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长门怨二首: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2021-08-25 16:28:1412:16 421
声音简介
“玲珑望秋月”,与“秋月欲到长门殿”相望,你所想所见为何?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还有长门怨,同为宫怨,有何不同?
“月光欲到长门殿”跟“月光照到长门殿”,一字之别,相差几何?
长门怨二首
其一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其二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长门怨:古乐府诗题。据《乐府解题》记述:“《长门怨》者,为陈皇后作也。后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相如为作《长门赋》。……后人因其《赋》而为《长门怨》。”陈皇后,小名阿娇,是汉武帝皇后。汉武帝小时曾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⑵天回北斗:北斗七星。古人往往据初昏时斗柄所指方向以定季节《鹖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此句谓时令已入秋。
⑶金屋:武帝幼时,其姑馆陶长公主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否?”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指其女阿娇问好否,帝笑对曰:“好,若得阿娇,当做金屋贮之。”见《汉武故事》。
⑷桂殿:指长门殿。不记春:犹不记年,言时间之久长。
⑸四屋:四壁。
⑹明镜:指月亮。
白话译文
其一
北斗七星高高地挂在西楼的上空,寂寞的金屋里只有那萤火在流动。
月光即使照到长门殿,恐怕在凄凉的深宫后院也只会生出许多哀愁。
其二
桂殿哀愁的生活长久得已记不得多少年;屋内四壁已积起秋的尘埃。
夜里青天上高挂着镜子般的明月,只照射着长门宫里那孤寂的情怀。
创作背景
根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这两首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二载(743年)。当时李白四十三岁,在长安待诏翰林。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李白的这两首诗是借“长门怨”这一乐府旧题来泛写宫人愁怨的。两首诗表达的是同一主题,分别来看,落想布局,各不相同,合起来看,又有珠联璧合之妙。
第一首,通篇写景,不见人物。而景中之情,浮现纸上;画外之人,呼之欲出。
诗的前两句“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点出时间是午夜,季节是凉秋,地点则是一座空旷寂寥的冷宫。唐人用《长门怨》题写宫怨的诗很多,意境往往有相似之处。沈佺期的《长门怨》有“玉阶闻坠叶,罗幌见飞萤”句,张修之的《长门怨》有“玉阶草露积,金屋网尘生”句,都是以类似的景物来渲染环境气氛,但比不上李白这两句诗的感染力之强。两句中,上句着一“挂”字,下句着一“流”字,给人以异常凄凉之感。
诗的后两句“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点出题意,巧妙地通过月光引出愁思。沈佺期、张修之的《长门怨》也写到月光和长门宫殿。沈佺期的诗写“月皎风泠泠,长门次掖庭”,张修之的诗写“长门落景尽,洞房秋月明”,写得都比较平实板直,也不如李白的这两句诗的高妙和深沉委婉。原本是宫人见月生愁,或是月光照到愁人,但这两句诗却不让人物出场,把愁说成是月光所“作”,运笔空灵,设想奇特。前一句妙在“欲到”两字,似乎月光自由运行天上,有意到此作愁;如果说“照到”或“已到”,就成了寻常语言,变得索然无味了。后一句妙在“别作”两字,其中含意,耐人寻思。它的言外之意是:深宫之中,愁深似海,月光照处,遍地皆愁,到长门殿,只是“别作”一段愁而已。也可以理解为:宫中本是一个不平等的世界,乐者自乐,苦者自苦,正如裴交泰的一首《长门怨》所说:“一种蛾眉明月夜,南宫歌管北宫愁。”月光先到皇帝所在的南宫,照见欢乐,再到宫人居住的长门,“别作”愁苦。
从整首诗看,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以斗柄横斜为远景、以空屋流萤为近景的月夜深宫图。境界是这样的阴森冷寂,读者不必看到居住其中的人,而其人处境之苦、愁思之深已经可想而知了。
第二首诗,着重言情。通篇是以“我”观物,缘情写景,使景物都染上极其浓厚的感情色彩。上首到结尾处才写到“愁”,这首一开头就揭出“愁”字,说明下面所写的一切都是愁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感。
诗的首句“桂殿长愁不记春”,不仅揭出“愁”字,而且这个愁是“长愁”,也就是说,诗中的人并非因当前秋夜的凄凉景色才引起愁思,而是长年都在愁怨之中,即使春临大地,万象更新,也丝毫不能减轻这种愁怨;而由于愁怨难遣,她是感受不到春天的,甚至在她的记忆中已经没有春天了。诗的第二句“黄金四屋起秋尘”,与前首第二句遥相绾合。因为“金屋无人”,所以“黄金四屋”生尘;因是“萤火流”的季节,所以是“起秋尘”。下面三、四两句“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又与前首三、四两句遥相呼应。前首写月光欲到长门,是将到未到;这里则写明月高悬中天,已经照到长门,并让读者最后在月光下看到了“长门宫里人”。
这位“长门宫里人”对季节、对环境、对月光的感受,都是与众不同的。春季年年来临,而说“不记春”,似乎春天久已不到人间;屋中的尘土是不属于任何季节的,而说“起秋尘”,给了尘土以萧瑟的季节感;明月高悬天上,是普照众生的,而说“独照”,仿佛“月之有意相苦”(唐汝询《唐诗解》)。这些都是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所说的“无理而妙”,以见伤心人别有怀抱。整首诗采用的是深一层的写法。
这两首诗的后两句与王昌龄《西宫秋怨》末句“空悬明月待君王”一样,都出自司马相如《长门赋》“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但王昌龄诗中的主角是在愁怨中希冀得到君王的宠幸,命意是不可取的。李白的诗则活用《长门赋》中的句子,另成境界,虽然以《长门怨》为题,却并不抱泥于陈皇后的故事。诗中展现的,是在人间地狱的深宫中过着孤寂凄凉生活的广大宫人的悲惨景况,揭开的是冷酷的封建制度的一角。
名家点评
杨齐贤集注、萧士赟补注《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此诗皆隐括汉武帝陈皇后事,以比玄宗皇后,其意微而婉矣。
梅鼎祚、屠隆《李杜二家诗钞评林》:二首萧注以感明皇废王后作,然此或自况耳。古宫怨诗大都自况。
陆时雍《唐诗镜》:一诗用意高妙,气格雄深。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太白《长门怨》二诗,才情藻拔,自有一种超胜之韵,极即(慨)极悲,何必再读《长门赋》!
其一
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全首不言怨,末句怨而复怨。
胡应麟《诗薮》:太白《长门怨》:“天回北斗挂西楼……”江宁《西宫曲》:“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李则意尽语中,王则意在言外。然二诗各有至处,不可泥执一端。大概李写景入神,王言情造极。王宫词乐府,李不能为;李览胜纪行,王不能作。
唐汝询《唐诗解》:上联因时而叙景,下联即景生愁。月本无心,哀怨之极,觉其有心耳。
黄生《唐诗摘钞》:含意甚深,故曰“诗可以怨”,何必定云“枉把黄金买词赋,相如原是薄情人”,始为此题本色语?
刘邦彦《唐诗归折衷》:唐云:怨在“欲到”、“别作”四字。
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上二语实写,第三句空中陡起,奇辟惊人。“金屋无人”已含愁,又下“欲到”、“别作”四字一转,更觉咀味不尽。
黄叔灿《唐诗笺注》:“别作”、“一段”四字,令人咏味不尽。
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只从“金屋”、“长门”着想,解此诗意,已尽得矣。
其二
唐汝询《唐诗解》:前篇因秋而起秋思,此篇则无时非秋矣。“独”字甚佳,见月之有意相苦。
黄叔灿《唐诗笺注》:曰“不记春”,曰“起秋尘”,形容长愁无尽,不觉春去而秋至也。下二句就长夜之愁托出“独照”二字,说怨意妙。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写出凄凉奇况,所谓善于言愁。
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情思不如江宁,正以气格胜。通首不言怨,怨在言外。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首句桂殿秋与春对举者,言含愁独处,但见秋之萧瑟,不知有春之怡畅也。次句四面黄金涂壁,华贵极矣,而流尘污满,则华贵于我何预,只益悲耳。后二句言月镜秋悬,照彻几家欢乐,一至寂寂长门,便成独照,不言怨而怨可知矣。
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严沧浪曰:前首言愁已清微;此但举如此光景,不言愁,愈不堪。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看云时

同为写宫怨,“玲珑望秋月”,与“秋月欲到长门殿”的月亮,可是一样的秋月吗?

看云时

同为宫怨,“玲珑望秋月”,与“秋月欲到长门殿”的月亮,都是一样的秋月吗?

猜你喜欢
李白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by:洞庭烟雨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by:lie流伶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

by:惺惺相惜8

李白的诗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信,潇洒,豪气,这就是诗仙李白!我喜欢!欢迎光临我的微信童书小店:何足道斋生的小店——葫芦弟弟童书馆的推广小店。htt...

by:米子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