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第四讲(5)生物链与生灭法

2017-09-03 08:00:0511:13 1.3万
声音简介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生物链与生灭法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这里面就谈到“成毁”的问题,生死的问题,生灭的问题。“其分也,成也”,雪化了草就该长了;树木砍掉了,我们的房屋、家具就出来了。我们人的思维也好,社会性的活动也好,乃至自然的活动也好,都在成毁之中。


“其分也,成也”,我们这里用的桌子,当制作好它的时候,肯定就会有树被毁,树毁了桌子就出来了。房子建起来,田就毁了。你发财就总有人倒霉,你升官就有人下台。总之,“其成也,毁也”。


一件事情是依因缘而成立,你把其他的缘放到这里来,原有的因缘就被打散了。比如我要烧砖,就必须取某个地方的泥土,把土挖走了;要炼铁,就要把山里的矿石拿来炼,也就把山炸烂了。所以“其成也,毁也”,要在A上成,就会在B上毁,因为要成就这个A,就要把B的因缘挪到A上面来。


“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但是作为整个宇宙来说,它是一个恒量,物质不灭,能量不灭。比如我们一把火把这个东西烧了,这个东西就没有了,但是它换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进入了另外一个空间。所以作为道而言,作为物质成分而言,是“无成与毁”的。在大道之中,它也是“复通为一”。我们拿自然科学的生物链来举例,牛羊吃草,狮子、老虎吃牛羊,狮子、老虎死了以后又还给大地作肥料,又长草,西方对生物链理论已经表达得比较到位了。而从中医的角度来讲,人的五脏六腑的运行,也是一个生态链,金木水火土五行每一行都不能过旺,也不能过衰,这也是一种平衡。


“复通为一”,这里面“一”是总体、总量。这个总量就是真如、菩提、道。这个“一”是如何表现为“通”的呢?一必须在通中来表现。因为作为人的认识,它是有时间和空间的,如果没有时间和空间,那么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僵死的东西,就没有意义。有时间、有空间,宇宙的现象就层出不穷地表现,表现给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它来来去去、去去来来,在通之中表现出它的丰富性、多样性,又在通之中表现它的恒定性、不变性。一般人只看到了变,没有看到不变。通本身是一个变,是一个动相,但是无穷无尽的通,最后都会让我们体会到“一”。


“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从这个角度看,一切事物真正是不生不灭的。通达自然之道,就能回归于本体。这几句话,我们要慢慢结合自己的精神和生命来体会。


我们一定要站在大的半径内来看小因果里面的成毁,要看到其中的无常,而这些无常,都是造化的运行而已。万事万物无不在造化之中,我们所留心的造化、成毁,只是大道运行的一个剖面,在一个很狭小的时间空间内来感觉这个“成与毁”,感觉有得有失。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定要看到超出这个时间点外的东西。高明的人,“达者知通为一”,就不会局限在一个固定的、狭隘的时间段上看问题。很多精神出问题的,就是没有看破这个。


小孩子摔一跤哭了,父母去拍拍他说,没事,没事,不痛。一会儿他又蹦蹦跳跳跑去玩了,马上把那个痛忘记了。我们干事业,有得意的时候,也有低谷的时候。低谷的时候我们别把它当真,很快就会过去的。在这么一个时间段里,我处于低谷,我很窝囊;但过了这个时间段,我总结了经验、汲取了教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我又辉煌了。一定要在流动的、长的时间因果里来对待我们现在一些具体的事情。不论是成也好,毁也好,我们都不能太认真,不能过于去计较,一定要放下,放到大的时空之中,才能“知通为一”,才能“为是不用而寓诸庸”。


 


绝对的“空”与绝对的“通”


“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这个也谈到了功夫的问题。“达者”,就是通达于道的人,他是知道了、明白了“通”就是“一”。我讲《道德经》第一章的时候,一个“道”字,就讲了七八个小时,四堂课呀。讲《通书》的时候,一个“通”字也是花了很多的功夫,两三个小时讲一个通字。什么叫通?就是没有障碍。为什么没有障碍?首先要明白什么叫障碍,开车的人一看见塞车就希望路通,有障碍就不舒服。身体是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身体不通病就来了。我们的奇经八脉,五脏六腑,眼耳鼻舌,各路神经、血管,必须要通,不通你就会得病。在社会上也要讲通,政令要通,政令不通国家就乱了;交通要通,交通不通经济就乱了;财物要通,各行各业沟通的管道一定要通,否则为什么叫流通?通就是一,我们智慧要通,我们智慧不能有障碍,华严宗里面最高境界就是“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实际上就一个字——通。


什么叫通?公才能通,如果心里面打小算盘,小算盘一下就把你障住了。我有所知见,我的知识很丰富,什么都懂,这个所知见就把你障住了。要怎么才使自己通?只有“空”,才能通。随时要让自己的心空,情感要空,精神要空,两手要空,只有在空的状态下,你才能够事无碍、理无碍。我们这个空间要是不空,大家能够坐下来吗?如果我们这个空间不空,我说话大家能听得见吗?如果空间不空,大家眼睛能看得见吗?眼耳鼻舌身意的功用也需要通,通的基础就是空。酒色财气是障碍,贪嗔痴慢是障碍,见取见、身见、边见、邪知邪见,佛教里谈的这一系列,都是我们的障碍。你把这些障碍放下了,你的心就通了。


心通,就进入无碍,无碍就是佛的境界。佛有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大圆镜智,为什么会有这些境界?就是因为它是通的,它是空的。空才能通,绝对的空,才能产生绝对的无碍。所以,“唯达者知通为一”。一真法界,宇宙是一,人心是一,执其一,万事毕。一是最高境界,只有“达者”,在道上过来的人,才能“知通为一”。


“为是不用而寓诸庸”,为是不用,为什么不用?用不用?我们经常处在这种状态之中。“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就是不陷于虚幻不实的知见中。因为“可乎可,不可乎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只有不陷于种种知见中,保持我们的平常心,以无用为用,才能通变化之道,得造化之妙。所以,“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庸就是中庸,就是平庸。我们不要在这些“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里去玩,不要在脑子里去玩,不用这些东西,不用分别知见,不用烦恼,也不用菩提。因为平常心是道,和光同尘就是道,就是“寓诸庸”。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牵牛绳

本来就是尘,哪用得着同尘啊!.

guzhenyiren

无用无助,观复而随之

猜你喜欢
《庄子·齐物论》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齐物”的意思是: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

by:国风小语

《庄子》齐物论篇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by:螃蟹学无止境

禅说庄子(一)齐物论

冯学成老师的《禅说庄子(一)〈齐物论〉》用平实的语言,参合禅宗的语句和公案,为我们解开了《齐物论》文字背后的玄旨,指给我们一条如何超越智慧、思辨以及生命的局限性...

by:见素抱朴1111

庄子(逍遥游,齐物论)

庄子名为庄周,出生年不详,宋国蒙人,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吏,生活在战国时代前期。当时周朝已经名存实亡,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庄子身处黑暗的政治当中...

by:悠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