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头歌诀现代版131祛寒之剂-理中汤

2022-01-24 18:00:0205:07 211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17.99 喜点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雲尚君

祛寒之剂 祛寒之剂,即温 里剂。是以温 热药为主组成,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里寒证,是指寒不在表,而在脏腑经络。其形成原因,多由素体阳虚,寒自内生;或表寒未解而传里;或外邪直中于里;或误治伤阳等。根据“寒者热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原则,而立温 里之法。由于里寒证有脏腑经络之别,轻重缓急之异,故温 里剂有温 中祛寒、回阳救逆、温 经散寒的不同,临证运用时,须辨证清楚,方能准确施治。 I.理中①汤 (张仲景)寒客中焦。 (《伤寒论》)

雲尚君

【歌诀】 理中丸主理中乡 甘草人参术黑姜 呕利腹痛阴寒盛 或加附子总回阳 【词解】①理中:指本方有调理中焦脾胃的作用。 【组成】炙甘草 人参 白术 黑干姜各三两(各 9克), 【用法】上4味药,水煎,分三次温 服。本方制成蜜丸,即“理中丸”.每丸重9克,每次服一丸.日服二、三次,温 开水送下。 【功用】温 中祛寒,补气健牌。 【主治】中焦虚寒(中焦阳气虚有寒)。症见呕吐、下利,腹痛,口不渴,不欲饮食,舌淡苔白或白滑,脉迟缓等。或阳虚失血,或小儿慢惊,或病后喜唾涎沫,或霍乱吐泻,以及胸痹等由中焦虚寒所致者。

雲尚君

【分析】寒客中焦为本方的主证。中气虚为本方的兼证。故方中用大辛大热的干姜为君,温 中祛寒,扶阳抑阴。人参补气益脾;白术健脾燥湿,以助脾运,共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为佐使药。四药相合,中焦之寒得辛热而去,脾胃之虚得甘温 而复,清阳升,浊阴降,运化健,则诸证除。 【附方】附子理中丸(《阎氏小儿方论》)干姜人参白术 炙甘草 附子各一两(各9克) 用法:5药为细末,炼蜜和丸,一两作十丸。每次服一丸(6—9克),温 开水送服。小儿酌减。(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温 阳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风冷相乘,脘腹疼痛,霍乱吐泻,四肢拘急等。“ 按:附子理中汤(或丸)即理中汤加附子而成。辛热的附

雲尚君

子能温 肾散寒,回阳救逆,故本方比理中汤的温 中散寒之力更强,适用于脾胃阳虚寒盛的重证。

猜你喜欢
汤头歌诀

书籍信息:中医之方剂,繁若群星,古往今来之医家为更好地掌握常用方剂,曾编撰多种方剂(汤头)读物。清初汪昂所撰之《汤头歌诀》,乃其中之佼佼者。内容重点:书中选录中...

by:书香暖暖

汤头歌诀

内容简介:《汤头歌诀》一书为清代著名医家汪昂(讱庵)编著,共选名方205首,分门别类,将组成、功用、主治等,用韵语编成诗歌赋体,言简意赅,读之朗朗上口,便于...

by:南甫夏天

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古代医方著作,清代汪昂编写。主要内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和解,表里,消补,理气,祛风,祛寒,祛暑,利湿,润燥,泄火,除痰,收涩,杀虫等类...

by:清风说健康

汤头歌诀

大学一个苦闷的暑假,为了移情易性,我背了所有方剂书上的汤头歌诀,并工工整整抄写了一遍《温病条辨》,做完所有的事情,顿觉脱胎换骨、一身轻松,百草之香,即便是口诵、...

by:朗读者杨大嘴

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古代医方著作。共一卷。清代汪昂撰。刊于1694年。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

by:芯片小姐姐

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公元1694年?)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by:我读您听

汤头歌訣

《汤头歌诀》,古代医方著作。共一卷。清代汪昂撰。刊于1694年。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

by:小郎中说

汤头歌诀

给孩子们从小磨耳朵用。传承中医文化,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保平安!感谢您的订阅!

by:亲亲宝贝麒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