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卷《蝉》——虞世南

2022-03-04 20:00:0004:04 270
声音简介

                唐诗卷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故世称“虞永兴”,赐礼部尚书。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 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虞世南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①垂缕:缕指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故说“垂绥”。清露:洁净的露水。古人以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鉴赏】诗为心声,虞世南的这首五言绝句描绘出一幅高洁脱俗、立意高远的人生志气图。该诗托物言志,咏的是蝉,抒的却是自己的高远志向和脱俗品格。在历代咏蝉诗中,这是时代较早的一首,素为后人称道。
        首句“垂绣饮清露”,用拟人的手法。“矮”是古人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的触须形状与此近似.故说“垂绣”。“清露”之“清”字喻“蝉”之品性高洁,居高吸清露,有超脱尘俗、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意。表面上是写蝉,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用比兴手法,来暗喻诗人自己的身份和品格,身居高处却清廉刚正。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清逸响远。“疏桐”,指枝干高挺的梧桐,蝉身居高处,居高鸣叫则自然调响声远、悦耳动听。“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议论。蝉声远传,人们往往以为是秋风所致。作者一反凡俗,道出人生的一大道理: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渲染,自能 声名远扬。

          历代咏蝉诗有很多,但因为各自的人生态度和艺术造诣不同,诗的旨 趣兴味大不一样。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虞世南写的是自己的身世和人生体验,自然入笔高远,格调清雅。沈德潜评此诗说:“咏蝉得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不刊之论。 (吴中胜)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馨颢双宝

非常棒,加油😄

猜你喜欢
蝉 唐 虞世南

蝉唐代: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

by:小巧小玲

万卷|唐诗

心灵的回响,光阴的力量

by:微学堂

传世唐诗

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源远流长,发展到唐朝达到鼎盛。流传至今的《全唐诗》有五万多首,有名有姓的诗人达二千多人。自村夫至皇帝,从稚童到老叟,有男士,有女子,真...

by:星晴_Ym

唐诗(讲唐诗品唐诗)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

by:跳蚤有思想

唐诗的世界百度游I 唐诗百话

《唐诗百话》【最新修订版】是2014年9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施蛰存。本书主要对唐诗进行了赏析分析,对唐诗创作方法进行了讲解,对相关历...

by:真水无香春暖花开

唐诗—诗的盛世

沉浸于唐诗的世界中,仿佛在青春时刻遇到知己。可以把酒言欢,可以肝胆相照,可以一同去追求生命中的理想。

by:秦攀登

唐诗鉴赏 孟浩然卷

唐代著名田园山水派诗人,孟浩然的经典作品。

by:珠穆朗玛18

【唐诗精选】唐诗精选50首

【唐诗精选】唐诗精选50首,主要收录的是关于唐诗精选,唐诗精选全集,唐诗精选大全,唐诗精选50首音频,儿童唐诗精选,李白的诗词唐诗精选50首,杜甫的诗词唐诗精选...

by:珈珍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