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美文推介】丰子恺《过年》

2021-11-11 08:00:0029:22 263
声音简介

11.11【文学经典系列听书活动】丰子恺《过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美文推介】丰子恺《过年》    

                                  聆听百年经典   感受时代脉搏

       大家好!我是晓梅老师。感谢大家收听我们在喜马拉雅上推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美文推介”栏目。这个栏目是我们“文学经典系列听书活动”的一个板块。今天为大家推介的是丰子恺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随笔《过年》,一起感受一下大师记忆中的“年味”吧。


                                           《过年》

                                                 丰子恺

       我幼时不知道阳历,只知道阴历。到了十二月十五,过年的气氛开始浓重起来了。我们染坊店里三个染匠司务全是绍兴人,十二月十六要回乡。十五日,店里办一桌酒,替他们送行。这是提早办的年酒。商店旧例,年酒席上的一只全鸡,摆法大有讲究:鸡头向着谁,谁要被免职。所以上菜的时候,要特别当心。但是我家的店规模很小,店里三个,作场里三个人一共只有六个人。这六个人极少有变动,所以这种顾虑极少。但母亲还是当心,上菜时关照仆人,必须把鸡头向着空位。

       十六日,司务们一上去,染缸封了,不再收货,农民们此时也要过年,不再拿布出来染了。店里不需接生意;但是要算帐。整个上午,农民们来店还帐,应接不暇。下午管帐先生送进一包银元来,交母亲收藏。这半个月正是收获时期,一家一店许多人的生活都从这里开花。有的农民不来还账,须得下去收。所以必须另雇两个人去收账。他们早出晚归,有时拿了鸡或米回来。因为农家付不出钱,将鸡或米来作抵偿。年底往往阴雨,收账的人拖泥带水回来,非常辛苦。所以每天的夜饭必须有酒有肉。学堂早已放年假,我空闲无事,上午总在店里帮忙,写“全收”簿子。吃过中饭,管账先生拿全收簿子去一算,把算出来的总数同现款一对,两相符合,一天的工作便算完成了。
       从腊月二十日起,每天吃夜饭时光,街上叫“火烛小心”。一个人蓬蓬地敲着竹筒,口中高赋,“寒冬腊月,火烛小心,柴间灰堆!灶前灶后!前门闩闩!后门关关……”这声调有些凄惨。大家提高警惕。我家的贴邻是王囝囝豆腐店,豆腐店日夜烧砻糠,火烛更为可怕。然而大家都说不怕,因为明朝时光刘伯温曾在这一带地方造一条石门槛,保证这石门槛以内永无火灾。
       廿三日晚上送灶。灶君菩萨每年上天约一星期,廿三夜上去,大年夜回来。这菩萨据说是天神派下来监视人家的,每家一个。大约就像政府委任官吏一般,不过人数(神数)更多。他们高踞在人家的灶山上,嗅取饭菜的香气。每逢初一、月半,必须点起香烛来拜他。廿三这一天,家家烧赤豆糯米饭,先盛一大碗供在灶君面前,然后全家来吃。吃过之后,黄昏时分,父亲穿了大礼服来灶前膜拜,跟着,我们大家跪拜。拜过之后,将烛君的神像从山上请下来,放进一顶灶轿里。这灶轿是白天从市上买来的,用红绿纸张糊成,两旁贴着一副对联上写“上天奏善事,下界保平安”。我们拿些冬青柏子,插在灶轿两旁,再拿一串纸做的金元宝挂在轿上;又拿一点甜麦锅饼来,粘在灶君菩萨嘴上。这样一来,他上去见了天神,粘嘴粘舌的,话说不清楚,免得把人家的恶事全盘说出。于是父亲恭恭敬敬地捧了灶轿,捧到大门外去烧化。烧化时必须抢出一只纸元宝,拿进来藏在橱里,预祝明年有真金元宝进门之意。送灶君上天之后,陈妈妈就烧菜给父亲下酒,说这酒菜味道一定很好,因为没有灶君先吸取其香气。父亲也笑着称赞酒菜好吃,我现在回想,他是假痴假呆、逢场作乐。因为他中了这末代举人,科举就废,不得伸展,蜗居在这穷乡僻壤的蓬门败屋中,无以自慰,唯有利用年中事,聊资消遣,亦“四时佳兴与人同”之意耳。

       廿三送灶之后,家中就忙着打年糕。这糯米年糕又大又韧,自己不会打,必须请一个男工来帮忙。这男工大都是陆阿二,又名五阿二。因为他姓陆,而他的父亲行五。两枕“当家年糕”约有三尺长;此外许多较小的年糕,有二尺长的,有一尺长的;还有红糖年糕,白糖年糕。此外是元宝、百合、橘子等等小摆设,这些都是由母亲和姐姐们去做,我也洗了手去帮忙,但是总做不好,结果是自己吃了。姐姐们又做许多小年糕,形状仿照大年糕,预备二十七夜过年时拜小年菩萨用的。


       廿七夜过年,是个盛典。白天忙着烧祭品猪头、全鸡、大鱼、大肉,都是装大盘子的。吃过夜饭之后,把两张八仙桌接起来,上面供设“六神牌”,前面围着大红桌围,摆着巨大的铝制的香炉蜡台。桌上供着许多祭品,两旁围着年糕。我们这厅屋是三家公用的,我家居中,右边是五叔家,左边是加林哥家,三家同时祭起年菩萨来,屋子里灯烛辉煌,香烟缭绕,气象好不繁华!三家比较起来,我家的供张最为体面。何况我们还有小年菩萨,即在大桌旁边设两张茶几,也是接长的,也供一位小菩萨像,用小香炉蜡台,设小盆祭品,竟像是小人国里的过年。记得那时我所欣赏的,是“六神牌”和祭品盘上的红纸盖。这六神牌画得非常精美,一共六版,每版上画好几个菩萨、佛、观音、玉皇大帝、孔子、文昌帝君、魁星……都包括在内。平时折好了供在堂前,不许打开来看,这时候才展览了。祭品盘上的红纸盖,都是我的姑母剪的,“福禄寿喜”、“一品当朝”、“平升三级”等字,都剪出来,巧妙地嵌在里头。我那时只七八岁,就喜爱这些东西,这说明我对美术有缘。

       绝大多数人家廿七夜过年,所以这晚上商店都开门,直到后半夜送神后才关门。我们约伴出门散步,买花炮。花炮种类繁多,我们所买的,不是两响头的炮仗和劈劈拍拍的鞭炮,而是雪炮、流星、金转银盘、水老鼠、万花简等好看的花炮,其中万花筒最好看,然而价贵不易多得,买回去在天井里放,大可增加过年的喜气。我把一串鞭炮拆散来,一个一个地放。点着了火,立刻拿个罐头来罩住,“咚”的一声!连罐头也跳起来。我起初不敢拿在手里放,后来经乐生哥哥(关于此人另有专文)教导,竟胆敢拿在手里放了。两指轻轻捏住鞭炮的末端,一点上火,立刻把头旋向后面。渐渐老练了,即行若无事。

       正在放花炮的时候,隔壁谭三姑娘(关于此人另有专文)送万花简来了。这谭三姑娘的丈夫谭福山,是开炮仗店的。年年过年,总是特制了万花筒来分送邻居,以供新年添兴之用。此时谭三姑娘打扮得花枝招展,声音好比莺啼燕语。厅堂里的空气忽然波动起来。如果真有年菩萨在尚飨,此时恐怕都“停杯投箸不能食”了。
       夜半时分,父亲在旁边的半桌上饮酒,我们陪着他吃饭。直到后半夜,方才送神。我带着欢乐的疲倦躺到床上,钻进被窝里,朦胧之中听见远近各处炮竹之声不绝;想见这时候石门湾的天空中,定有无数年菩萨餍足了酒肉,腾云驾雾归天去了。
        “廿七廿八活急杀,廿九三十勿来拉,初一初二扮赌客,你没铜钱我有拉。”这是石门湾人形容某些债户的歌。年中拖欠的债,年底要来讨,所以到了廿七、廿八,便活急杀,到了廿九、三十,有的人逃往别处去避债,故曰勿来拉。但是有些人有钱不肯还债,要留着新年里自用。一到元旦,照例不准讨债,他便好公然地扮赌客,而且慷慨得很了。我家没有这种情形,但是也总有人来借掇,也很受累。况且家事也忙得很,要掸灰尘,要祭祖宗,要送年礼。倘是月小,更加忙迫了。


       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店里早已经摆出风灯,插上岁烛。吃年夜饭的时候,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如果吃三碗,必须再盛一次,哪怕盛一点点也好,总之要凑成双数。吃饭时母亲分送压岁钱,我得的记得四角,用红纸包好,我全部用以买花炮。吃过年夜饭,还有一出滑稽戏呢!这叫“毛糙纸揩洼”,“洼”就是屁股。一个人拿一张粗纸,把另一个人的嘴揩一揩。意思是说:你这嘴巴是屁股,你过去一年中所说的不祥的话,例如“要死”之类都等于放屁。但是人都不愿意被揩,尽量逃避。然而揩的人很调皮,出其不意,突如其来,哪怕你是极小心的人,也总会被揩。有时其人出前门去了,大家就不提防他。岂知他绕了个圈子,悄悄地从后门进来,终于被揩了去。此时笑声、喊声充满了一堂。过年的欢乐空气更加浓重了。

       于是陈妈妈烧起火来放“泼留”。把糯米谷放进热镬子里,一只手用铲刀搅拌,一只手用蓑帽遮盖。那些糯谷受到热度,爆裂开来,若非用蓑帽遮盖,势必纷纷落地,所以必须遮盖。放好之后,拿出来堆在桌子上,叫大家拣泼留。“泼留”两字应该怎样写,我实在想不出,这里不过照声音记录罢了,拣泼留,就是把砻糠拣出,剩下纯粹的泼留,新年里客人来拜年,请他吃糖汤,放些泼留。我们小孩子也参加拣泼溜,但是一面拣,一面吃。一粒糯米放成蚕豆来大,像朵梅花,又香又热,滋味实在好极了。

       黄昏,渐渐有人提了灯笼来收帐了。我们就忙着“吃串”。听来好像是“吃菜”,其实是把每一百铜钱的串头绳解下来,取出其中三四文,甚至七八文,只剩九十六七文,或甚至九十二三文,当作一百文去还帐。吃下来的“串”,归我们姐弟们作零用。我们用这些钱还账,但我们收来的帐,也是吃过串的钱。店员经验丰富,一看就知道这是“九五串”,那是“九二串”的。你以伪来,我以伪去,大家不计较了。这里还得表明:那时没有钞票,只有银洋、铜板和铜钱。银洋一元等于三百个铜板,一个铜板等于十个铜钱。我那时母亲给我的零用钱。是每天一个铜板,即十文铜钱。我用五文买一包花生,两文买两块油沸豆腐干,还有三文随意花用。

       街上提着灯笼讨债的,络绎不绝,直到天色将晓,还有人提着灯笼急急忙忙地跑来跑去。灯笼是千万少不得的。提灯笼,表示还是大年夜,可以讨债;如果不提灯笼,那就是新年,欠债的可以打你几记耳光,要你保他三年顺境,因为大年初一讨债是禁忌的。但是这时候我家早已结账,关店,正在点起了香烛接灶君菩萨。此时通行吃接灶圆子,管账先生一面吃圆子,一面向我母亲报告账务。说到盈余,笑容满面。母亲照例额外送他十只银角子,给他“新年里吃青果茶”。他告别回去,我们也收拾,睡觉。但睡不到二个钟头,又得起来,拜年的乡下客人已经来了。

       年初一上午忙着招待拜年的客人。街上挤满了穿新衣服的农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即年画)看戏法,到处拥挤,而最热闹的是赌摊。原来从初一到初四,这四天是不禁赌的。掷骰子、推牌九、还有打宝,一堆一堆的人,个个兴致勃勃,连警察也参加在内。下午,农民大都进去了,街上较清,但赌摊还是热闹,有的通夜不收。

       初二开始,镇上的亲友来往拜年。我父亲戴着红缨帽子,穿着外套,带着跟班出门。同时也有穿礼服的到我家拜年。如果不值,留下一张红片子。父亲死后,母亲叫我也穿着礼服去拜年。我实在很不高兴。因为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穿大礼服上街,大家注目,有讥笑的,也有欢羡的,叫我非常难受。现在回想,母亲也是一片苦心。她不管科举已废,还希望我将来也中个举人,重振家声,所以把我如此打扮,聊以慰情。
       正月初四,是新年最大的一个节日,因为这天晚上接财神。别的行事,如送灶、过年等,排场大小不定,有简单的,有丰盛的,都称家之有无。独有接财神,家家郑重其事,而且越是贫寒之家,排场越是体面。大约他们想:敬神丰盛,可以邀得神的恩宠,今后让他们发财。接财神的形式,大致和过年相似,两张桌子接长来,供设六神牌,外加财神像,点起大红烛。但不先行礼,先由父亲穿了大礼服。拿了一股香,到下西弄的财神堂前行礼。三跪九叩,然后拿了香回来,插在香炉中,算是接得财神回来了。于是大家行礼,这晚上金吾放夜,市中各店通夜开门,大家接财神。所以要买东西,哪怕后半夜,也可以买得。父亲这晚上兴致特别好,饮酒过半,叫把谭三姑娘送的大万花简放起来。这万花筒果然很大,每个共有三套。一枝火树银花低了,就有另一枝继续升起来,凡三次。谭福山做得真巧。这谭福山平日住宿在炮仗店里,店在接待寺的戏台底下。他终年穿一身破衣裳,自炊自食,谭三姑娘不许他回家。但在接财神那天,谭三姑娘特许他回家,而且叫他穿新衣裳拜财神菩萨。大约谭三姑娘想,如果只有她一人,财神菩萨不肯照顾;要有一对夫妻,菩萨这才照顾。我们放大万花筒时,为要尽量增大它的利用率,邀请所有的邻居都出来看。作者谭福山也被邀在内。大家闻得这大万花筒是他作的,都向他看。但见此人额上皱纹无数,眼睛细得没处寻找,鼻孔向上,嘴巴张开,牙齿暴出,他的头竟像个猪头。但是他的技术很高。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初五以后,过年的事基本结束,但是拜年,吃年酒,酬谢往还,也很热闹。厨房里年菜很多,客人来,搬出就是。但是到了正月半,也就差不多吃完了。所以有一句话:“拜年拜到正月半,烂溏鸡屎炒青菜。”我的父亲不爱吃肉,喜欢吃素。所以我们家里,大年夜就烧好一大缸萝卜丝油豆腐,油很重,滋味很好。每餐盛出一碗来,放在锅子里一热,便是最好的饭菜。我至今还忘不了那种好滋味。但是让家里人烧起来,总不及童年时的好吃,怪哉!

正月十五,在古代是一个元宵佳节,然而赛灯之事,久已废止,只有市上卖些兔子灯、蝴蝶灯等,聊以应名而已。二十日,各店照常开门做生意,学堂也开学,过年的笔记也就全部结束。

《过年》全文引自长江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精美散文》(哲理·文化卷)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中国现代漫画鼻祖”。丰子恺在漫画、书法、翻译等各方面均有突出成就,先后出版的书法和画集、散文著作、美术理论和音乐理论著作等共达160部以上。 他的画作大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 ,被录入民国时期的小学课本。他的漫画以“曲高和众”的艺术主张和“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的艺术特色备受世人青睐。丰子恺曾说:“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无钱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而他自己,便是这样的用心之人,他将创作和鉴赏艺术的态度应用于日常生活,品出了情味,也见到了这世间处处的美丽。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拉目次旦

老师!扎西德勒

1774489yktg

老师的声音温和有力量,将自己带入了过年的场景中,过年的喜悦,打更人的独特声音,都可以从声音中感受到,背景音乐配的也很好,老师加油!

175912261

晓梅老师的声音好美好舒服, 让人听起来回到了过年的时候……

走在西北

有心人的世界👍

猜你喜欢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自己背书所录,只为方便自己复习,不喜请绕道,勿聒噪!祝君学习愉快!!!

by:王小三要上进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用于个人学习,知识复盘。两个版本,侧重点不同而已,内容大同小异��

by:333教育综合X文学综合

《中国现当代哲学》

本系列由北京师范大学李景林、李祥俊、章伟文、蒋丽梅四位老师分别详细介绍了中国现当代哲学大家梁漱溟、熊十力、牟宗三、冯友兰的哲学思想与哲学体系。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by:博雅人文

现当代诗选

北岛诗选116篇;庄华诗选99篇;宋海峰诗选51篇;林徽因诗选20篇;

by:沽燕于飞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阅读指导(录读),考研适用。版权归整理者所有,侵删。

by:一心挤海绵

声音主播

621346

简介:大家好!我是晓梅老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最近我正在完成自己的一项大工程,即在喜马拉雅上陆续推出"文学经典系列″听书活动。最近我所在的城市正处在防疫攻坚期,希望我的作品能给我的学生以及可爱的你们带来一些快乐和力量。聆听百年经典,感受时代脉搏,快来加入我们的听书队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