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周道通书 其一(甲申)

2021-12-05 16:11:5212:01 55
所属专辑:读原文 悟原理
声音简介

            答周道通书  其一 (甲申)

        吴、曾两生至,备道道通恳切为道之意,殊慰相念。若道通真可谓笃信好学者矣。忧病中会,不能与两生细论,然两生亦自有志向肯用功者,每见辄觉有进,在区区诚不能无负于两生之远来,在两生则亦庶几无负其远来之意矣。临别以此册致道通意,请书数语。荒愦无可言者,辄以道通来书中所问数节,略下转语奉酬。草草殊不详细,两生当亦自能口悉也。

       来书云;用工夫只是"立志",近来于先生每诲言时时体验,念益明白。然于朋友不能一时相离。若得朋友讲习,则此志绕精健阔大,才有生意。若三五日不得朋友相讲,便觉微弱,遇事便会困,亦时会忘。乃今无朋友相讲之日,还只静坐,或看书,或游衍经行,凡寓目措身,悉取以培养志,颇觉意思和适。然终不如朋友讲聚,精神流动,生意更多也。离群索居之人,当更有何法以处之?

         此段足验道通日用工夫所得,工夫大略亦只是如此用,只要无间断,到得纯熟后,意思又自不同矣。大抵吾人为学紧要大头脑,只是"立志",所谓"困、忘"之病,亦只是志欠真切。今好色之人,未尝病于困、忘,只是一真切耳。自家痛庠,自家须会知得,自家须会搔摩得,既自知得痛痒,自家须不能不搔摩得。佛家谓之"方便法门",须是自家调停斟酌,他人总难与力,亦更无别法可设也。

        来书云:"上蔡常问天下何思何虑。伊川云:"有此理,只是发得太早。"在学者工夫,固是"必有事焉而勿忘",然亦须识得"何思何虑"底气象,一并看为是。若不识得这气象,便有正与助长之病;若认得"何思何虑",而忘"必有事焉"工夫,恐人堕于无也。须是不滞于有,不堕于无。然乎否也?

        所论亦相去不远矣,只是契悟未尽。上蔡之问,与伊川之答,亦只是上蔡、尹川之意,与孔子《系辞》原旨稍有不同。《系》言"何思何虑",是言所思所虑只是一个天理,更无别思别虑耳,非谓无思无虑也。故曰;"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殊途",云"百虑",则岂谓无思无虑邪?心之本体即是天理,天理只是一个,更有何可思虑得?天理原自寂然不动,原自感而遂通,学者用功,虽千思万虑,只是要复他本来体用而已,不是以私意去安排思索出来。故明道云;"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若以私意去安排思索便是用智自私矣。"何思何虑"正是工夫。在圣人分上,便是自然的;在学者分上,便是勉然的。尹川却是把作效验看了,所以有"发得太早"之说。既而云;"却好用功",则已自觉其前言之有未尽矣。濂溪主静之论亦是此意。今道通之言,虽已不为无见,然亦未免尚有两事也。

       来书云;“凡学者才晓得做工夫,便要识认得圣人气象。盖认得圣人气象,把做准的,乃就实地做工夫去,才不会差,才是作圣工夫。未知是否?

“先认圣人气象,昔人尝有是言矣,然亦欠有头脑,圣人气象自是圣人的,我从何处识认?若不就自己良知上真切体认,如以无星之称而权轻重,未开之镜而照妍媸,真所谓以小人之腹,而度君子之心矣。圣人气象何由认得?自己良知原与圣人一般,若体认得自己良知明白,即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程子尝云;"觑着尧学他行事,无仙许多聪明睿智,安能如彼之动容周旋中礼?"又云"心通于道,然后能辨是非。"今且说通于道在何处?聪明睿智从何处出来?

      来书云;“事上磨练。一日之内,不管无事,只一意培养本原。若遇事来感,或自己有惑,心上既有觉,安可谓无事?但因事凝心一会,大段觉得事理当如此,只如无事处之,尽吾心而已。然仍有处得善与未善,何也?人或事来得多,须要次第与处,每因才力不足,辄为所困,虽极力扶起,而精神已觉衰弱。遇此未免要十分退省,宁不了事,不可不加培冬。如何?

      所说工夫,就道通分上也只是如此用,然未免有出入在。凡人为学,终身只为这一事。自少至老,自朝至暮,不论有事无事,只是做得这一件,所谓"必有事焉"者也。若说"宁不了事,不可不加培养",却是尚为两事也。"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事物之来,但尽吾心之良知以应之,所谓"忠恕违道不远"矣。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若能实致其良知,然后见得平日所谓善者未必是善,所谓末善者,却恐正是牵于毁誉得丧,自贼其真知者也。

      来书云:“致知之说,春间再承诲益,已颇知用力,觉得比旧尤为简易。但鄙心则谓与初学吉之,还须带"格物"意思,使之知下手处。本来"致知""格物一并下,但在初学未知下手用功,还说与"格物",方晓得"致知"云云。”

        "格物""致知"功夫,知得"致知"便已知得"格物";若是未知"格物",则是"致知"工夫亦未尝知也。近有一书与友人论此颇悉,今往一通,细观之,当自见矣。

        来书云:“今之为朱、陆之辨者尚未已;每对朋友言,正学不明已久,且不须枉费心力为朱、陆争是非,只依先生"立志"二字点化人。若其人果能辨得此志来,决意要知此学,已走大段明白了。朱、陆虽不辨,彼自能分得。又常见朋友中见有人议先生之言者,辄为动气,昔在朱、陆二先生所以遗后世纷纷之议者,亦见二先生工夫有未纯熟,分明亦有动气之病,若明道则无此矣。观其与吴涉礼论介甫之学云;"为我尽达诸介甫,不有益于他,必有益于我也。"气象何等从容!常见先生与人书中亦引此言,愿朋友皆如此,如何?

        此节议论得极是极是,愿道通遍以告于同志,各自且论自己是非,莫论朱、陆是非也。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哽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凡今天下之论议我者,苟能取以为善,皆是砥砺切磋我也,则在我无非警惕、修省、进德之地矣。昔人谓攻吾之短者是吾师,师又可恶乎?

     来书云﹕有引程子"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性,便已不是性。"何故不容说?何故不是性?晦庵答云;"不容说者,未有性之可言;不是性者,已不能无气仃之杂矣。"二先生之言皆未能晓,每看书至此,辄为一惑,请问。

        "生之谓性",生字即是气字,犹言"气即是性"也;气即是性;"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气即是性",即已落在一边,不是性之本原矣。孟子性善,是从本原上说。然性善之端,须在气上始见得,若无气亦无可见矣。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即是气。程子谓"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亦是为学者各认一边,只得如此说。若见得自性明白时,气即是性,性即是气,原无性、气之可分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归园田居其一

原文: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

by:准高三生ing

其一綦讲故事

在古代,人们早就发现了"通过故事讲道理"这种巧妙的方式,留下了数不清的寓言。古代寓言故事是古代人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体现,它作为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对后世人们思...

by:其一綦

忆江南《其一》

忆江南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注释⑴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

by:拾年树自然创客

少年行(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赏析】:《少年行》是王维的七绝组诗,共四首。分咏长安少年游侠高楼纵饮的豪情,报国从军的壮...

by:拾年树自然创客

浪淘沙<其一>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

by:拾年树自然创客

周道天天说—《周道朗诵汇》

周道朗读汇是以好的诗歌朗诵分享,主要帮助更多朋友抒发内心的情感,用声音表达出来情感的波澜,希望能帮助更多的朋友打开内心的世界!

by:周道天天说

周道天天说—《周道学堂》

周道学堂旨在帮助更多有梦想的人,在人生创业的道路上给予一定的方法和策论,逐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周道老师从事教育培训15年的经验,学员众多,口碑极好!周道老师要用声...

by:周道天天说

周道天天说—《周道脱口秀》

周道天天说之《周道脱口秀》是周道老师的又一档节目,脱口秀以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故事人物、明星、名人、为节目的核心要点,每天都会有新鲜内容,周道脱口秀旨在让...

by:周道天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