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至真要大论(六)

2022-06-02 12:00:0009:39 62
所属专辑:黄帝内经*素问
声音简介

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

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

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病胕肿疼痠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帝曰:善。五味阴阳之用何如?

岐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
帝曰:非调气而得者,治之奈何?有毒无毒,何先何后?愿闻其道。

岐伯曰:有毒无毒,所治为主,适大小为制也。
帝曰:请言其制。

岐伯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帝曰:何谓逆从?

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

帝曰:反治何谓?

岐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

帝曰:善。气调而得者何如?

岐伯曰: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则其道也。
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

岐伯曰: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
帝曰:善。火热复,恶寒发热,有如疟状,或一日发,或间数日发,其故何也?

岐伯曰:胜复之气,会遇之时,有多少也。阴气多而阳气少,则其发日远;阳气多而阴气少,则其发日近。此胜复相薄,盛衰之节,疟亦同法。
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家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

岐伯曰:诸家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帝曰:善。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

岐伯曰:治其王气,是以反也。

帝曰:不治王而然者何也?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不治五味属也。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帝曰:善。方制君臣何谓也?

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非上下三品之谓也。

帝曰:三品何谓?

岐伯曰: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

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

岐伯曰: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之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

帝曰: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全真要道(全)

全真要道吕纯阳祖师王重阳祖师马丹阳祖师邱长春祖师王玉阳祖师全真要道太乙山人恭辑(师父推荐学悟之经文,慈悲在群里贴经教授)

by:崇溟

《黄帝内经·素问》篇六十八《六微旨大论》

《六微旨大论》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主要讨论了天道六六之节、地理应六节气位,以及五运六气主岁主时、亢害承制、万物生化之理。这篇论文深入探讨了六气的盛衰及标本中...

by:導法自然1

《黄帝内经·素问》篇六十六《天元记大论》完

本篇论述五运六气的一般规律,从太过、不及、平气的岁气变化,说明运气对宇宙万物的影响,因其用天干以纪地气,地支以纪天气。古人认为,天地运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元,此文专...

by:導法自然1

《黄帝内经·素问》篇六十七《五运行大论》

《黄帝内经》中的一篇,大意论木火土金水五运五行各主岁气。阐明何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上下相遘,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及五行...

by:導法自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