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昱|桂州腊夜: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2022-01-11 19:22:4107:08 406
声音简介
一份思家幽情,藏进多层难眠境?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除夕守岁一直坐到三更尽,回乡之路远隔万里长路狭。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雪花飒飒作响偏落竹林旁,凄寒之夜几番梦回总关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破晓的号角替代残夜漏声,孤灯将要燃尽掉落碎芯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这两年离家在外跟随骠骑,艰辛劳苦岁暮还滞留天涯。
注释
1赊:遥远。
2傍:靠。这里指雪花飘落。
3角:号角。
4分:区分。
5漏:漏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简称“漏”。
6碎花:喻指灯花。
7骠骑:飞骑,也用作古代将军的名号。这里指作者的主帅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
摘要
《桂州腊夜》是唐代诗人戎昱创作的一首五律。这首诗是作者到了桂州第二年的岁暮写的,抒发了诗人离乡万里,腊夜怀乡思归之情。前六句由时间的推移,写从深夜难寐、无法入睡到恍惚成眠、梦里思家再到清晓梦断、痴望灯花的过程;尾联与首联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
作品赏析
首联写除夕守岁,直坐到三更已尽。这是诗人在离乡万里,思归无计的处境中独坐到半夜的。一个“尽”字,一个“赊”字,对照写出了乡思的绵长,故乡的遥远。一个“仍”字,又透露出不得已而滞留他乡的凄凉心境。
颔联写三更以后诗人凄然入睡,可是睡不安稳,进入了一种时梦时醒的朦胧境地。前句说醒,后句说睡。“雪声偏傍竹”,雪飘落在竹林上,借着风传进一阵阵飒飒的声响,在不能成眠的人听来,就特别感到孤方凄清。这把南寂寒夜的环境气氛渲染得很足。那个“偏”字,更细致地刻画出愁人对这种声响所特有的心灵感受,似有怨恼而又无可奈何。“寒梦不离家”,在断断续续的梦中,总是梦到家里的情景。在“梦”之前冠一“寒”字,不仅说明是寒夜做的梦,而且反映了诗人心理上的“寒”,就使“梦”带上了悄怆的感情色彩。
颈联叙时断时续的梦大醒以后再不能入睡时的情形。“晓角分残漏”。写所闻。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残漏指夜将残尽时的更鼓声。天亮后号角一响,更鼓声歇,表明长夜过去,清晨来临。“分”,是以听觉上的不同,反映时间上的划分,透露了诗人梦断以后闻角声以前,一直眼睁睁地躺在床上耳闻更声,其凄苦之情可知。“孤灯落碎花”写所见,青灯照壁,诗人长时间地望着那盏孤零零的昏暗油灯掉落着断碎的灯花。“孤”字既表现了诗人环境的冷清,也反映了他主观感受上的寂寞。此联通过一闻一见,把作者的乡思表现得含而不露,情在词外。
尾联“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最后一联和首联相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收结全诗。骠骑,是骠骑将军的简称,汉代名将霍去病曾官至骠骑将军,此处借指戎昱的主帅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这首诗写了除夕之夜由坐至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对诗中所表现的乡愁并没有说破,可是不点自明。特别是中间两联,以渲染环境气氛,来衬托诗人的心境,艺术效果很强。那雪落竹林的凄清音响,回归故里的断续寒梦,清晓号角的悲凉声音,以及昏黄孤灯的断碎余烬。
全诗都暗示出主人公长夜难眠、悲凉落寞、为思乡情怀所困的情景,表现了这首诗含蓄隽永、深情绵邈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戎昱在唐代宗广德至大历(763——779)年间,先后在荆南卫伯玉、湖南崔瓘幕下任职,大历后期宦游到桂州(州治今广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的幕宾。这首诗是他到了桂州第二年的岁暮写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看云时

年关将尽,疫情尚紧。一份思家幽情,得藏进多层难眠困境?

猜你喜欢
塞下曲》 汉将归来虏塞空 戎昱

出自唐代戎昱的《塞下曲》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作者简介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

by:小巧小玲

雪夜

谨以此书,献给那些不为众人所理解的一少数,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他们生命中的欢乐与辛酸,灵魂深处的黑暗和光明。【题记】我们不是神,所以我们无法...

by:宝宝之书

九国夜雪

绿意春深梦里红妆为君故,夜寒露重谁情深。月下绯姬彩羽披,汀兰岸芷终不过沧澜遗梦。文华之声出品水阡墨原著古风广播剧《九国夜雪》。

by:文华之声

风雪之夜

天寒白屋贫,风雪夜归人。风雪之夜对于穷人,生活物资缺乏,是个难熬之夜。

by:桨帆水上人家

雪夜呓语

费南雪的睡前故事

by:费南雪_

白雪夜读

我们的生活,需要一道光!这道光,透过我的声音,到达你的心灵!

by:白雪的世界儿

春雪夜听

治愈抚平灵魂的创伤,安静下来,每晚伴你入睡……

by:春雪夜听

白雪夜读

我们的生活,需要一道光!这道光,透过我的声音,到达你的心灵!

by:白雪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