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国学课 | 为人有善行,为政有德行

2023-08-04 22:48:5410:19 7109
声音简介



南怀瑾先生认为,《黄帝内经》中不仅讲求心态,也讲求行为,因为两者是紧密相连的。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这是《论语》里面的一句话,也是孔子对于时局和政事的看法。南怀瑾先生认为,孔子在这里要告诉学生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国家太平的时候与社会动荡的时候怎么做人做官,换句话说就是在治世和乱世怎么做到既能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又能尽到为人臣子的责任。


南怀瑾先生解释说这个“危”字就是正的意思。“孙”字古代与“逊”字通用,逊者退也,就是谦退的意思。孔子说,社会、国家上了轨道,要正言正行;遇到国家社会乱的时候,自己的行为要端正,说话要谦虚。


历史上还有一个备受争议的人,他就是冯道。南怀瑾先生对于这个人推崇备至,认为他不仅品行端正,而且是一个会做官会做人的人,做到了孔子说的治世与乱世做官的原则。在唐宋之间,五胡乱华几十年间,换了好几个皇帝,都是胡人来统治。五个朝代,都请他出任要职,活了七十三岁,晚年号为长乐老人。我们可以断定他一定是一个品行无懈可击的人,否则何以能事五朝?他认为在那个时代中,都是豺狼当道,不须向谁尽忠。只是要保存中国文化的精神、中华民族的命脉,等待自己国家有真正的人才出来领导,用不着为胡人尽忠。他等了好几十年,直到他死后才出了一个赵匡胤。这个故事说明冯道在当时那么乱的时代,确实是做到了“危行言孙”。说到冯道,在这里我们可以看看他的一次经历。


冯道在后晋石敬瑭手下担任宰相,因为石敬瑭为求得契丹出兵援助自己打败后唐,夺取天下,不仅割卢龙一道和雁门关以北地区为厚赂,而且自称臣、称儿。事定后,需要派一名重臣为礼仪使到契丹,为契丹主耶律德光和萧太后上尊号。


石敬瑭心中的理想人选是冯道,但考虑到此行可能有去无回,感到难以启齿,便叫几名宰相商议决定。捧着诏书的文书小吏一到中书省便哭出声来,因为自己的皇帝对外藩称儿、称臣实在是太屈辱了。


冯道正和几名同僚商议政务,见状大惊。待明白来意后,几名宰相都吓得面无人色,唯恐这桩既危险又屈辱的差事砸到自己头上。


冯道看出了大家的意思,也不说话,很镇静地在一张纸上写下“道去”两字,其他人看后既感到解脱又替他难过,有的人甚至当场落泪。


冯道出任礼仪使到了契丹后,契丹主对他很重视,本想亲自出去迎接,后因有人劝他“国君不应迎宰相”才作罢。


给契丹主和太后上过尊号后,冯道便被契丹主留下来为官,契丹族的风俗只赐给贵重大臣象牙笏,或在腊日赐牛头,有一样就是特殊宠幸,冯道却全得到了。他还为此作诗一首:“牛头偏得赐,象笏更容持。”


契丹主知道后大为高兴,暗示要长期留他在契丹为官,冯道说:“南朝为子,北朝为父,我在两朝做官,没有什么分别。”契丹主听了更是喜欢。


冯道把得到的赏赐都用来买木炭,对人说:“北方寒冷,我年纪大了,难以忍受,不得不多做些准备。”摆出一副扎根契丹的架势。


开始契丹主唯恐留不住冯道,待见他如此,不仅不再怀疑他的忠诚,反而觉得自己的儿皇帝那里更需要这样忠诚有名望的大臣辅佐,便让冯道回石敬瑭那里。


冯道三次上表推辞,表称自己眷恋上国,不忍离去,契丹主一再催促强迫,冯道才显得百般不情愿地上路了。他先在驿馆中住了一个月,然后慢腾腾向回返。一路上到一个地方便停下来住宿,一点也不着急,契丹主派人查探后,愈加放心。冯道一直走了两个月,才出了契丹国境。


冯道身边的人问他:“我们能逃出虎口,返回家乡,恨不得身生双翅,您却走走停停,却是为何?”冯道笑着说:“急有什么用?我们如果走快了,契丹主用快马一天就可以把我们追回去。我们走得慢,他们难以觉察我们的心思,这样才能安全返回。”左右的人听后,都恍然大悟,钦佩不已。


一个真正的大丈夫不仅要行得端,站得直,还要学会弯曲的哲学。不论是做人还是做官,要做到“能伸”很容易,但是要做到“能曲”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不管是为官还是为人,屈伸和正直公正有德行从来都不是矛盾的,行善有时候也要采取迂回的方式,这样才能保证对方的尊严。


*******************

作者:圣铎

音乐:马常胜《空山行吟》

主播:海潮明月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修持人

受教良多!

猜你喜欢
南怀瑾的32堂国学课

国学的智慧,是中国人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源泉,它体现于伟大的、悠久的中国传统,浓缩于古圣先贤贡献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凝结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禅宗等...

by:喜乐界

我的南怀瑾的国学课

拂拭心灵的智慧读本修身立命的永恒准则。与我一起跟随大师的脚步,叩击智慧的街道。

by:不被定义者

南怀瑾的32堂国学课

拂拭心灵的智慧读本,修身立命的永恒准则;讲经说法,娓娓描述中展现立身之道;读史悟道,诙谐平和中传达人生智慧。

by:浅笑安然_n4i

南怀瑾的24堂国学课

南怀瑾大师国学1、我们中国文化的财产太大了,古文不懂,繁体字不懂,等于丢了钥匙,这个财库的锁打不开了。2、希望年轻的一代自我反省,为后一带着想,努力为国家民族、...

by:S姐的成长笔记

南怀瑾的32节国学课

拂拭心灵的智慧读本,娓娓描述中展现立身之道,诙谐平和中传达人生智慧。

by:俊樱

南怀瑾的32堂国学课

国学的智慧是中国人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源泉,它体现于伟大的,、悠久的中国传统,浓缩于古圣先贤贡献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凝结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禅宗等...

by:0青蓝冰水0

南怀瑾大师的国学课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乐清市,中国当代文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1]南怀瑾先后就读于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

by:摘星与君闻

南怀瑾国学精髓

1918年,南怀瑾出生于浙江乐青柳市区的一个书香世家,从孩提时起即接受传统的私塾教育,涉猎遍及诸子百家、拳术剑道、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医药卜算、天文历法等,并深...

by:悟空____久而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