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知识笔记】


1.  为什么考古学家多是阴差阳错地走向考古学?


1)考古学在中国是一个相对冷门的专业,录取的学生很多并非第一志愿。


2)很多著名的考古学家大都是「转行」到考古领域。如北京大学严文明教授最初喜欢数学与物理,报考了北大物理系;北京大学邹衡教授最初学习法律;许宏老师的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徐苹芳教授最初学习新闻。


3)许宏在学生时代的梦想是报考北大中文系。「文学梦」是80年代的主色调,包括许宏在内的年轻学子及现在已经成名的各领域学者,都曾怀有相同的文学梦想。


2.  如何从文学「转行」爱上考古?


11980年,许宏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落榜,来到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初入考古学专业的许宏老师并未完全放弃文学梦,还曾想转专业到中文系,但由于学校规定,无法实现。


2)许宏逐渐培养自己的考古学专业兴趣,大三的一次田野实习使许宏老师真正爱上了考古。田野实习是一场分水岭,有人因为田野考古太苦而彻底放弃,有人则因田野实习感受到考古学的两大魅力:发现之美与思辨之美。


· 1987年,留校任教的许宏老师(右一)与导师刘敦愿教授(左二)、栾丰实(右二)、方辉(左一)几位考古学人在丁公遗址。

图片来源:许宏(著)《发现与推理》,2021年


3.  考古学有哪些迷人之处?


1)发现之美:考古学是一门解决人们好奇心的学问,要解开地下遗存那未知中的谜,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现什么。同时,考古学也是一门残酷的学问,新的考古发现会时时地完善、订正甚至颠覆你的认知。


2)思辨之美:发现背后需要丰富的想象与严谨的推理。考古学家需要像侦探一样对新发现的事物进行「破案」,给你一片发掘区域,里面是支离破碎、扑朔迷离的现象,让你研究谁早谁晚,谁打破了谁,谁发展到哪儿了,下一步还有什么东西?AB它们关系何在?这种极强的思维训练正是考古学的思辨之美。


4. 考古学家如何像侦探一样破案?


1)许宏的导师、山东大学刘敦愿先生(1918-1997),出身艺术史专业,他曾根据「扬州八怪」之一的清代画家高凤翰款画作,「按图索骥」发现了一处包涵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址。


2)这幅画作虽是仿作,并非高凤翰真迹,但画的对象本身是根据写实的真作而来,其中的花瓶引发了刘敦愿先生的好奇心。画中花瓶「有流有銴、下有三足」,形制虽有变形,但与龙山文化的陶鬶(guī,音同规,一种陶制的炊饮两用器具)非常相似。

 

· 龙山文化陶鬶样式。


3)画作题跋中有诗曰:「介子城边老瓦窑,田夫掘出说前朝。老翁拾来插清供,结得莲房碗大饶。」题注则写到:「余家介子城下,土中偶得瓦器如罂罐,可充瓶供,插莲花房大如碗,饱绽坚实,以其气足生物有成也。时乾隆乙丑夏六月南阜翁左手志。」刘敦愿先生由此推断,高凤翰的家乡附近应有古代文化遗址。


· 刘敦愿先生(左一)手持龙山文化陶鬶,照片中的古画即为高凤翰款画作。


4)高凤瀚老家位于山东胶东地区的胶县(现为青岛市下辖胶州市),在刘敦愿先生与其他人员的访察下,在北三里河村崖坡的灰坑中发现陶片。之后,考古队发掘三里河遗址,并出版了《胶县三里河》考古报告。这次考古发现不仅是考古学「发现之美」与「思辨之美」的直观体现,也是中国考古史上的美谈。

回复@SOPHIE_q6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18619605juf

我儿子在美国读本科,现在大二,迷上了考古学,把学校提供的考古学课程基本都学了,而且所有考古学课程的GPA都达到了A或A+(因为他的成绩实在太好,老师为此还调整了考古学A+的要求,原来96分以上可以得A+,调整到99分才能得A+)。他现在对玛雅文化特别感兴趣,寒假时因为疫情没有回来,就去墨西哥呆了一个月,在各主要玛雅考古遗址转了一圈;今年暑假也不准备回来了,申请了学校的summer research,到时会和学校考古教授在墨西哥考古遗址实地实习两个月。他计划本科念完直接申请考古学博士,作为家长的我们对考古一窍不通,不经意间发现许老师的这个课程,实在太好了,希望听完节目可以让我对考古有点入门知识。

佳喵_5n

为了孩子的爱好收听老师的这部专辑,希望近距离了解考古专业,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家的第一志愿就是考古,第二志愿就是法医。

雅茱老姐

为许老师点赞👍

爱学习的申劳斯

一直以来对考古发掘历史总是充满了好奇和惊险,也很喜欢这类节目

八音魔盒nzsd

未来也想走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