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音频|话说朱元璋:朱元璋杀掉蓝玉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2023-05-26 05:47:3811:21 3066
所属专辑:胡子说史
声音简介

文稿整理/主播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翟恒水

讲正史野史,说历史;谈奇事怪事,讲故事。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壹点音频历史栏目《胡子说史》。

今天咱们继续话说朱元璋。

上回书说道,率领明军灭掉元朝残部的名将蓝玉,却在班师回朝后不久被朱元璋以谋反罪给杀了,而且还牵连一万五千人丢了性命。其中,被杀的共有一个公爵,十三个侯爵,两个伯爵,各级官员更多。

蓝玉案和之前的胡惟庸案把洪武年间的功臣宿将几乎一扫而空。

那么,朱元璋为啥要杀掉这么多为他干活的大臣?晚年的朱元璋是不是老糊涂了呢?在蓝玉案中朱元璋疯狂地挥舞挥动屠刀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先说一下自己的思路吧,蓝玉案发生的时间是洪武二十六年二月,我们以此为线索,看看在这一年的前后出现过什么事件呢?这些事件应该对蓝玉案的处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史载: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太子朱标病亡,其子朱允炆继太子位。

如果联系起来仔细思考一下,朱元璋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但并非嫡子(其母为庶母),而朱元璋却早早的将他立为太子,可见他对朱标是很满意的。朱元璋对朱标的深厚感情使得他在朱标死后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继承皇位,也就是说朱元璋将直接把皇位传给孙子。

这个选择应该说也是不错的,从后来的情况来看,朱允炆也是个很好的继承人。但问题在于,朱允炆太小了,他不像自己的父亲朱标,经历过开国时期艰苦的考验,也没有驾驭群臣的手段。

蓝玉这一批开国功臣,文韬武略,能谋善断,只有朱元璋能够控制他们,朱标也还算有点威信,但朱允炆就完全没办法了。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岂能拱手让人,良弓走狗之类的要先清理干净,这样才能保证朱允炆的皇位。

现代的史书对朱元璋杀功臣的动机目的也基本持上述观点,但我们不能人云亦云,我们应该通过对史料的联系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才是科学的历史观。

朱元璋杀掉了那些能干的大臣,但他还要考虑到,必须有人去保卫国家,而那些未经历过战争考验的书呆子是不能完成这一使命的。朱元璋完美的解决了这一矛盾,他把自己的几个儿子分封到了各地,这些人历史上称为藩王,允许他们拥有军队。

我们不得不佩服朱元璋,他也想到了这几个藩王有可能会造反,于是他创造了一整套制度来制衡各藩王的权力。应该说他所制定的藩王制衡体系相当完善,但并不完美。再仔细的人也会有疏漏,朱元璋也不例外,他的这个体系有一个微小的漏洞,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漏洞虽小,却是致命的。

另一个故事也可以说明朱元璋杀害功臣的动机。

有一次,朱元璋又要杀掉大批功臣,朱标看不过眼,劝他:“陛下杀人太多,恐伤了和气。”朱元璋不作声,叫人找了一根带刺的木棍丢在朱标面前,让朱标去捡。朱标也不是白痴,看见有刺自然不动手。朱元璋冷冷的看着他说:“我杀人就是要替你拔掉这根木棍上的刺,这些都是危险人物。”

这件事很清楚地说明了朱元璋的动机,但这个故事还有下半部分,从这一部分里我们能够了解朱标是怎样的一个人,朱标身为太子,却从来没有享受过皇帝的尊容,但他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物,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他。

出乎朱元璋意料的是,他的口气并没有吓倒朱标,这个平时说话轻声细语的儿子居然敢反驳,而且话说得十分难听。

朱标以同样冷淡的口气说道:“皇帝是尧舜一样贤德的君主,大臣才会是拥护尧舜的臣民。”

这句话分量实在太重,隐含的意思就是有什么样的皇帝,就会有什么样的臣子,你自己不贤明,怎么能够怪大臣呢?

朱元璋被惊呆了,这个老实巴交的儿子居然敢挖苦自己!他勃然大怒,拿出当年打天下的气势随手操起座椅,朝太子掷去,朱标身手敏捷,躲了过去,但朱元璋的这一板砖还是让朱标吓得不轻,回去就生了重病。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朱标确实是一个仁慈的君主,而且他敢于坚持原则,属于外柔内刚的性格。朱元璋一生看人都很有一套,他选择的这个继承人也应该是相当不错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从朱标的话语里也可以看出他有着卓越的见识,那一句“皇帝是尧舜一样贤德的君主,大臣才会是拥护尧舜的臣民”实在很有见地,如果后来的崇祯皇帝能够懂得这一点,他的天下可能也不会丢得这么快,更不会发出“大臣皆可杀”的感叹了吧。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朱标都是理想的继承人,他自幼跟随朱元璋,谦恭待人,和大臣有着良好的关系,见识过腥风血雨而处变不惊,有着丰富的处理政事的经验。

朱元璋对朱标也很重视,他在洪武十年(1377)已经将很多政事交给朱标处理,并告诉了朱标处理国家大事的四字诀“仁、明、勤、断”,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朱标的身上,可以说当时的朱元璋最信任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马皇后,另一个就是太子朱标。

然而上天似乎是要惩罚朱元璋,朱标比朱元璋更早去世,这个噩耗彻底摧垮了朱元璋,他不顾大臣的劝阻,将皇位传给了年纪尚小的孙子朱允炆。这也可以看出他对这个朱标的感情之深。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朱标确实是实至名归的继承人。

然而在某些史料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记载,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历史是可以篡改的。

记载朱元璋事迹最重要的史料之一《明太祖实录》说朱元璋十分喜欢朱棣,不喜欢太子和太孙。甚至说朱元璋屡次要改遗嘱,临死前要传位给朱棣,是被太子矫诏阻止的。

所谓《明实录》是明朝史官的历史记录,自朱棣夺位后,对前朝历史多有篡改,已是不争的事实,朱棣为了说明自己不是夺位,对继承人的确定问题更是极为重视,出现这些记载当不在意料之外。

而更具有说服力的是,后世的史官及正统史料都没有采纳这些说法,这些经验丰富的历史学家们仔细分辨和筛选了史料,他们对这些记载的态度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应该可以推定,朱标和朱允炆是当之无愧的继承者。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和朱棣的性格和做事方法是很相像的,但这并不能成为朱元璋想要传位给朱棣的证据。

事实上,朱元璋后来已经认识到其为政过严的问题,他教导太子“以仁治国”,并对早年政策多有修正。朱元璋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明白张弛治国的道理,选择仁慈的朱标为继承人是合情合理的。

朱标是一个不幸的人,他的一生都生活在朱元璋那庞大的身影中,没有自治、自决的权利,生命线也不长,而他的儿子朱允炆更是不幸。

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了几百年,黄沙早已经将那些故往埋葬,但我们还是应该从那写故纸堆中找出真相,还朱标父子一个公道。

那么,朱元璋杀了蓝玉及大批功臣之后,又是怎样收拾烂摊子的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好啦,今天的胡子说史咱就聊到这里。文稿主要参考: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欢迎留言评论,谢谢您的收听和关注。咱们下期再见!


编辑/后期 邱志强

值班主编 王 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朱元璋

《朱元璋》讲述了朱元璋从乞丐布衣到开国皇帝的传奇一生

by:二棉裤说剧

朱元璋

元朝末年腐败,压榨百姓,民分为四等,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是贱民。蒙古人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杀一个南人只需罚交一头毛驴价钱。汉人甚至连...

by:转圈儿的驴

朱元璋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

by:国学展先生

朱元璋

该剧改编自朱苏进的长篇历史小说《朱元璋》,讲述了朱元璋从乞丐布衣到开国皇帝的传奇一生。

by:史君说剧

朱元璋传

序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横扫千军如卷席。蒙古铁骑叱咤风云,威震宇内;大元帝国,地跨欧亚,何等风光...

by:H皓帆F

朱元璋传

老书新说!朱元璋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又是维持二百多年统治的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是一个有很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在评价历史人物上,政治家和学者立足...

by:村北老王

朱元璋传

主要讲述了,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封建皇帝中比较卓越的人物。其功劳在于统一全国,结束了元末二十多年战乱的局面;在立国之后,能够吸取历史教训,对农民作了一些让步,...

by:茹雪菲菲_腊八粥

朱元璋传

明朝太特别了。今天社会中的很多现象,比如金钱至上,比如人们对权利的渴望,比如对传统文化的丢弃,都能在明朝找到影子。这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系吗?一个平民当...

by:桃子老师的未名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