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这是个Special节目《从农民工读哲学,看我们对哲学的危险期待》的后续,上一个节目中,很多同学认为我批判的不是真正的哲学,而是假哲学与鸡汤化的哲学。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真哲学”,只要阅读和接受的是“真哲学”,依然可以给予我们生活巨大的帮助?


今天的内容包括:

PART1 真哲学?只有更接近哲学家意思的哲学(这是个很大很大的后退,失去了很多看上去的承诺)

1 01:19 我们的终极主体想象——“真哲学”(不过是个语法构建)

2 03:21 没有真哲学,只有更接近哲学家想法的阐释 

3 07:23 “接近真理”、“片段真理”,一个很神学的想法


PART2 更接近哲学家的意思,就会对生活更有帮助?

4 12:47 更接近哲学家本意的,会不会对生活“更有帮助”?

5 19:08 “真哲学”可以支撑我们的“良好生活”?

6 20:14 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应然命题还是实然命题?

7 23:23 良好生活的精神追求,不是点石成金,空手套白狼

8 27:02 “真哲学”与良好生活没关系吗?那《何为良好生活》在说什么呢?

9 32:47 更接近哲学家本意的对生活更有帮助吗部分小总结


PART3 “鸡汤化哲学”,在说服中起作用(因为我们的哲学病)

在这个意义上,“鸡汤化哲学”与“真哲学”的提法说的东西是一样的,都是一种“哲学承诺”。

10 33:55 有没有帮助的前提,是是否可以起作用

11 39:34 为何现在更多的是“鸡汤化哲学”,是因为在公共说服中起了作用


PART4 哲学和知识有什么用

12 44:20 哲学与知识去伪,在公共说服中起作用

(却很难在近距离说服中起作用)


大家还要记得敢于去相信。



听友27763872

“每一个阶层和阶级要找到属于他们的哲学”是一个纯粹语法命题,是一个应然问题而不是实然问题。意思是绝大部分这种句式的应然问题都没有实然的解吗?为什么没有呢?怎样的应然问题有实然的解呢?这个地方不太理解

回复@听友27763872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触摸天

封面好看

当前评论用户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