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集-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上)

2023-07-25 04:51:1113:18 90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0.50 喜点/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时光的碗

(11)俾倪:同“睥睨”,斜视、不正眼看人,指旁若无人、高傲的态度。 (12)遍赞宾客:向宾客逐一介绍侯生。赞:告诉的意思。 (13)为寿:举杯祝福。 (14)抱关者:守门人。 (15)就:成就。 (16)留军壁邺:命令军队驻扎在邺(今河北临潭)地。 (17)让:责备、责难。

时光的碗

【注释】 (1)魏昭王:名遬(古“速”字),魏国的第五代君主,公元前295年至前277年在位。 (2)魏安釐(xī)王:名圉,魏国的第六代君主,公元前276年至前243年在位。 (3)范雎:魏国人,被人诬陷,魏相魏齐则命人打断了他的肋骨。后逃到秦,成为秦国昭王相。 (4)大梁:魏国都城,在今天河南开封。 (5)华阳:山名,在今天河南新郑东南。 (6)芒卯:魏国将领,因与秦战败遂逃跑。 (7)博:赌棋。 (8)举烽:即警报的意思。古时边境有敌情,便燃烽火以示警告。 (9)夷门监者:大梁城东门称为夷门,“监者”就是看门人。 (10)虚左:即空出左边座位。在古代,左边为上座。

时光的碗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yè (16),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17)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时光的碗

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12)。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13)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14)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15)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时光的碗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10),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pèi 愈恭。 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hài,俾倪[bǐ ní](11),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巿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猜你喜欢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8]。司马谈之...

by:每一日都在喜雅

司马迁传

本专辑讲了史记之父司马迁的故事,本故事不定期更新,欢迎大家前来收听

by:黄轩齐

司马迁和史记

80个场景化的故事,有声剧场式的演绎,跨时空的穿越,现代少年的西汉之旅;专为孩子打造,简约生动,轻松听故事,快乐学知识,写作素材信手拈来;创作团队精心打磨,资深...

by:摩比思维馆

《史记》司马迁

《史记》作者:汉.司马迁,译者:弘丰,朗诵:依云矿泉

by:依云矿泉

《史记》司马迁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

by:小陀螺Yavi

广播剧 司马迁

本专辑转载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记录中国栏目从2020年8月8日开始的播放的11集广播剧司马迁。现汇聚于此,方便大家收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人未做任何修...

by:每天一呀一

历史小说司马迁

琴棋书画:《古琴老八张》《古琴CD精粹》《秦腔曲牌集》《常用书法字帖》《书法史小讲》诗酒花茶:《李白诗集导读》《千家诗》《唐人绝句选》(方言)《宋词三百首》(方...

by:眉坞老农

司马迁笔下的大咖们

以全新、独特的写作手法,以轻松自如、幽默诙谐的语言,演绎司马迁笔下的战国四公子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以及朱家、剧孟、郭解、曹沫、专诸、豫让...

by:瑧山居

司马迁传——李长之

司马迁传——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的作者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太史公。李长之以《史记》为切入口,通过洋溢丰富情感的文字,...

by:人文与通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