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场变迁记

2024-01-10 14:03:3303:52 589
声音简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的南雄市古墟场,是由三条街道形成一个大三角形。一到逢墟日,这里真是进出都拥挤。农人们把家里种的辣椒、茄子、黄瓜、土豆都拿到墟上卖,有的几毛钱一斤,有的几分钱一斤。一些小贩则将以前在国营商店才买得到的东西搬了过来,衣服、鞋子、化妆品,琳琅满目。来交易的人多了,这个三角形的狭窄小墟场就不得不扩大发展——政府便着手打造了第二个墟场。  新墟场设在进山门林场的开阔地,就在323号线国道下面,吸引众多商户在此买地建房,自用或出租。很快,这里盖起了四栋砖木结构的大楼,一栋卖鱼卖肉,一栋卖衣服、鞋子,一栋卖日用百货,一栋是各种小食店。卖菜的都在大街两旁摆摊。一到三、六、九日的逢墟日,整个墟场人来车往,卖菜的都找不到地方落脚。  资料图/视觉中国我那时正年轻,父母叫人给我说媒,相亲地就约在墟场。到约定时间,远远看见媒婆带一漂亮姑娘朝我走来,我一激动想跑过去,却把几位老阿婆摆卖的黄豆、青豆、鸡蛋都踢翻、踩烂了。那几位阿婆拉住我,我只得赔了些钱才得以脱身。和姑娘见面后,我非常喜欢,又在小食店一起吃了饭。那时的小食店可是相亲的好地方,边上树木参天,环境好,离卖场也稍远些。相亲的人如果同意,都会约在那里吃个饭。可惜到最后,那姑娘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终究没了下文,让我伤心了好些日子。  随着市场形势的发展,山门林场的主街道也嫌太窄了,2000年后,政府又在镇政府旁边弄一片开阔地,再开发一个新墟场。  这个市场做好后,像一个大大的“回”字,街道四通八达,居民区也就在市场四周,在政府不断投资的升级改造下,不仅把厕所装修得非常干净漂亮,活禽销售也都安排在市场外边,让整个市场更环保并利于防疫。只是市场太大,一些在外打工回来的乡亲每每抱怨:“墟场变化真大,现在找个卖鱼、卖鸡鸭的都要找半天。”但这一点不影响墟场的生意兴隆,你听,这边衣服摊上摊主大声招呼顾客:“衣服一件98元,要发不离8!”你看,那边流动商贩也在赚吆喝:“走过路过别错过,降价了,降价了,黄金当铁卖了……”  那场面,真让人难忘。

来源 | 羊城晚报

主播 | 郑紫薇

责编 | 郑宗敏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时运变迁

保证不鸽,两天一更!非常好的金融类书籍!美国战后经济地位的奠基人之一、“最伟大的联储主席”沃尔克,和日本前大藏省国际金融局长行天丰雄,携手回顾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

by:林夕879

消费便签 | 用消费便签记录消费变迁

用消费的小便签,记录当下社会的消费大变迁!主播阿甘对话青山资本投资人、品牌创始人,从投资幕后故事聊到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好吃好看又好玩,美好生活就该如此!

by:青山资本

六十年的变迁

小说围绕叙述季交恕生活经历,描写了清末至新中国成立期间六十年的历史变迁。

by:腊冬书声

李家庄的变迁

公益专辑:了凡积善之家FM读播:《李家庄的变迁》公益主播:了凡积善之家王昊宸义工介绍:大家好!我是王昊宸,一名在校大三学生。从高中起,我就多次参加过朗读方面的...

by:了凡积善之家FM

李家庄的变迁

描写李家庄激烈尖锐的阶级大搏斗。主人公铁锁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他是李家庄的外来户,一个勤劳、忠厚、憨直的贫苦农民。他安分过日,却遭到地主李如珍、小喜、春喜...

by:咿咿噫嘻

李家庄的变迁

主人公铁锁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一个勤劳,忠厚,憨直的贪苦农民,却遭到地主欺压迫害,以致破产,.为养家糊口去太原做工,又受军阀欺凌,在共产党员小常的帮肋下,...

by:柴米贵h

李家庄的变迁

《李家庄的变迁》通过山西农村李家庄的木匠张铁锁的遭遇,反映出抗日战争前后李家庄的不同面貌,前半部分写抗战前张铁锁一家在农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的欺压,痛苦不堪,当时...

by:桑松玛

李家庄的变迁

赵树理出品的一部长篇小说。它是一部成功表现解放区生活的小说,是中国一个历史时代的伟大变革的真实映照。

by:静逸U

声音主播

8万238.7万

简介:羊城晚报创刊于1957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后办起的第一张大型综合性晚报,是广东省委主管主办的省级党报,深耕岭南,辐射全国至海外,曾有百万级发行量。2003年羊城晚报位列全球日报发行量20强。如今,羊城晚报已经发展成为集报纸、网站、客户端为一体的全媒体传播平台,2020年融合传播力指数综合得分在所有省级报纸中排名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