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中医之美▪第一季•5:经典是可以陪伴一生的、内化的知己,也是天人合一

2021-07-10 10:08:1924:56 1541
声音简介


温馨导读


无论此刻您在哪里,无论此时您正在做什么,我都希望一下我们的相伴带给你一种美好、安定、清凉的内心感受。身为家长总想给到孩子,我们认为最好的教育最近几年应运而生了各种关于教育的探索,但结果有的时候并不那么尽如人意。身为两个孩子的爸爸,而且又生长在一个中医之家的龚若朴,他在这方面有哪些思考?一起进入今天节目的访谈环节。

——雅清




正文品味


雅清:我觉得我们生活在都市的人,尤其是大城市的人,高楼林立,然后父母又都很忙碌,生活在一种机械化重复的模式当中,跟孩子没有真心的交流和互动。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彼此的要求,你要完成作业,你要上这个班,那个班整天都在赶。所以很多孩子他会说这不舒服那不舒服,精神状态不好,眉头不展,可是去检查没有任何病。家长也还在苦恼当中去给他们找医生。类似这样的病,我觉得家长可以带着孩子每周末的时候爬爬山,到周围的山里去走一走。

若朴:我也是常常跟这些人这样建议的。您刚才提到了我们的住家的环境,实际上都在高楼林立的都市,对我们很多的身心发育成长都是不利的。当然我们没有办法去逃离,我们只有把时间抽出来,带到山里面去走走。包括现在很多孩子,因为他的课业压力太重,他幼小的身心去承担了跟他极不对称的一种压力跟烦恼。所以孩子有的时候在不抗压或者说是完全崩溃的状态前行的话,迟早要出问题。所以家长们和老师们应该有意识地去引导孩子往自然当中去,在山水当中减压。还有就是让他们的身心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疗愈,真的是非常重要。





雅清:现在国家教育方面特别重视美育,就让孩子去进行美的熏陶和教育,可能过几年也会纳入到中考的范围。

若朴:我们现在有个美学,美学实际在西方叫感觉学,日本人把感觉学翻译成美学。所以美学实际上是一个可分析的,可创造一个标准的一种学科。如果我们学校将所谓的美育跟美学直接的做一个链接,这又给孩子带来了新的负担,又增加一个科目,而美是没有办法去用一个标准的。你说小明同学他觉得白云是美的,小花同学觉得是小鱼是美的,那么因为小明同学他高度更高,你怎么去打呢?因为小孩子或者是我每个人当中所认为的美都是不一样。所以就像中药一样,药无贵贱,中病则良,法无高下,契机者妙。任何的美只要涵养到自己,涵养到我们的内心,解决当下的问题的,我觉得都是成为他个人的一个经典。所以美跟美学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要去领略美,去寻找美,去感受美,而不要再去学习思辨。




雅清:其实你们家两个孩子现在都在小学生的阶段。但是没有在你的身边,你送他们学一些你认为对他们生命成长更加重要的东西。有些家长也有这样的顾虑,就是想让孩子选择一些家长心仪的教育模式。但是觉得孩子这么小,离开父母身边好不好?您刚才我们之前谈到教育问题,您也讲到各种各样的教育的思路,办学模式,好像也催生了很多传统文化相关的教育学校,他们也都在摸索的路上。家长有的把孩子送到传统文化学校,会觉得这里学经典教做人,正好又很忙,没时间管他,送过去比较保险。但是这样也会有一些问题。您讲到的,您说家长自己的心态是甩包袱的心态,还是其他的心态呢,这都决定了孩子最终他的状况怎么样。

若朴:是的。还是家长的发心。很多家长假如没有有效的陪伴,无法对孩子的生长教育过程当中做一些正向的、有效的陪伴和引导。你还不如把时间更多的交给一位负责任的有能力的老师,让他来正面的引导和教育他。因为现在很多家长下了班以后,父母亲吃晚饭,晚饭是也是外卖,然后吃完以后就躺在沙发上,躺在床上各自刷手机、刷抖音、刷朋友圈,无暇顾及孩子。然后自己玩得很嗨的时候说你赶紧去做作业。孩子说你们自己玩这么嗨,叫我做作业,凭什么?所以很多孩子是这样的心态,我们家长没有办法以身作则,知行合一的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引导。这边说教孩子说要怎么做人,然后这边是另一个样子,所以完全撕裂。孩子的价值观,孩子的认知,他觉得不对的。哪里出问题?发心是什么?我们的源头都是在家庭,父母亲要形成共识,你究竟要怎么样去培养孩子、教育孩子。





当然我们现在培养跟教育都有两条路可以选对吧。一条是体制内,一条体制外,体制外的也包含国外留学等等。那么现在国内很多的一些私立的学校越来越多了,包括私塾书院,我觉得也要很慎重的去选择。如果你选不对,真的比体制内更危险。当然体制内不是说它不好,中国的体制教育有我觉得有它非常了不起的地方。解决这么多人的教育问题、就学的问题。只是我们有一些一小部分家长可能不太满足一些当下的体制内的一种教育模式,有他自己的一些独立的认知,有机会去让孩子送出去,所以这就成就了体制外的教育。那么体制外教育我想要讲的就是第一个是传统教育,现在很多的读经教育,包括一些私塾教育,我们要认清楚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果把读经当成是一门技能,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读经永远都不是技能,读经假如是技能的话,那么其实复读机比我们厉害多了,录音机比我厉害多了,对不对。喜马拉雅听书天天读,他是最牛的。但是我们现在私塾很多把读经当成是一个技能,他说你每天要读多少经,你一年要读多少经,你在我学院、在我学堂三年五年要读多少经。你只有把读经当成一门你最强的技能,倒背如流,你才有机会说读更好的学校,其实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我们现在可以很严重的讲是一种及其负面的不负责任的,甚至是在毁了孩子的一生。他身体也不会好,心理也不会好。





那么读经是什么?读经既然不是一种技能,它是什么呢?它是一种通向我们幸福生活的,通向我们美好的身心模式的,打开的一扇窗户。它是一个指引者,它是一位圣人的指点,一位老者的忠告。我们人生在每个阶段都会去读经,或者是受到一些经典的教化,或者是影响。那么对于孩子来说,读经应该是让他们生命有这样一种有资格、有机会去美好的底色,给他们注入美好。我们现在讲你买手机买电脑预装版本是什么,你预装的版本你就决定了你将来的性能,你能组成多少容量,你的处理器怎么样,我们的头脑是什么,像CPU一样,决定我们将来一生所作所为。所以我们不要为了读经去读经,家长们要很清楚明白这一点。


而且很多家长认为经读的越多越好,这也是不对。能够影响我们的一生的并不是所有的经典,而是在一部经典当中的某一篇或者是某一段,甚至是某一句话。关羽他只读《春秋》,也成就了他一生的志业,成就了他几世的为人,我们现在都在歌颂他。孔子有没有读过多少书,他最崇尚就是《周礼》三礼之学,最后也写了《春秋》,写了《十翼》。他没读过很多书的,包括老庄,老子可能读书算多了,因为他做过典藏室的守官,国家图书馆馆长。古人的读的书没有现在我们这么多。





所以读经,很多的家长送孩子去读了十年,十几年以后发现孩子出来一无所成,只会读经。没有用,我们国家不需要这样的人,社会也不需要这样的人。然后吃个饭,家里有客人来了,来读个《中庸》给大家听听。就成了什么?一个孩子就成了一个玩偶一样的。家长其实是这件事情是非常可悲的,整个家族来说是最可悲的一件事情,就把一个孩子毁了。所以中国人讲经世致用,经世济民。经世跟经济都是挂在一起的,你要有经学和纬学它是连在一起的,纬是用,经是体,一个用一个体,所以经世致用和经世济民都是讲要用。


很多理论说小孩子只管读不要用,因为小孩子不懂,小孩子会不懂吗?我们现在小孩子有的时候真的极度的成人化,不仅是我们的教育问题,而且还是全民的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以至于我们现在孩子从小就会用手机了,非常溜用的,其实他们已经完全融入社会。他如果读了经典以后,在他的层面也有用,只是我们不觉。所以我们选择孩子在体制外的教育,包括读经教育,一定要去审慎的面对,为什么要送过去?送过去以后读什么学什么,学了以后能不能用?这最关键的。如果这三个问题你没想明白,或者说是不存在的,那就不要去了,好好的把体制内的安住牢。





另外一个读经,传统教育要有一技之长,不管是练武、书画、中医乃至于传统跟当今的一些科学的结合。比如说你会IT,你是一个科学家,但是你有非常深厚的古文基础,你《易经》很通达,你“老庄”(《老子》《庄子》)非常通达,那么你的工作、你的事业当中其实会增色非常多,你在做这份事业的时候会显得更加的从容,那也意味着你成就会更大,这份事业会更长远。所以经典是什么?经典实际上是陪伴我们一辈子要走的一位知己,知音,是随时会给你提点一下的,给你鼓励一下的,甚至给你拉扯一下:停一停,停一停,不要这么快。他甚至会在你的梦中出现,在你发呆的时候出现,在你急忙时候出现,他是无处不在的一位知己。经典就是这样一个东西,所以经典是一种内化的自己。




雅清:你觉得自己读的这些经典当中对你影响比较大的是哪部?

若朴:其实很多经典对我影响都很大,只是每部经典在我们每个不同时期的影响都不一样。比如说在更年轻的时候,二十几岁可能儒家的经典《大学》,《论语》这些经典可能影响更大一些。再大一点可能三十来岁了,可能会有一些比如说也读过一些像《管子》这一类经典,还有《黄帝内经》,因为它跟自己的事业紧密连在一起的。像《伤寒论》等等。再大一点,甚至到三十五岁以后可能影响最大的就是《老子》、《庄子》、《列子》这些经典,甚至《易经》等等,它对你的影响就更大了。接下来可能对我影响最大是什么?我们也不知道。但是你之前有没有看过,有没有接触过,读过这点很重要,如果你没有经典的熏陶和教育,其实你不知道你路子怎么走,你是在往哪个方向上靠,你其实不太清楚的,甚至有可能是迷茫的。所以很多人他活着活着就丢失了自己,就迷茫了。就是身边没有这么好的知己跟知音在这里。我把经典比喻成知己之音,就是他在随时随刻在每个人生阶段,都有人在指导我。那个人是谁,那个人就是经典化的我自己。



雅清:经典化的自己,其实有的时候也通过你在习剑的时候,抚琴的时候都不一样的一个面相。我觉得会很丰富你的生活。

若朴:经典它是用出来的。

雅清:其实在我看你的视频访谈,包括视频里面有在山里的,有舞剑,还有抚琴,还有你在讲你的一些生活,包括在跟本草亲密接触过程中,感觉到经典在你的生活中有内化。虽然你那个时候没有引用什么经典,但是能感觉出你的生命气象,整个展现出来的整体的气质是有的。可以看出来那些经典的影子。

若朴:所以我比较崇尚把经典活出来,而不是挂在嘴巴上。《老子》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如果一坐下来就跟你谈经典的人,那个人可能是教授,可能是或者说另外想表达点什么东西的。其实经典内化了以后,他活出来的气息就是经典。刚才雅清老师讲的,他们很多人像孔子很多圣人,庄子等等。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经典。像弟子评价孔子,他说我这个老师远远的看着好像蛮凶的很厉害。但是走近了以后觉得这个人很温暖,是个暖男,处处无时无刻的关心着你,教化着你。春风化雨,如沐春风的感觉。这种是什么?这种经典的一种为人,君子的风格。所以君子是什么?君子是一种恬淡的,是一种高雅的状态。我们常常会把山中的植物誉为君子,比如说松树、竹子、兰花、梅花。他们都是具有一种君子的品质跟品格,你更何况是个人。所以经典无处不在,经典不仅在人在书本上,更在我们的自然当中,在万事万物当中,这就是天人合一。




雅清:当看到生命状态中的,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而且还比较年轻的时候,会给人感觉到眼前一亮那种,就会觉得他这种生活好像我应该也能经过努力可以做得到。或者我放下一些什么我就能做到了,一说努力就好像有一点造作的那种感觉。

若朴:太努力了反而做不到,其实生活的状态可以不一样,比如说你用华为的,我用小米的,用苹果的,用的机型不一样,但是它所达到的功能是一样的。比如说您在北京,我在浙江,他在江苏,我们所待的地方不一样。你在都市,我在山中,他在农村。其实我们在家里边,不管是在都市,还是在农村,在山村,都可以营造一种让自己美好起来,让自己能够安定安宁的一种生活状态。所以很多人其实住到山里面,住到的环境再好的地方它没办法安定的。因为它的气息没有办法跟这里相应,没办法相融,他就养不到了。所以也不是说一定住山就是好的。我觉得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住山不是一个好选择。因为住在山里面可能整个人都傻掉了,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然后就会出现很多的一些负面的状态。所以没做准备做好足够的准备,不要轻易住山,因为那时候会给自己住出烦恼来。



雅清:其实现在社会上,因为我们这个节目也做了好十年了,然后我们看很多的哪一些类型的访谈话题会引起大家的关注。排名第一的就是,只要这个题目里涉及到夫妻关系,这个节目瞬间就会上几千的点听量。然后我们就会说为什么大家都对这个问题那么感兴趣。


若朴:我觉得这个还不是最焦虑的,应该是教育,亲子,教其次就是成年人的关系。我们讲五伦关系。


雅清:不知道从道家来看是怎么样的?

若朴:道家来看,这个方面会比较恬淡一点,会恬淡一些。他认为比如说庄子的精神。他觉得人跟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最本质的应该是气上的交流,对所谓同气相求。我们也讲君子之交气如兰。如果你觉得人和人交往或者是你跟另一半的交往,或者是跟你恋人爱人之间的交往,觉得是情投意合,同气相求的,交往起来会不累,会很轻松,也会很养人,就相互的养。如果话不投机的,两个人都是在不同的气上的。“气”叫什么呢?我们现在讲叫格局,叫三观,叫涵养或者情怀,它都是气的部分。如果这上面很多都是不合的话,其实相处起来会很累。包括朋友也好,身边所有的人,哪怕是孩子。所以中国人讲的八字,命里,都在讲说跟人之间怎么相处,气场合不合,你跟他合不合。八字里面不是有和跟不和,不是有什么三合,六合,还有绝,还有不合的,还有相害的是吧?他都在讲人际关系。中国文化最终讲什么?三样东西,人与自己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他讲的这是三重东西。而道家他又加了一层人与自然的关系,前面讲的是儒家。这就是中华文明要解答的一个问题。





下期再会



龚老师认为家长对于孩子教育道路选择的出发心至关重要。与其不经思索的胡乱作为,不如在身心安定的状态下,选择传统教育来的可靠。经典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经典?经典是可以经世致用,安顿身心的学问。学习体悟了它不仅可以丰富认知内化于心和行之后,你还多了一个随时随地陪伴在侧的心灵知己。给你引导,给你提醒,给你低语,给你慰藉。它不仅仅是发黄的树叶,他还是身旁的大树,小草、落日余晖、朝阳,它是万事万物,它是天人合一。感谢各位朋友收听我们今天的节目,但愿龚若朴老师那长期生活在山脚下,从大自然里带来的生机可以感染到你,滋养到你,陪伴着你。



良友互动



如果您感觉这档正能量节目对您有所帮助,请将本篇节目转发到朋友圈中,或传播到更多平台中哦!大家的受益与成长将成为我们继续创作的原动力!


音频合成/瑾慈

图/大美天空之城

文字摘录/黄嘉轶

编辑审核/庄佳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大美中医生活谈

美的源头是人对自己的表达;美的自然流淌,来源于一个自立自足的个体;美的结果来自于一个人的身心长久得到滋养;由内而外的美,来自于诗书,来自于体验之后的提纯,也来自...

by:雅清的空间

中医入门,生活中学中医

为什么许多养生保健都说温度,季节以及经络穴位与人体的健康有关系?这些说法有什么依据?本音频主要就讲解以下问题。在生活中人们从中医角度看,人为什么会生病呢?人体...

by:能量小罗

中医食补生活

北京卫视《养生堂》特约中医专家佟彤和中医世家的辛宁老师共同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教会你轻松易行的食疗补益办法!忙工作,忙家庭,却没时间养生?其实,吃是最简单最省事的...

by:讲养生

从生活中学中医|小玉博士道中医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误以为中医难懂不易学,其实,中医是一门非常生活化的医学,只不过其中的很多东西已经渗入到我们的日常习惯中,所以很难觉察。比如,脸上长痘痘时,可以...

by:五行萌主

中医与健康生活

健康的生活方式决定你的未来幸福,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中医理念为你的未来幸福保驾护航。

by:天崖侠医

中医是一种生活方式

中医是一种生活方式,营养美食吃出活力。中医讲究药食同源,这些日常小知识你值得拥有。

by:锦囊君

听听中医,健康生活

本音频有视频课程,大家可以在“传艾微课”公众平台观看。本视频由传艾微课公众平台授权喜马拉雅播出,是传艾微课韩永刚医师,北禹老师合作完成,并定期更新。北禹老师北禹...

by:传艾微课

鹤年堂《生活处处有中医》

有600年历史的鹤年堂,兢专中医养生文化。我是红姐,陪伴您,把中医养生真正融入生活,让您学会真养生,真的会治未病。守护您和您的家人的健康。每晚8点更新,欢迎收听...

by:红姐聊康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