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征四失论

2022-06-06 12:00:0002:52 96
所属专辑:黄帝内经*素问
声音简介

黄帝在明堂,雷公侍坐。

黄帝曰:夫子所通书,受事众多矣。试言得失之意,所以得之,所以失之。

雷公对曰:循经受业,皆言十全,其时有过失者,请闻其事解也。

帝曰:子年少,智未及邪,将言以杂合耶。夫经脉十二、络脉三百六十五,此皆人之所明知,工之所循用也。所以不十全者。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外内相失,故时疑殆。

诊不知阴阳逆从之理,此治之一失矣。

受师不卒,妄作杂术,谬言为道,更名自功,妄用砭石、后遗身咎,此治之二失也。

不适贫富贵贱之居,坐之薄厚,形之寒温,不适饮食之宜,不别人之勇怯,不知比类,足以自乱,不足以自明,此治之三失也。

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为粗所穷,此治之四失也。

是以世人之语者,驰千里之外,不明尺寸之论,诊无人事,治数之道,从容之葆。坐持寸口,诊不中五脉,百病所起,始以自怨,遗师其咎,是故治不能循理,弃术于市,妄治时愈,愚心自得。呜呼,窈窈冥冥,孰知其道。道之大者,拟于天地,配于四海,汝不知道之谕,受以明为晦。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素问

黄帝咨岐伯作《内经》,垂《素问》、《灵枢》之篇,医法渊源,自此而始,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者也。秦汉而后,韦绝简乱,错落舛互,譬之棼丝,不可理矣。玉楸子盛壮之年...

by:信受奉行px

《黄帝内经·素问》篇四十四《痿论篇》完

痿证,是指肌肤枯萎,筋骨关节弛缓、痿弱不用的一类病证。《字林》云:“痿,无力也。”高士宗《素问直解》说道:“痿者,四肢委弱,举动不能,如委弃不用之意。”本篇对痿...

by:導法自然1

《黄帝内经·素问》篇四十五《厥论篇》完

厥,是气逆的意思。刘熙《释名·释疾病》:“厥,逆气从下厥起,上行入心胁也。”厥证,是指脏腑经络气血逆乱,而致四肢厥冷、厥热,以及猝倒不省人事等一类病证。本篇专门...

by:導法自然1

《黄帝内经 》素问•逆调论篇三十四 完

本篇论述了由于阴阳、荣卫失于调和所形成的内热、⾥寒、⾁烁、⾻痹、⾁苛等病证,从⽽阐明阴阳偏胜、荣卫不调导致病变的道理。因本篇所论病证皆属“逆调”为病,故篇名⽈“...

by:導法自然1

《黄帝内经》素问·篇五十四 《针解论》完

本章要点:一、论述针刺补泻手法,说明了针下寒热感觉与针刺疗效的关系。二、强调针刺时医者应做到思想集中、态度严谨、明确病位、端正手法,并注意调节病人的精神活动,以...

by:導法自然1

素问吴注

成书于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渊源,几千年来它在防病治病、保健养生方面,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它那博大精深的内涵,丰富辩证的哲...

by:自然张君