天睡前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那你就不能入睡

by:长颈鹿的路

期待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从今,进取!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这样,人生!

by:米娅0513

后期

法医,或者,刑侦支队,赶赴现场,现场有无关人员。被害人女性,前一天夜晚未归,家人寻找,不料~被害。警方办案现场

by:CV文浩_L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