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中医之美▪第一季•1:中医就是不偏不倚,健康就是阴阳的动态平衡

2021-07-02 13:34:2525:45 2730
声音简介


温馨导读


得知我要采访中医师,亲朋好友马上说:机会难得,让这位老中医给你把把脉。他们哪里知道这位半隐于山林中的中医师一点都不老,到是长期住在山间行脚,把玩本草、抚琴舞剑的悠游生活状态,让他吸足了天地间的阳气,一副神清气爽的模样。见龚老师的前夜,我做了一个很有寓意的梦,梦中见到了一些年轻的医生和他们特殊的眼睛……我们的话题就这样自然的展开了。

——雅清



正文品味



若朴:中医里面常讲说我们医生是两只眼睛,药工是一只眼睛,还有病人是没有眼睛。这是什么意思?因为医生他要从全局来把握,从病情,从药物的质量,从遣方,然后辨证施治,它是全方位的。所以它是左右,左右脑也好,左右眼也好,身心也好,他都要完全的融入到里面去。所以我们可以称它为两只眼睛。那么药工他是一只眼睛,因为他不太需要去辩证,他只要按照中药如何炮制的方法,一代一代传下来,就这么做就可以了。或者这个药什么时候季节去采,采来怎么样去把它弄干。所以他是一只眼睛。病人没有眼睛,因为病人他是不懂医的,他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处在什么情况,该怎么用药怎么治疗,所以他完全就托付给医生了。所以孙思邈在《大医精诚》里面说,医生是病人的性命所托。所以我们作为有两只眼睛的医生来说,应该用自己更好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者说是理论基础去治疗病人,去面对病人。所以这就是刚才雅清老师提到的眼睛。




我们现在的医学有中医跟西医。在我们中国,那么西医它一般来说学院出来,不管是5年7年还是9年,他就能够去行医了,考完执照就可以去行医。中医会有点不一样。中医像我父亲他是在年轻的时候,他跟老药工去行山,去访药,然后去学习本草:什么时候采、什么时候炮制、用什么方法等等。我们要掌握这些东西以后,再去跟有经验的老中医去临症、抄方,它整个过程可能这个里面就经历了5~6年,那么出来以后,他慢慢才开始去看一些小病小痛,这样慢慢就出来。所以一个中医他的成长来说,其实就像学书画一样。很多人说书法是30年有所成,绘画是20年有所成,中医不在二三十年之下。所以我们才会界定一个中医好不好?有的时候很多人说他是老不老,只有老的,白发苍苍的,有胡子的才是好中医。这虽然就是我们人所存在的一种对中医的一种理解,对外相上的一种联想,但在这个学习时间角度来讲我觉得这也是对的。





刚讲到了绘画,书法,西方绘画,那么他们的绘画它不像我们的传统的国画一样,他们有可能有很快就可以出来。但中国的写意画最高级的看到的就是留白的地方,它并不是你要去铺满一张画一张宣纸,它只是用有限的色彩,哪怕是墨色去将这张全白的宣纸,把留白的空间更好去展现出来。所以这就是我们中医讲的有无的、太极的阴阳的思维,所以中医它是在有无之间去化生、去生成的这样的一种思维。所以你想对中医在对中国文化的这种精神上,在理论高度上都有非常高的意境。当然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所处的是一个西学昌盛的年代,我们不妨用中医的这套思维来驾驭、来领略西方的文化。哪怕是艺术、音乐、医学等等都可以做一次融合,或者是做一次对西方文化全新的解读。


雅清:我觉得您这个提法特别的好。就是现在这个时代我们没有办法去排斥,让自己置身事外,生活在古代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用一种更大的视角去包容的看待它,然后用东方的视角去解读它。


若朴: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住在山里,我从市区到山里,大概我开车要半个小时。但是我完全追求田园式的,我像陶渊明一样,我就骑个驴,骑个马,骑个牛,当然你也可以,但是这种没有意义的复古,回到那种完全是田园式的这一种,完全是靠劳力靠自然的力量,其实这个也有点太过度了。在这个时代我觉得中医是什么?我认为就是——不偏不倚。



雅清:现代人每天面对多而杂的信息,缺少了一份对自然对美的接应,也缺少了一份与大自然与万物相连而带来的生机与神气。所以我们的身心需要提纯,也需要沉淀。如何活出与道相合的生命高级状态呢?


若朴:我讲什么是健康,健康就是阴阳的动态平衡,我们不要忽略掉“动态”。那么什么是动态?比如说在白天在晚上,阴阳的重新分配,它应该走了180度的一个倒转,就像太极的阴阳鱼的旋转一样。比如说春夏秋冬,从大的层面一年四季来讲,它也在这里做一个转,动态的一个转移。从我们人生,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他也在做一个转,所以动态平衡非常重要。这种平衡我觉得在我们的现实与梦想当中;在中学和西学当中;在传统和现代当中都能去驾驭,能找到这种平衡,这就是中医的智慧。


雅清:其实在生活当中时时处处都体现出阴阳的这种动态平衡,它是生生不息的,或者是有从无中生有的一个过程是吧?我记得您前面也讲到,您可能很早的时候就跟着父亲看他是怎么生活的,他可能也带着你转山去认识本草。


若朴:毫无疑问我的学习的经历,我的生活的整个状态受到家人的影响特别大,特别是我的父亲。因为我父亲他也是一介书生,算是一个文人。那么很早因为下放知青,所以就在这一边成长。最后他像我的祖父辈学了中医,在这边行医成名了,成名以后他在这边安定下来落户。因为那个年代是响应号召的,他小时候的那种或者是青少年这种文人梦都没有断灭。所以他行医可能跟一般的中医还不太一样,他有很多时间会去修炼,会去参访,参学去行走。所以我们小时候就看到他玩道家的、儒家的、佛家的、气功等等,他都会去玩。




雅清:您说的“玩”字很有意味。


若朴:玩非常重要,玩是相对轻松的,没有压力的,玩能够玩出境界来。比如说小朋友,很多家长都会让他去报兴趣班,比如说钢琴、小提琴还有绘画等等。其实很多家长会给孩子一个定义,或者老师说你给我考级,通过5级6级甚至最高的10级,按照级别来界定他的学习和成绩,其实就不是玩了,那个是非常沉重的,功利化的、程序式的一种设定,它不是玩。所以像了凡四训,云谷禅师和袁了凡讲的,他说你应该“熟玩而勉行之”,就是你要玩得很熟很熟练,就玩到了。就像小朋友过家家一样,他玩的不亦乐乎,那点沙子,那个塑料盘,是没有压力的,他这个“玩”里面是充满着意境和想象的,所以这样的玩有点像什么?像佛教的禅宗。禅宗它一定不是在死磨硬打,一定不是在那种极致的逻辑式的思维里面,或者是计算。它是在一种极其放松的沉浸的状态下,出来的一种精神境界,全新的面貌。





所以我看到我父亲这样没有压力的去玩,然后在他医学方面有很多创新,还有一些变革,包括他自己也开创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我其实受他影响真的很深。那么后来因为我父亲他身边有好多的跟他同龄的,甚至比他年长一辈的这些中医,他们大部分都是民国生人。所以经历了那个时代,相对还比较传统。很多中医他也会喜欢到山里面去游山玩水。我小时候大概在十几岁二十几岁这个十多年的阶段里面,就见到了很多这样的中医和生活方式,所以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我觉得中医就应该这样子。对于民间的、民国生人的这一批老中医来说,他们的追求是一种更高的,我觉得是在精神和身体层面的一种两方面的健康,多维度的健康。





我们现在讲健康不仅是我说身体上没有疾病,还要包含你心里面快不快乐,压力大不大。比如说有自闭症的、抑郁症的、焦虑症的,甚至失眠的人都不能算是一个健康的人。哪怕是失眠,他现在还没有疾病,但是疾病已经开始了,已经开始养成。所以我想健康是养成的,疾病也是养成的。我们如何去养,这个“养”非常重要。古人讲善养之,我们以善来养,或者说养这个善,两者都可以做一个解读。


所以就做减法,做减法其实不容易的。我们读过《道德经》就知道损之又损,为道日损,当然为学是日益。我们在做有为法,比如说我们年轻的时候一定要为学,要日增,就日日新的一个过程。不能说我小学一年级我就为道日损了,我就不读了,这个是不行的。我觉得人的一种生命状态一定是经历了曲线式的。在每个阶段,我前面讲动态平衡就是一条曲线,抛物线,所以这条线都是我们的生命线。那么我看到以后我觉得太有意思了,忙闲能够做到如此的从容。那么后来我把工作,正儿八经的去来独立的担当医疗事业以后,我也继承了我父亲这一套,看半天。古人讲半天读书,半天耕田半天劳作。我们现在不用去劳作,我用另外的半天去爬山,去看看自然,去学习这些本草,去与一些有意思的人去学习跟对话。





所以我在30岁之前交往的朋友当中,几乎没有同龄人。我的朋友几乎都是大我一辈的,就是60岁以上的。因为那些人我觉得是一群有意思的人,他们也愿意和我交往,因为到了一定年纪以后,他们会喜欢年轻人,喜欢说跟他有点同气相求的年轻人。所以他们(几乎大我一倍的中医)更愿意去把他们的经验、知识、心得一些中医的很多东西他愿意传给我们,他愿意讲。所以之前就吸取了很多这方面的一些营养。后来我觉得最重要的还不是知识,最重要的是他们教给我一种生活的状态。用现身说法的方式,让我们见到了一些古代的中医的影子,传统的生活的影子。所以也就不亦乐乎,也就邯郸学步,这样慢慢的走过来。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这个躬行就是践行,就是去实践。


那么后来我到山林以后发现太多好玩的东西,太多有意思的东西。比如说从天上来看,天上的青天蓝天你在都市是看不见的,是白云出岫,古人讲的那种云聚云散,坐看云起时那种意境、境界,你在都市是看不见的,哪怕是坐在外滩的最高的东方明珠的塔上面你也是看不见这种境界的。因为不是说你要越高景就越高,你要站在什么地方很重要对吧,你站在一座山的山顶,你看见那种意向景象,所以古人讲作画,文章都要胸中有丘壑。



雅清:对。这个是需要修炼的。


若朴:如果我们没有经历过这种意境的化身,或者说是去见到实地的见到,其实我们很难去写出好的文章,或者说好的一种有境界的书画呈现出来。中医也是这样,如果有见过这样的一种意境的话,其实对我们的中医的理路、格局都会打开。中医它不仅是一个简单治病的学问,它更是一个打通天地人、打通古今,甚至是了现在讲中外的一套非常高深的、即深即浅的一套体系。


从天上的白云、蓝天,还有清风。还有我们拂面的清风,春天的风跟秋天的风又是不一样,当然冬天风就不要去吹了。再来就是从地上讲,我们看到了漫山的春天的山花烂漫,看到秋天也一山的红叶。所以我很喜欢有一首诗,他说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朝。春夏秋冬都有春夏秋冬的各种极致的美,但是这个美是人去界定,我们的境界有多高远,我们的心有多宁静,或者说是跟天地有多接壤,那么我们的美的意境可能就越高。



那么什么是美呢?很通俗的讲就是跟自然相应的越自然的称为美,当然人工人为的也可以去创造一些美。但是我们从中医和道家的思维来看,还是崇尚自然。所以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所以去经历了这种山水自然当中的美好以后,我们对自己的生活事业就有一种全新的思考,觉得我是不是应该有所变革,我认为是不是应该有所去做出一些全新的选择。





所以刚才雅清老师问我这个过程是不是很难?不难。因为从自然当中走来,一切都很自然。他自然而然就像你睡觉一样,该睡觉我就睡觉了。我觉得到点了我就可以。那么一切机缘成熟,从都市慢慢的走到山里面来。我昨天还在写一首诗写书法。我说移家小隐入山村,惜未放情尚可寻。移家是搬家,搬到小隐,小隐隐于山,惜未放情尚可寻,就像雅清老师从北京过来了,还找得到,你为什么还能找得到呢?为什么尚可寻?是因为我没有放情。我们因为对这个世界、对文化、对于传统、对于教育,很多东西还有这份关爱和牵挂,我们觉得是不是应该还要做点什么事情,而且这就是自己的一种写照。

雅清:很有意思。其实您不从医的年龄,可能比您的父辈,还有您三十岁结交的那些比您长一辈的那些老中医要早,是吧?他们可能不看诊,基本上要到五六十岁了,你可能三十岁左右就没有。


若朴:他们七八十岁还在看症,因为可能还不太一样,因为我可能会走得更彻底一点。一辈人有一辈人的思想,像我们80后90后,思想跟50后40后完全不一样的是吧,他们是觉得应该活到老学到老,然后把这份事业一直要看到老,看到不能动了。就像这些老一辈的这些科学家也好,他们一定是要工作到不能动了,这是一种我觉得老一辈的奉献,非常高尚的一种精神。但像我可能偏于道家一点,可能觉得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有点这样的意思,就觉得你敲我一下我应一下,你不敲我就不应,不太会去没事找事,不生事。说好事坏事多事少事不如无事。

雅清:不生心不生事情,是这种感觉,我看你们这个门上有一个说是不约就是没有预约的,就是不见。


若朴:是的,这是一种态度。


下期再会

本期节目龚老师讲到了以下几点,中医就是不偏不倚,健康就是阴阳的动态平衡。他还向我们描述了他接触到的那些忙闲皆从容,进退有度,胸中有丘壑的老中医的神采让人向往。

有一位跟龚老师一样懂得自然之美的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现代人之所以痛苦,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跟所有事物的联系都断了,所以才跟任何事物都有很深的隔阂。山水本来有情,人却越来越无情。中国文明一向以为山河大地皆是法身,朋友们在你有空的时候看看山望望水,或许这是最好的心灵疗愈。



良友互动

如果您感觉这档正能量节目对您有所帮助,请将本篇节目转发到朋友圈中,或传播到更多平台中哦!大家的受益与成长将成为我们继续创作的原动力!


图/大美天空之城 公众号

剪辑/瑾慈

文字摘录/黄嘉轶

编辑审核/庄佳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尾花夏树

谢谢龚若朴老师,雅清老师的辛勤耕耘,一种新的中医文化传播方式引领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回归

若朴学堂 回复 @尾花夏树

感谢支持,请您关注我们账号,欢迎订阅最新更新专辑《中医生活之美 | 随若朴老师 品味中医 妙用本草》。感谢您传播正气清音,祝福您元气满满。

赵雅茹_z9

我反反复复听了好几遍,好喜欢听两位老师的声音,非常治愈

若朴学堂 回复 @赵雅茹_z9

感谢支持,请您关注我们账号,欢迎订阅最新更新专辑《中医生活之美 | 随若朴老师 品味中医 妙用本草》。感谢您传播正气清音,祝福您元气满满。

1328227fwkk

太好了

若朴学堂 回复 @1328227fwkk

感谢🙏师兄您的支持

1362505hcwi

这个节目太好了

若朴学堂 回复 @1362505hcwi

能得到您的喜欢和认可真的太好了

平平和和美美

雅清老师的节目都是非常养人的

若朴学堂 回复 @平平和和美美

感谢支持,请您关注我们账号,欢迎订阅最新更新专辑《中医生活之美 | 随若朴老师 品味中医 妙用本草》。感谢您传播正气清音,祝福您元气满满。

猜你喜欢
大美中医生活谈

美的源头是人对自己的表达;美的自然流淌,来源于一个自立自足的个体;美的结果来自于一个人的身心长久得到滋养;由内而外的美,来自于诗书,来自于体验之后的提纯,也来自...

by:雅清的空间

中医入门,生活中学中医

为什么许多养生保健都说温度,季节以及经络穴位与人体的健康有关系?这些说法有什么依据?本音频主要就讲解以下问题。在生活中人们从中医角度看,人为什么会生病呢?人体...

by:能量小罗

中医食补生活

北京卫视《养生堂》特约中医专家佟彤和中医世家的辛宁老师共同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教会你轻松易行的食疗补益办法!忙工作,忙家庭,却没时间养生?其实,吃是最简单最省事的...

by:讲养生

从生活中学中医|小玉博士道中医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误以为中医难懂不易学,其实,中医是一门非常生活化的医学,只不过其中的很多东西已经渗入到我们的日常习惯中,所以很难觉察。比如,脸上长痘痘时,可以...

by:五行萌主

中医与健康生活

健康的生活方式决定你的未来幸福,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中医理念为你的未来幸福保驾护航。

by:天崖侠医

中医是一种生活方式

中医是一种生活方式,营养美食吃出活力。中医讲究药食同源,这些日常小知识你值得拥有。

by:锦囊君

鹤年堂《生活处处有中医》

有600年历史的鹤年堂,兢专中医养生文化。我是红姐,陪伴您,把中医养生真正融入生活,让您学会真养生,真的会治未病。守护您和您的家人的健康。每晚8点更新,欢迎收听...

by:红姐聊康养

听听中医,健康生活

本音频有视频课程,大家可以在“传艾微课”公众平台观看。本视频由传艾微课公众平台授权喜马拉雅播出,是传艾微课韩永刚医师,北禹老师合作完成,并定期更新。北禹老师北禹...

by:传艾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