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头山之行》文(李刚)

2021-08-12 16:55:0922:04 37
所属专辑:深蓝的小生活
声音简介

羊头山之行

文/李刚

清明小长假,不享受高速路免费的优待,都对不起这三天假期。

去哪儿呢?近处以后有机会去,远处嫌累不想去,就挑个不远不近的地方好了。我脑袋里闪过了“羊头山”这个名字,早就说去,一直未能成行。何不就此了却心愿?

羊头山是炎帝遗存所在地,清明造访,更有意义。

驱车走高速路,走二级路,走乡村路,到景点门外。买票后可以开车进入,进景区大门不远处有一方形水池,绿柳环绕,碧波轻漾,很是诱人。我们约定返回时再赏此景,便直入景区。

神农庙

几乎是在两条山岭的环抱中,有一片开阔地带,方砖墁地,中间凸起矮矮的圆形地面,正中矗立着一尊5米左右的塑像,手托谷穗,目光坚毅,是炎帝无疑。塑像身后呈半圆形排列12根巨大的青石柱子,皆有浮雕。再向后望,渐高的地势,两侧松柏夹道,无数的台阶尽头,隐约有一座庙宇。

天气阴沉,近日下过小雨,空气润湿。拾级而上,两旁的柏树巍然站立,矮小的松树却倒伏在地,像被风雨侵袭过。举目两眼苍翠,抬脚一心旷辽。石阶尽头的庙宇渐渐近了,那青瓦盖朱门、蓝檐挂红灯的地方,是不是关于炎帝的真正的起点?果然,更近了,匾额上“神农庙”三个字赫然在目。

轻迈脚步,我们在这神圣的地方不敢高声言语。正殿有塑像,有香炉,侧堂里则是文字介绍炎帝功绩。前后院各有一处小水池,枯叶浮在水面,锦鲤潜游水底。后院有一座三层高的石塔,通体黄色,缀以红蓝描画,石阶底座,葫芦形宝顶,黑底描金“极乐世界”四字。一层的小洞里有香灰散落,想来是焚香拜神之处。

从侧门进入正殿,精美的壁画让我瞠目结舌。除去门窗,墙壁上全部是神话故事,都是关于炎帝的上古传说。这些壁画虽是现代作品,但精美的构图,精致的描绘,还是让人叹为观止。头顶上雕梁画栋,五色生辉。进正门一米多就是镀金的炎帝神像,端坐神台,红布遮盖脚下石座,很是威严。

石窟

红色的庙墙外古树参天,树下石桌石凳,更增几分清幽。这里是登山的起点。我们沿石阶而上,起初地势不是太陡,树木也较稀疏。但走了20多分钟后,台阶逐渐变陡,山路两侧灌木丛生,在路上方形成一个拱门形状,虽然没有葱茏的枝叶,但稠密的枝条还是将路围成了一个有顶棚的通道。倘若是盛夏,必定是钻行于绿色遮蔽之下,有诗意,却也闷热。路中偶见几株松树,姿态各异,或如迎客之态,或是醉卧之形。 春意还未普降山间,枝条多为灰白色,绿意不浓,远处山坡上有簇簇白花,脚下草丛中有点点新绿。

行至半山,终于看到了梦寐以见的石窟。我此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欣赏羊头山的石窟艺术。现在我眼前是一整块巨大的砂石,年代久远,黄白色的表层有雨水冲刷的黑色,还有苔藓的痕迹。表面雕刻了大大小小的佛像,有直接在表面刻出的,有凿出小的石坑,再在石坑里刻出的。单是这前后左右的大小浮雕已经足够吸引人了,然而在巨石中间还有惊人发现,那是一个硕大的石洞,精美的洞门两边各有一个站立的佛像,洞门里的空间挺大,弯腰钻进四五个成年人不是问题。后面的石壁正中有一尊佛像正对洞门,两旁有对称的小佛,石壁上布满了一两寸大小的佛像,刻得较为写意,大致有个形态而已。走到巨石侧面,居然还有一个稍小的石洞,里面也有大小佛像。这才是真正的“一石两窟”! 据说这些石窟石像凿于北魏时期,距今已1500年,风吹雨打,人为破坏,加之砂石本性易被风化,很多石像残破不全了。石窟旁有一树白花,枝条缀满花瓣,探在石像头上,沧桑之外有了些许温馨。

沿途还有一些类似的石窟,或大或小,皆是因石头的形势而开凿洞窟,里外满布石像。千百年后,刀砍斧凿的线条依旧清晰,仙人面孔残损不见,但裙幅飘带仍有当风之神采,手足姿态仍有羽化之仙气。还有不少堆砌的小型石塔,看似临时拼凑,实际有些年头,但都残缺不整。石窟石塔的雕凿都极其精致,人物、服装、花纹、缀饰、石檐、石柱等等,都精细入微。那些古代工匠在这坚硬巨石上是用怎样的虔诚和信心一点点刻出心里崇拜的神佛啊!他们粗糙开裂的手一刻不停,粗糙的布满石粉的眼睑微眯,如何雕琢出如此惊艳后人的艺术品!然而,后世竟然不知他们是谁!

有一座“千佛塔”,是大约2米多高的一块石头,但除底部有几尊稍大的佛像外,塔身上面四周刻满小小佛像,总计六层。我没有数具体数字,但刻出这么多小佛肯定是很费心力的,尽管每一个都不太细致。

羊头

登至石阶顶端,有祭天台。攀上平台,朝山下望去,这里正对半山尚未修缮完工的庙宇,和山谷里的方形水池。那个山脚下的炎帝像和神农庙被半山的庙挡住了视线,但也应该在这条线上。祭天台左右各有一座山头,右边的有标志,曰“神农岭”,一条小路蜿蜒而上。我们就先爬这个山头吧!

石阶不稳,有松动迹象,上下都需小心,且一路都无扶栏,迎面而来的游人有拄着棍子的。地势足够高了,崖边的松树更显临风倨傲之态。斗折的山路走了几百米,在松柏掩映中有两座相距几十米的石塔,下面这座架着横竖搭成的钢管,正在维修,上面那座围着铁链。两石塔都是发黄的砂石堆砌而成,岁月的侵蚀已然让它们改变了最初的肤色,藏在树丛中,更显古朴宁静。山路由石头随意摆放而成,与一路而来的石阶不同,这一段高低不平,恐怕是最古老时代的人为上山敬佛而砌。

有三四人喧哗声在一座石塔后响起,“我记得羊头在此啊!”羊头山,果真有羊头?我疑虑顿起。小心地绕过去,后面居然还有一座石塔,几个人在找寻交谈。“哈!在这里!”一人大叫。其余几人围过去,我也赶紧凑上去,这石塔的底座是一块大石头,石头的一个角雕刻了一只羊头,并不显眼,隐约可见蜷曲的羊角和羊眼羊嘴的轮廓。这是羊头山的来历?我不知道。近旁有一株怪异的松树,离地一两米处枝干分叉,竟然平展着伸向四方。怪松颇像莲花座,而且树皮光滑,看来常有人用手摩挲,或是直接坐于其上。在这山巅,石塔,羊头,怪松,夜夜吹着山风照着朗月,谈论着关于炎帝的往事,岂不成仙成精?

石窟

祭天台往左走的路稍平缓,石阶较少。一个巨大石窟侧在路边,成将倾之势,悬空的一半被一根石梁撑着。旁边的牌子上说,它是从山头翻滚下来的,但是何时之事,连当地80岁的老人也不清楚。这石窟同样雕琢精美,佛像体态匀称,石门刻画精细。因为侧翻,石门朝上,我看不见里面的景象,估计与前几窟相似,都有大小佛像,也都被破坏了。我们对未知的恐惧和膜拜一方面产生了虔敬膜拜的皈依心理,另一方面又催生了践踏破坏的报复心理。是不是拜了佛,却未得理想的结果,就神佛不惧,胆敢扬手砸毁?要知道敬佛敬的是自己的心,是对这个世界的慈善,是一份得与失都接受的平静,是内心的无悔与无憾。礼敬神佛,原本不是一场交易。功德箱里的纸币硬币,只是一种可笑的“投资”,预期丰厚的回报,不曾想佛祖脸上的笑容那么意味深长。存善因,行善事,自得善果,佛祖自然保佑。当然,不乏狂热年代破除封建的胆大荒唐,君不见,那些目空一切,以无知为炫耀的人,结局都异常凄惨?天地大化,自有因果,能行善者,必得善终。

山石铺成小路,两边枯草茂盛,两棵松树静立路旁,一树山花迎风绽放。眼前又是一座正在维修的庙宇,回廊支着架板,砖石沙灰一地。庙前几树白花开得正旺,有人无人它们不在乎,它们是开给自己看的。站在庙前空旷处,吹着山风,万千红尘尽收眼底,人间百年不过须臾。抛却此身烦恼事,不辞长做山中人。

在翻滚的石窟不远处有一条岔路,嘱咐妻女往前慢走,我走进岔路一探究竟。路的那一端又是一个石窟,在这静谧之处藏身,石洞的门像张大的口,喊出无声的苍凉。

水池

下山的路走得很快,两脚踏上神农庙前的石板时,才觉得一头大汗。上山都没有出汗,下山反而汗流不止。

将车停在水池边,我们漫步柳树下。微风吹来,柳条含情,水波含笑。水边立着石桩,刻着盘龙。灰石,碧水,柳绿,远处的苍山,山上的白花,这一幅春景美艳无边。我们选好了角度,拍了几张照片,效果不错!

炎帝寝宫

回去的路边有个村子,来时就见“炎帝寝宫”四字,我们便进去看看。一座塌了半边的拱门,工人正在修缮。沿旁边的水泥台阶走上去,庙门紧闭,但侧门开着。走进去,却见一堵后墙,绕过背面,所谓的背面原来是正面,这是一座戏台。一只鸽子咕咕叫着,悠闲地走来走去,并不怕人。正对戏台的是庙堂,后面还有庙,柏树扭着身子傲然而立。一张案几置于门外,几头镶着黄铜的衔环兽首,虽不大,但极具威厉之感。庙院里很安静,没有别的人,敞开的房门里空空的,或者堆放着一些建筑材料。这里正在进行整修,还没有完工。新与旧能不能完美结合?老物件一眼就能看出来,嫁接的新东西虽然鲜亮,但没有经历风霜,缺少味道。

每到一处亭台楼阁,我总是有意识地寻觅真正的史迹遗存,我喜欢触摸那些老砖老木老石头,摸着它们,我就摸到了历史的脉搏。

午饭

看看表,两点了,午饭还没着落呢!幸亏来时带了吃的,否则哪有体力爬山,走那么远的路?车到二级路,我们没有右拐返回,而是向左,继续前行。几分钟后,到神农镇上,错过饭点,就找一小馆,点几份砂锅米线,要一屉肉包子,再来几个肉夹馍。简单,吃得满头冒汗。问老板娘,可有别的景点?浓重的高平口音告诉我们,不远处还有炎帝陵。道谢付账出门,重新上路,我们也做一回边走边看的旅人,若侠客行走江湖一般心怀天涯,随心所欲,如此甚好。

炎帝陵

驱车再走几分钟,远远看见路边有不少人在干活,停车场有不少车,应该就是这里了。工人在平整土地,种植花木,洒水车喷水浇灌草坪。

停好车,抬头而望,一座门楼挺拔壮美,上书“炎帝陵”三个大字。门楼后面是一条宽阔大道,至少几百米长。路边新植的松树都被几根木杆交叉扶着,新土回填的树坑里一汪浊水,许多人还在忙碌着种树,栽花,浇水。听说四月初八这里要正式开门迎客,一切准备工作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爬上了羊头山,走过了崎岖山路,现在信步于这平坦开阔的直道,心胸不禁敞开了许多。直道尽头是12组台阶,每组9级,共108级,中国最传统的数字。每一组台阶中间都有一块双龙浮雕,张牙舞爪,姿态各异。一组之上走几步平路,再上一组。上到顶回头一望,花木丛丛,人影匆匆,一派生机。

庞大的院落里,前中后共三座大殿,都在施工中。每迈进两扇巨门,头顶必是繁复的花纹和雕饰,尚未请来佛像,大殿里空荡荡的。三座大殿地势逐渐升高,右侧是长长的回廊。最后一座大殿右侧有一座门洞,穿过去,一座巨大的圆丘赫然在目。石块砌边,中间堆土,一块石碑写着“炎帝陵”。这石碑并不高大,但是真品,据说是唐代所刻。这是高平作为炎帝故里的极有力的证据。只是那高大的黄土堆下,真的安睡着中华民族的祖先吗?不管有没有,我们祭奠先祖、不忘血脉的情感是真的。炎帝或许更像一个文化符号,承载了十几亿炎黄子孙的追思与怀念。纪念炎帝,就是纪念我们的根。从历史的土层深处,炎黄二帝,甚至三皇五帝,萌发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嫩芽,并蓬勃茁壮,无论多么深重的灾难,内乱有之,外患有之,天灾有之,人祸有之,这条根不曾断裂。中国人是极其重视根脉文化的,追溯历史,就是为了寻根,为了牢记自己从哪里来,只有知道这些过去,才能知道自己将要到哪里去。没有历史的民族是可怜的,是肤浅的,不懂尊重历史的民族是可悲的,是没有明天的。

院中有钟鼓各一,撞几下钟,敲几下鼓,钟鸣鼓应之间,民族的历史余音袅袅。几树玉兰花开得极盛,开放的花瓣像一只只小手,飘落的花瓣散在草地上,孩子捡起一片,嗅一嗅,香气扑鼻。

该走了,我回头再看看这宏大的建筑,这里安放的是天下华人的沉思与追念,那么也把这份追念安放在我心里吧!无论走到哪里,我知道,我来自哪里。

回程时,阳光透过云朵的缝隙投射下来,像舞台灯光,像神殿佛光,更像先祖目光,静静地看着我们,看我们奔波红尘,看我们不忘初心。

这个清明节,我得到了沉静安然的灵魂。

作者简介:

李刚,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语文教师,语文湿地栖居者。根不深挚爱大地,叶不茂期待春风。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大哥远故事会山东之行

大哥远故事会山东之行,大哥远去往山东的故事,爆笑如雷,嘎嘎权威,希望大家喜欢!

by:心事全写在脸上啊

缅北之行

这是本人不经意间发现的小说,我不知是否是真实性,但看完之后,周边的空气都冷了好几度。推荐给大家,本人业余播讲,如伤害了各位的小耳朵,请见谅!不做商业用途,侵权告...

by:幻羽心梦

印度之行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莫尔太太和阿黛拉·奎斯蒂德小姐结伴来到印度的小城昌德拉布尔,探望担任殖民地官员的儿子和未婚...

by:上海译文出版社电子书

夜之行走

道法本无多,南辰贯北河;总成一个字,降尽世间魔。在这个年代,一辈子被黑暗侵蚀,却有一辈子致力于驱逐黑暗,人们称呼他们为“夜之行走”!小说作者,无糖乌龙,90后文...

by:栗茶德Vox

微光之行

男主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孤儿学生党,在寄养家庭的欺凌之下,他选择离家出走。为了找到自己的父母,与好兄弟玩灵异游戏,却无意卷入一件灵异事件中,从此踏上了他的探灵寻亲之...

by:勇先森谈

乾坤之行

【内容简介】一个少年,一个尚未知道出路在哪里的普通读书人。无意获一神奇莫测乾坤石,彻底改变与世浮沉、草间存活的命运。从此,身涉修真界这个最大江湖,行走乾坤,难以...

by:冬雪享听

羊头计划(烽火逃兵谜底

记忆像是倒在掌心的水,不论你摊开还是紧握,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一滴流淌干净,烽火狼烟的岁月,活着就是最大的奢望!活着就是幸运!活着就是幸福!谁是隐...

by:烟雨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