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夜泊牛渚怀古: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2021-08-15 21:20:0308:45 403
声音简介
自古知音难遇,明知空忆还要忆,此情欲谁知?自励,强行者有志。纵是枫叶正纷飞。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牛渚:山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北。诗题下有注: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
⑵西江:从南京以西到江西境内的一段长江,古代称西江。牛渚也在西江这一段中。
⑶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袁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⑷高咏:谢尚赏月时,曾闻诗人袁宏在船中高咏,大加赞赏。
⑸斯人:此人,指谢尚。
⑹挂帆席:扬帆驶船。一作“洞庭去”。
⑺落:一作“正”。[1]
白话译文
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蔚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游云。
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徒然地怀想起东晋谢尚将军。
我也能够吟哦袁宏的咏史诗,可惜没有那识贤的将军倾听。
明早我将挂起船帆离开牛渚,这里只有满天枫叶飘落纷纷。[1]
创作背景
此诗自伤不遇知音,当作于李白青年时代名声未振之时,诗云“明朝挂帆席”,疑作于开元十五年(727年)秋完成“东涉溟海”后溯江往洞庭拟安葬友人吴指南途经牛渚时所作。[2]
牛渚,是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端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此诗题下原有注说:“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据《晋书·文苑传》记载:袁宏少时孤贫,以运租为业。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秋夜乘月泛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非常赞赏,于是邀宏过船谈论,直到天明。袁宏得到谢尚的赞誉,从此声名大著。题中所谓“怀古”,就是指这件事。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首句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次句写牛渚夜景,大处落墨,展现出一片碧海青天、万里无云的境界。寥廓空明的天宇,和苍茫浩渺的西江,在夜色中融为一体,越显出境界的空阔渺远,而诗人置身其间时那种悠然神远的感受也就自然融合在里面了。
三、四句由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谢尚牛渚乘月泛江遇见袁宏月下朗吟这一富于诗意的故事,和诗人眼前所在之地(牛渚西江)、所接之景(青天朗月)的巧合,固然是使诗人由“望月”而“怀古”的主要凭藉,但之所以如此,还由于这种空阔渺远的境界本身就很容易触发对于古今的联想。空间的无垠和时间的永恒之间,在人们的意念活动中往往可以相互引发和转化,陈子昂登幽州台,面对北国苍莽辽阔的大地而涌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登幽州台歌》)之感,便是显例。而今古长存的明月,更常常成为由今溯古的桥梁,“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月下吟》),正可说明这一点。因此,“望”、“忆”之间,虽有很大跳跃,读来却感到非常自然合理。“望”字当中就含有诗人由今及古的联想和没有明言的意念活动。“空忆”的“空”字,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也暗示了这份回忆注定没有回应,暗逗下文。
如果所谓“怀古”,只是对几百年前发生在此地的“谢尚闻袁宏咏史”情事的泛泛追忆,诗意便不免平庸而落套。诗人别有会心,从这桩历史陈迹中发现了一种令人向往追慕的美好关系—贵贱的悬隔,丝毫没有妨碍心灵的相通;对文学的爱好和对才能的尊重,可以打破身份地位的壁障。而这,正是诗人在当时现实中求之而不可的得。诗人的思绪,由眼前的牛渚秋夜景色联想到往古,又由往古回到现实,情不自禁地发出“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的感慨。尽管自己也象当年的袁宏那样,富于文学才华,而象谢尚那样的人物却不可复遇了。“不可闻”回应“空忆”,寓含着世无知音的深沉感喟。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象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秋色秋声,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
诗意明朗而单纯,并没有什么深刻复杂的内容,但却具有一种令人神远的韵味。这种神韵的形成,离不开具体的文字语言和特定的表现手法。这首诗,写景的疏朗有致,不主刻画,迹近写意;写情的含蓄不露,不道破说尽;用语的自然清新,虚涵概括,力避雕琢;以及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的手法等等,都有助于造成一种悠然不尽的神韵。李白的五律,不以锤炼凝重见长,而以自然明丽为主要特色。此篇行云流水,纯任天然。这本身就构成一种萧散自然、风流自赏的意趣,适合表现抒情主人公那种飘逸不群的性格。诗的富于情韵,与这一点也不无关系。[1]
名家点评
《沧浪诗话》:有律诗彻首尾不对者。盛唐诸公有此体,如孟浩然诗“挂席东南望……”之篇,又太白“牛渚西江夜”之篇,音韵铿锵,八句皆无对偶者。
《带经堂诗话》:或问“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答曰:太白诗“牛渚西江夜……”,诗至此,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拌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古唐诗合解》:此诗以古行律,不拘对偶,盖情胜于词者。
《唐诗成法》:先写“无片云”为月明地,正写夜泊兼客怀。望月月愈明,人愈不寐,为怀古地,谢将军“牛渚”事还本题,只一句,却用二句自叹不遇,正写“怀”字。结落叶纷纷,止写秋景,有馀味。三句一解,六句两解,五律中奇格,与“卢橘为秦树”、少陵《送裴二虬尉永嘉》同法。诗格了然,而人以为怪,不可解。
《唐宋诗醇》:白天才超迈,绝去町畦,其论诗以兴寄为主,而不屑于排偶、声调,当其意合,真能化尽笔墨之迹,迥出尘埃之外。司空图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严羽云:“镜中之花,水中之月,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论者以此诗及孟浩然《望庐山》一篇当之,盖有以窥其妙矣。羽又云:“味在酸咸之外。”吟此数过,知其善于名状矣。吴昌棋曰:《长信》犹用对起、此篇全散,如海鹤凌空、不必鸾凤之苞彩。田雯曰:青莲作近体,如作古风,一气呵成,无对待之迹,有流行之乐,境地高绝。
《唐诗笺注》:不粘不脱,历落情深。
《诗法易简录》:通首单行,一气旋折,有神无迹。
《精选五七言律耐吟集》:举头千古,独往独来,此为佳作,一清如水,无迹可寻。
《竹林答问》:盛唐人古律有两种:其一纯乎律调而通体不对者,如太白“牛渚西江月”、孟浩然“挂席东南望”是也。其一为变律调而通体有对有不对者,如崔国辅“松雨时复滴”、岑参“昨日山有信”是也。虽古诗仍归律体。故以古诗为律,惟太白能之,岑、王其辅车也;以占文为诗,唯昌黎能之,少陵其少路也。
《唐诗三百首》:陈婉俊补注:以谪仙之笔作律,如豢神龙于池沼中。虽勺水无波,而屈伸盘拿,出没变化,自不可遏。须从空灵一气处求之。
《唐宋诗举要》:吴曰:挺起清健。王孟无此笔(“余亦”句下)。
《李太白诗醇》:严云:一结凄然。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看云时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这与作者的名句“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从意境、风格、形象、写法角度比较,有何异同?

看云时

都知自古知音难遇,可你明知空忆还要忆,此情竟欲谁知?自励,强行者有志。纵是枫叶正纷飞,也挂云帆去:失意一时万不失济沧海志。

猜你喜欢
遇见良渚

5月18日,以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保护和申遗为主题的广播剧《遇见良渚》正式全网上线。该剧紧扣习近平总书记“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的重...

by:FM93浙江交通之声

怀古探案

她,空有怀古之名却最终死于非命!重生后翻阅史册,史中记载,前朝白家之女怀古,成婚前夕突得疾病而亡。她不平,不解,亦无答案。今生仍有怀古之名,却成为侍从,再非世族...

by:燕子256306870ly

李白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by:洞庭烟雨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

by:惺惺相惜8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by:lie流伶

神秘国境:良渚

《神秘国境:良渚》以声音为媒,邀请专家,全方位、立体化展现良渚古国的考古价值和历史地位、考古历程和发现、玉石崇拜、社会政治特征、生产生活方式、水利突破、消失之谜...

by:HY960华语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